分享

江苏省中职语文“千古流芳——诗心”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古诗重读》教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5-24

古诗重读》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课    题

古诗重读

授课班级

17高职

项    目

内    容

教材分析

古诗重读》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单元“千古流芳——诗心”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的基本特点是使学生不局限于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把装进学生书包里的语文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做了如下的规定: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配套教学用书《语文》(第一册)中,对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

1. 诵读已学的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和思想积累。

2. 借助语音的轻重高低、长短变化,传达出涵咏、品味诗歌的体验和感受。

3. 通过畅谈体会、撰写随笔等方式,交流古诗重读道感悟和理解。

古诗重读”是一项体验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不同,体验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中,通过自身体验,提高认识,净化灵魂,丰富情感,端正人生态度,实践“人”的全面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训练相关的语文技能。

为此,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设置的目标,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活动设计和教学过程应大胆突破教材的知识框限,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在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把学生引向生命世界和精神领域,去探究和感悟社会人生的深度、思想情怀的热度。

学情分析

教材设置的“活动目的”3 条通过畅谈体会、撰写随笔等方式,交流古诗重读道感悟和理解”,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根据学生在“写作”的学习、练习情况来看,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叙述、描写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可以在本次活动中加以实践运用。根据前三个单元学生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程序已基本了解,对收集材料、制作卡片,这些加以适当的的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流程与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已学的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和思想积累。

2.借助语音的轻重高低、长短变化,传达出涵咏、品味诗歌的体验和感受。

3.通过畅谈体会、撰写随笔等方式,交流古诗重读道感悟和理解。

教学重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明确的要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和引导。同时,根据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程序还不熟悉,对收集材料、制作卡片,同样是陌生的的“学情”。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重点为:

指导学生掌握活动程序和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法:设置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进活动,展开活动。

讲授法:通过方法的指导讲授,让学生掌握活动程序和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巩固。

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预期达成目标

创设情境

以语言、问题情境导入。

在情境中走进活动,展开活动。

方法指导

活动程序和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指导。

掌握活动程序和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

1.收集材料,制作卡片,掌握通过叙述、描写、说明等方法简明、生动地表达事物。

2.在活动中训练观察、表达、归纳、整理的能力。

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总结评价

以自评、互评的形式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

第一课时教案

走进家乡

授课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

17高职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活动程序和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

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一、情境创设

语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金秋时节,看晴空万里,每个人都会想吟一首诗,哪怕只是几句,也能抒发抒发自己道胸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最美的画意在诗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最浓的情意在诗里。

而我们扬州,则是一个浸在月光里的诗意的城。扬州,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她积聚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汇聚了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也走来了众多的历史名人。据《全唐诗》记载,有诗篇吟咏过扬州的唐代诗人,知名者有三十余位。据统计,唐人歌咏过扬州的诗篇总数五百余首。

同学们,我们下一周要开展一次主题为“古诗重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用我们的语文知识,用我们的专业能力,用我们手中的笔,去“欣赏”表现我们自己家乡的唐诗宋词,去“解读”我们家乡的魅力

那么,如何搞好这次活动?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家乡”相关内容。

……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PPT展示: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名人图片。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阅读课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古诗重读”相关内容后,应该对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求都比较明确了,并且从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指导。但是,从我刚才的搜集的反馈信息知道,大家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疑惑:活动的流程应该包括哪些?怎样搜集整理资料?卡片如何制作?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活动过程程序及操作要求指导

明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一般程序。

讲授并展示PPT。

笔记相关要求要点。

PPT显示:

  

明确相关操作要求,指导操作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时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

(1)小组组建

为便于活动的实施,以生源地为小组组合单位。如果每市(区)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

(2)指导制定方案

——在讨论活动方案制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制定活动方案就是要解决活动目标是什么?活动要采取哪里方法?活动有哪里工作程序?预期会产生什么成果?等等问题。

——制定的活动方案应该包含的内容:

活动名称、活动的目的、小组成员与小组长名单、活动步骤、活动方法、时间安排、小组成员的分工和成果呈现形式等内容。

——建议:活动方案制定时,全组同学均要参加,集体讨论后,由一人执笔形成。

(3)指导材料搜集与整理

——明确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整理材料的方法(PPT展示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整理材料的方法示意图)

——指出注意事项

①小组交流应该注意:做到每位成员都有呈现自己活动学习成果的机会。允许小组成员相互质疑,甚至提出批评。小组长在主持小组交流时,要把握交流讨论的方向性。

②小组成果是对小组各成员活动成果进行综合、整理而形成的。各活动小组在班级交流内容成果,可以是过程性成果,也可以是终结性成果。只要能反映小组探究性活动认识、方法就行。

(4)活动总结与评价

——PPT展示活动总结与评价的程序、方式

——如何进行自我总结

对自己在活动过程的体验所获得的感悟、收获进行总结。也可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态度进行反思。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和“我在活动中的得失”“我打算如何参与到今后的活动中去”等。

——建议:这次活动以自评、互评为主。

笔记相关要求要点。

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PPT显示:

PPT显示:

  


四、卡片制作指导

1.什么是卡片

——用来记录各种资料以便分类检索的硬纸片。

——指用卡纸制成的普通纸片。

2.讲授本次活动的卡片制作应该包括的内容:资料名称,资料来源,资料主要内容概括,拟想用处。

3.明确本次活动卡片制作的形式:普通纸片;PPT。

笔记相关要求要点。

PPT显示有关卡片图案。

五、小结

同学们,“走进家乡”,就是要我们走进去,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家乡不仅哺育了我们,而家乡的美丽风光、人文景观更会熏陶我们,养育我们!让我们走进家乡的怀抱,感受、享受家乡的温情吧!

祝大家在活动中取得成功!



第二课时教案

走进家乡

授课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

17高职

教学重点

展示成果;进行评价。

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一、组织导入

导入语:

一周多的“走进家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走进了成果展示阶段。今天,班委会将组织一次全班各活动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汇报会。下面就请主持人上台主持。



二、学生自行组织成果展示与活动评价


自行组织、开展成果展示与活动评价。

学生展示活动成果

三、教师小结

小结:

谢谢同学们,今天不仅让我看到了这么多活动中内容丰富多彩的成果!而且在各小组各有特色地展示自己小组的特有的活动成果中,让我看到了我们同学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祝大家“古诗重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指导,我认为有两点闪光点:

一是情境的设置。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执笔人于黔勋先生曾经说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是在情境中整合、融溶,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创设优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获得体验与感悟。第一课时的情境导入开始即引用学生第一单元学生诵读过的和小、初阶段就会的诗词名句,使学生很快进入诗情画意的情境设置中。

二是活动指导重点的选择。

这次活动的指导重点的选择,虽然是预设,但也是动态的。是根据学生在阅读课本相关资料后提出疑惑而变动与修正的,所以说,它是根据课前“学情”预设,并根据课堂学生“学情”而生成的。这完全符合钟启泉教授所倡导的“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的理念。

学生活动成果,体现了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如:

  但是,从学生成果展示中也看到各小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唐诗2展示的成果,基本上是直接从网络中下载的。这就提醒我在今后的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一是要进一步帮助学生端正活动态度,明确活动意义;二是要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与管理。尤其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有的学习态度,如何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的跟踪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有待于我们去探讨。只有进行了有效的跟踪管理,才能有效地确保活动的质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