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红军长征路上四渡赤水很神奇?

 123xyz123 2021-05-24

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光彩神奇的篇章,上个世纪60年代,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称颂道:“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毛主席本人对四渡赤水这场战役也颇感欣慰,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在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时候称赞毛主席指挥的三大战役能和世界上任何伟大战役相媲美时。毛主席自豪地说:“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啊”!

在毛主席看来,四渡赤水作战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这是神机妙算吗?不是,是神来之笔吗?也不是,其实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决策,是“因敌而制胜”的结果。

四渡赤水的作战背景:

遵义会议以后,领导权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严重的军事危机并没有消除,迅速开辟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已经成为决定红军命运饿前途的紧迫任务。

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地区,分三路向赤水河进发,遵义会议确定红军新的方向是北渡长江到四川,和四方面军会和,建立川西北根据地。

而当时的蒋介石采取的是“一石三鸟”之策,以送客式的追击,驱赶红军和地方军阀相斗,想借此达到两败俱伤,趁机兼并地方军阀的势力地盘。

当时蒋介石最大的担心还是怕红军北进四川和红四方面军会和,或者东入湘西和红二、六军团会和,于是在红军到达贵州以后,蒋介石纠集中央军和各地军阀36个师旅,大约150个团,40万人,形成了对红军的大包围态势,四渡赤水是红军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决定性的运动战战役。

四渡赤水经过

  • 一渡赤水 避敌锋芒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从猿猴场和土城南北地区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这时候川军潘文华部三十六个团已经部署在长江南岸的赤水、古蔺、叙永一带,防止红军从这里北渡长江。

毛主席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恋战,立刻指挥各军团避实就虚,摆脱川军,进入云南省威信县扎西地区。

当川军潘文华部和滇军孙渡部从南北两个方向进逼扎西的时候,红军突然掉头东进,再渡赤水河,一渡赤水是在战斗失利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行动,但是可贵的是,毛主席“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又回来了。

用《孙子兵法》中孙武的话说:“不若则能避之”“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摆脱不利条件下的作战,是避免被动,做到“不致于人”的最好方式。

  • 二渡赤水 再占遵义

1935年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为了迅速脱离川、滇军的侧击,毛主席等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

2月11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扎西东进,1月18日至21日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2月26日,红军攻占遵义新城,2月27日,红军击败了中央军吴奇伟部,第二天早上再次攻占了遵义城。

二渡赤水,红军五天内取桐梓、夺娄山关、占遵义城,击溃和歼灭敌军2个师和8个团,俘虏敌人3000多人,缴枪2000多支,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毛主席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吟成《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三渡赤水 调敌西进

遵义战役以后,蒋介石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由于红军的行动忽东忽西,飘忽不定,迂回曲折,蒋介石无法摸清红军的战略意图,只能重新调整战略部署,改成了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以30多万军队形成了新的包围圈,四面防堵,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为了摆脱敌人,红军在3月11日再次撤离遵义往西方前进,准备歼灭周浑元部后在遵义以西建立根据地,但是在茅台附近的鲁班场进攻周浑元部没有得手,毛主席和中革军委决定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再次向西渡过赤水河,这样能够把敌军掉向西面再图南进。

3月16日,红军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并派出一个团向西北方向的长江南岸佯动,蒋介石判断红军有北渡长江的迹象,下令各部向古蔺地区追击,红军三渡赤水以后,为了隐藏红军的战略意图,进一步迷惑敌人,中革军委决定留下红九军团继续在黔北一带活动,伪装主力。

  • 四渡赤水 跳出合围

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主席等人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找机会歼灭敌人。

3月20日,为了迷惑国民党军队,红一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向占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

3月21日到22日,中央红军由二郎滩、太平渡等地四渡赤水河,迅速向南渡过乌江,兵锋直指贵阳,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坐镇指挥,城内只有一个团,急忙调滇军前往救援,没想到红军绕过贵阳,乘虚进军云南,之后又迅速进至金沙江边,红军主力仅仅靠几条小船便从容渡过江,最终将国民党40万余追兵全部甩在了金沙江南岸。

四渡赤水的用兵之妙

四渡赤水中,一渡赤水和二渡赤水是毛主席构思“调出滇军”战略计划的基础,而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则是毛主席实现他的战略计划的具体运作。

《孙子兵法》上讲:“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四渡赤水作战,红军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6次渡过3条河流,渡河次数之多,密度之大是一般战斗所罕见的,而红军在四渡赤水中的行动,如同水之形无常,而毛主席的指挥艺术在于“你有千变计,我有万变策”。

四渡赤水,红军之所以能以不到3万人的兵力,成功摆脱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阻截,关键是毛主席指挥下的红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毛主席充分发挥了红军运动战的优势,出其不意地迂回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真正实施了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一切以掌握战场主动权为目的的运动战。

在四渡赤水中,红军以突然、隐蔽、快速的行动,绕了一个很远很长的迂回路线,毛主席充分利用了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以多种多样的迷惑行动,巧妙地调动和迷惑敌人,蒋介石始终无法摸清红军的战略意图,疲于奔命,四周围堵而又屡次扑空,最终让红军扬长而去,实现了毛主席调动滇军以及绕开金沙江防线的战略构想。

红军最终以最少的伤亡以及最快的速度摆脱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抓住有利战机,变被动为主动,牢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从而取得了党和军队在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扭转全局的胜利。

结语

四渡赤水作战中,毛主席领悟战争规律的能力超凡脱俗,统驭艺术和指挥技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因此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整个军事指挥生涯的得意之笔。

没有上过一天军校的毛主席,却能带领红军战胜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将中国革命由险境带入了胜利的坦途,能游刃有余地将指挥艺术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原因在于不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园里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