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老师的诗意语文1】用诗解读诗,原来也可以如此美妙

 王莉de语文时光 2021-05-25
用诗解读诗,原来也可以如此美妙

文/王莉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对于诗歌单元,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多少有点为难。篇幅不大,字数不多,似乎没有什么可深入剖析的,少讲多读吧,涉及到具体问题,学生一脸茫茫然,老师也说不清道不明,末了,只以“诗歌嘛,有好些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结束尴尬的诗歌学习。

因此,这次备教这个诗歌单元时,我就琢磨,怎样把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弄明白,清清楚楚地呈现给学生呢?总之,我不想采用原来的方法来教读这些诗歌了。

拿出郑愁予的《雨说》和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一遍遍的读。读着,读着,心中渐渐有了主意。我要以诗解读诗,让学生在诗的涵泳中,体验美好的诗情。

上郑愁予的《雨说》了。

在朗读完诗歌后,我让孩子们合上书本,我开始用诗意语言描述,请他们猜,描述的是谁?或者像谁?

我是这样描述的:

“她,温声细语,拥有的爱,如丝如缕,绵绵不绝”

“她,喜欢叫你的乳名,声音甜美,亲切”

“她,在众多的孩子中,一眼就可以把你认出”

“她,总是亲吻你扬起的小脸,然后牵你的手,让你跟着她走”

“她,带着你去春天的原野散步,去认识新发的草芽,去探望池塘的游鱼,去小溪边浣纱洗衣”

“她,总是笑容满面,你看不见她的泪水”

“她,教你学会笑,笑着面对失意,笑着面对挫折”

“她说,只要笑,春天就在,只要笑,希望就有”

“她耗尽毕生精力和心血,她无怨无悔,使命完成了,含笑而去,留下祝福”

我一读完,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的眼睛开始亮了。下面开始窃窃私语。我问,这个她,是谁?或者像谁?

孩子们答:是母亲。

我说,嗯,母亲,对孩子的爱,从未打过折扣。母亲,就是世上爱的使者。

请打开书,再读诗歌,找找老师刚才说的这些在诗里相对应的句子。

显而易见,孩子们很快找到了。情绪有些兴奋。我趁机牵引,诗里写的是雨说的话,塑造的是雨的形象,雨和母亲所做的是具有同质的事,母亲是爱的使者,那么雨也就是爱的使者。诗人实际上借雨的口,来表达……我故意顿了一下,孩子们齐声说“爱”。

再继续下去就是多余的了,我小结道:人生路上,迈开两条腿向前走,一条腿是感恩接纳,一条腿是博爱施与,愿我们接受爱,学会爱,成为爱的使者。

上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江河是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诗歌的凝炼,含蓄,本来就不好理解,再加上诗人如此手法写作而成的“朦胧诗”,对于初中生来说,真的有点“隔”。

研读诗歌后,我抓住“变奏”二字,让学生反复读诗歌,去捕捉体现诗人情感变化的那些意象。

我设置了“诗人喜欢……”和“诗人不喜欢……”的句式,请孩子们罗列找到的意象。

孩子们读过之后,在作业本上罗列了一些。我也随堂抽取了三名,让他们把自己所得分享给大家。前两位说出的是几个诗歌中抽取的词,最后一位说的是根据自己理解加了修饰或评判的词句。我肯定了他们的优点,特别表扬了最后那个孩子个人的创意理解。

我对孩子们说,老师也尝试捕捉了一下诗人的情绪变化,写了几句,现在读来大家听听。我是用第一人称描述的。

“我喜欢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光明

我喜欢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我喜欢拥有柔软得像湖一样的夜晚

我喜欢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花间游动

我喜欢鸟儿落满枝头的春天

我喜欢鸟儿清脆闪光的鸣唱

我喜欢白丁香花散发的朦胧香味

我不喜欢在寒冷中寂寞的燃烧

我不喜欢总是写苦难的诗,那些字像在寒风里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心头

我不喜欢冻僵的夜晚,它僵硬如土地

我不喜欢在冻僵的夜晚看冷风吹落星星

我盼望风中有旗帜飘扬

我盼望风中燃起温暖的火焰

我盼望火中涌出金黄的星星

照在那些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我是充满感情去读的,我声音刚刚落地,孩子们的掌声响起。

我说,也许你刚刚读这首诗,感觉读不懂,而现在,也许你已经领会到一点什么了。我看见有的孩子微微颔首。

我让孩子们,用一个或者两个词语分别概括一下诗人描述的喜欢和不喜欢的情形。

有说“温馨”的,有说“温暖”的,有说“美好”的,也有说“残酷”的,有说“寒冷”的,有说“黑暗”的。七嘴八舌,挺热闹。我想,这就是我所希望的语文课氛围。

讨论结束,我把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温情      浪漫

寒冷      残酷

那么表达了什么呢?有孩子举手总结。总结得还是很到位的。

至此,我忐忑的心,回到了原处。对朦胧诗的“隔”,我用诗解读诗的方法,突破了。

用诗总结散文或者小说,是我上学期尝试做的一件事,目前,用诗解读诗,也可以这么美妙,离我理想中的“诗意语文”不远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