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记得你的第一节地理课吗?【一起坐上时光🐔】

 GEO与此同时 2021-05-27

这是GEO 2017年开始的新栏目,回顾这些年来积累的第一课素材与脑洞。

是的,这学期结束了。

可我想带你坐上时光机,一起来回顾下2016年世界各地精彩的第一节地理课。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格陵兰

大概长这样⬇️ 

(高清大图可能要缓冲一下)


好啦~~正文开始~


谈 天 说 地

(和同学们聊聊天,话题是地理)

__________

格陵兰

(想了解更多,移步副推送)

  • 第一节课的比例分配,主要在地理上。


  • 1.授课教师基本情况(5 分钟)

感兴趣的不妨移步副推送哟~

  • 2.“与同学们谈地理”(25分钟)

地理是什么?

What?

地理有什么用?

Why?

怎么学地理?

How?

a/ 问问学生喜不喜欢地理?


格陵兰:直接问难以回答-

实际上课时改为给你对地理的态度按1-9打分 学生一般排4-5

b/对地理的认识、看法

很精彩,但此处省略

c/小视频-关于天气和实用性较强的导航

也很精彩,可暂且不表

d/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格陵兰:学生能比较有质量地回答地理有什么用,学生能聊到比较深入,用地理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提示这类问题可大可小,不只是现在,或许,是将来某一天,学生能想到未来能够用地理来解决灾害防治、全球变暖这类问题。

e/介绍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差异

格陵兰:此处我们应当重视不同,但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指导,如ppt20页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列的提纲-a思想上不重视,b地理注重的是方法和思维,地理死记硬背不行,c学校不让布置作业,在有限的题目里一定要弄懂,d在过程中注重收获和体会,提高兴趣,学得开心

*地理是什么?

__________

这是第一节课教师想要讲清楚的最核心内容,又是对学生来说难度最大、最深的,相比ppt的简略,教师在课堂上解释了定义,通过趣味地图解释了综合性和地域性

相比通过苏州的方方面面来引入地理的学习内容的第一课,这堂课的出发点更多是建立相处方式和习惯,从思想上明确高中地理的一些内核。

  • 3.你对地理课有什么期待(5分钟)


格陵兰:问学生 对地理里面哪些内容感兴趣,就此进行铺垫,之后的课程中是否涉及,做一个回应

<营造一种鼓励学生在地理课上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个主动发言的氛围>

格陵兰回答:

地理:主要解释 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 两大主题的核心

地理环境部分:客观自然地理现象的原理与成因(自然科学)

人地关系部分: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本身的科学原理的认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改变越来越多的时代,人类活动会导致自然环境如何改变?地理环境变化又会如何反馈?通过更好的了解人地关系可以更科学地指导人类活动。

综合性和地域性——通过“中国美食地图”初步引入解释。


提问:在美食地图上你最喜欢吃什么?

格陵兰:刚讲完地理学概念,此时以调动兴趣为主

提几个学生回答的有代表性的与苏州大闸蟹、海南椰子、新疆羊肉串、青藏牦牛肉、四川火锅这些,提问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代表性美食,说明区域之间存在?(差异),这体现了刚才说的哪一点?(地域性)

教师:那为什么只有苏州阳澄湖的大闸蟹最有名、最好吃、最肥美?

学生:水!气候、阳澄湖湖底土壤、地形、饲料(生物)等……(一般总会说个几点)

推出:区域差异的背后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的。这是?(综合性)

——用综合性的思维分析区域差异

4.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与怎么学地理(10分钟)




我为什么会向格陵兰请教这第一节课,其实与一个问题有关。

我们当时曾经把这个问题也在知乎上问过:

新教师开始教学的时候什么更重要?比如以高中地理为例。

有人问我:在年轻老师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具体来讲,课堂是应该更多倾向于遵照学科知识体系来教?还是多花些心思在教学方法上设计些活动和实践讨论?抑或是模仿老教师的教学风格以知识点和练习题穿插?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是一个见仁见智、需要具体分析的开放性题目,所以我再转述一下这个问题,更为精准地表达如下:

学科本位(what to teach) 、教学本位(how to teach)、模仿师傅(be an apprentice) 这三个方面对于一个在起步阶段的新教师该如何平衡?

格陵兰:

正如你所说,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TA应该也不一样。

如果TA本身学科的东西不是很扎实的话,可能会以模仿老教师的为主。
如果说TA经历过研究生的阶段学习以后,相对来讲,教学方式上肯定会有所想法,那再按照老教师的模仿来,肯定会有冲突和矛盾,我觉得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模仿。
如果TA地理知识比较强的话,那TA可以了解内在的逻辑联系,可以从地理科目的角度,教的很清楚。
如果TA地理学科知识不是很强,那从学科本位来的话,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然后我再来分享我的经历,我去年也基本上80%的课都听了我师傅的,先上了一遍。
当时主要听的呢,是听TA对知识点的处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知识点的。再进一步的理解:哪个是重点?哪个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点?哪个是考点?
这个对新教师来说,可能是很难把握的。
其实我听的主要是这些,顺带把思路理一下。
因为TA上的毕竟、应该比我们新教师要思路清晰,条理以及内在逻辑都是很清楚的,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的。

GEO笔记经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时间的沉淀让老教师可以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但不要把他们当作是拐杖,你又不是看不见路,只是需要一盏灯,还是要靠自己的眼睛来看哟~

然后呢,我一般在听TA的课之前,我自己对这节课就已经有一个思路和ppt已经做好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有时候我听他的课是在我上完一两个班之后。
所以,自己对这节课先有一个自己的思路,然后再去听他的,这个时候可以对自己的想法有微调。
我师傅也把TA的课件都给我了,这个时候,我就会在TA的课件里借鉴一些我觉得很好的素材,把它放到我的里边,整合了以后再去上课,基本上还是以我自己的想法为主的。

我可能在第一年就在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基本上是没有模仿,但是这个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本身就是一个蛮自我意识的人,不是太喜欢去完全和别人一样的这种特点。


不管怎么样,哪怕我是听TA的课之后,我也不大可能和TA上出完全一样的课来。

每个老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个是蛮重要的。

但也不是非得在第一年就形成,还是得看个人情况。


GEO笔记:会想到我们其实很多时候认同的都是自己心中早已经有的答案,被唤醒了而已,这是心理投射吧。联想到心理学家Carl Jung这句话,与君共勉之~Mark~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