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有根——李白的孤独(随感)

 老兵原创之家 2021-05-28


李白的孤独(随感)

铁二师     李有根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三首诗中,哪一首不是描写孤独之情的?抢答选手选择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被判为:错误。而标准正确答案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对此,现场专家是这样解释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后两句是什么?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呀。这是闲呀,是闲适的心情呀。就是说我虽然是一个人,但我并不觉得孤独呀。而另两首诗说的却是,我是一个人,我也确实觉得孤独呀。对于此题的标准答案和专家的一番解释,我认为是可以商榷的。其一,闲适与孤独并非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排斥关系。闲适者可以是孤独的,孤独者也可以是闲适的。无论从实际生活中人的情感活动来看,还是从文学描写的虚拟情境来看,生活状态的闲适,往往倒更容易生发孤独寂寞之情。要不怎么有“闲愁最苦”一说呢。所以,从《独坐敬亭山》中的闲适表象,并不能得出它不是描写孤独之情的结论。其二,如果说对山而坐是一种闲适状态,那么花间饮酒也是一种闲适状态,同是闲适,为什么后者可以于闲适中反映孤独之情,前者又不可以了呢?其三,《独坐敬亭山》和《月下独酌》都是李白的诗。读本解释也好,读者体悟也好,历来多认为这两首诗都是孤傲而历经蹭蹬的李白排遣怀才不遇、恃才傲众之孤独情怀的。一会儿与山为对坐之伴,一会儿邀月和影为酌饮之伴,恰反映了他知音稀少、看人多厌、宁愿与景物为友也不屑与俗众为伍的孤独心态。“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就是人群中难找到可以对坐晤谈而又互不生厌的对象吗?如果这还不是孤独之情,那什么又是孤独之情呢?诗不能只看表面语言,而要悟其内蕴。诗人表达感情不会那么直白浅露,他自己越说我有伴,我不孤独,往往越反证了他孤独的深刻,他不过是以浪漫的方式掩饰、调侃或诗化自己内心的孤独感罢了。所谓独而不独、不独而独是也。其四,诗无达诂。如果有注家认为《独坐敬亭山》不是描写孤独之情的,那也当属见仁见智的一家之言,不能奉为定论。在这样的场合将其确定为标准答案,殊为不妥。     

校对:张有安

责任编辑:秋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