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老师畅读启功』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15)

 人文华夏 2021-05-28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详解全译(十五)

译释:于铁江

15

朴质一漓成侧媚,

吴兴赝迹日纷沦。

明珠美玉千金价,

自有流光悦妇人。

【作者自注】

赵孟頫⑴。

真书行书,贵在点画圆润,结构安详。自此深造,进而益工益精,盖无不至于妍美者。韩昌黎石鼓歌⑵云:“羲之俗书趁姿媚⑶”,乃针对石鼓文而言,以篆籀为雅,故作真行者,虽王羲之亦不免俗书之诮⑷。实则篆籀又何尝无姿媚之致哉!孙过庭《书谱》⑸云:“篆尚婉而通⑹”,试问婉而通之境界,又何似乎?米元章谓柳公权⑺书为“丑怪恶札之祖”,然而《唐书》柳氏本传则谓其“体势劲媚”,可知姿媚、丑怪,与夫雅俗,亦各随仁智之见耳。

赵书真迹,今日所见甚多,然在有清中叶,精品多入内府,世人可见者,率属翻刻旧帖,其中尤多伪帖。若陕西碑林之天冠山诗,用笔偏侧,结体欹斜,而通行海内,摹之者,流弊日滋。即此浇漓⑻伪体,当时亦曾有学之得名者,致包慎伯、康长素⑼共斥赵书,盖未尝一见真迹也。

今日传世之真书碑版,如胆巴碑、三门记、福神观记、妙严寺记⑽等,无一不精严厚重,其他简札,更不及具陈矣。此诗少作也,故有微词可悔。

【译者附注】

(1)赵孟頫(fǔ)(1254 -1322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2)韩昌黎: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石鼓歌》是韩愈创作的一首的七言古诗。此诗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其创作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

(3)羲之俗书趁姿媚:这是韩愈《石鼓歌》中的诗句,意为王羲之的书法只是迎合世俗,追求妩媚。趁:追逐。

(4)诮(qiào):责备,嘲讽。

(5)孙过庭《书谱》:见第十四首【译者附注】(10)。

(6)篆尚婉而通:篆书追求婉转通达。

(7)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8)浇漓:浮薄不厚。

(9)包慎伯、康长素:包世臣、康有为,都是清代著名书法家。

(10)胆巴碑、三门记、福神观记、妙严寺记:都是赵孟頫的墨迹。

【原诗题解】

此诗批评赵孟頫的楷书将朴质变成了浇薄俗媚,而这种浇薄俗媚的字体却因为得到了很多世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流弊日深。

此诗为作者年轻时所作,后来看法有所改变,认为真书行书,姿媚是其应造之境,不该对姿媚书风多有微词。

【原诗译释】

1、朴质一漓成侧媚:朴质一旦偏向浇薄就变成姿媚。漓:浇漓,浇薄。

2、吴兴赝迹日纷沦:世人喜爱赵孟頫这种姿媚字体纷纷模仿,赝品一天天地增多。吴兴:赵孟頫的籍贯,代指赵孟頫。赝迹:赝品。纷沦:即纷纶,杂乱众多貌。

3、明珠美玉千金价:明珠和美玉价值千金。此处以明珠美玉比喻姿媚的字体。

4、自有流光悦妇人:只是因为它们外表有闪烁的光彩让妇女们喜欢。此句暗讽赵字跟美好的首饰一样,只能做妇人的装饰。自:只。流光:闪烁的光彩。悦:使动用法,让……喜欢。

附图:赵孟頫三门记

 

于铁江

(YU TIE JIANG)

于铁江:男,笔名渔樵,现为博野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博野乡音编辑部编辑,文学功底深厚,尤擅格律诗词,曾主编多部高中语文相关教材。

历史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