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茂林之家 2021-05-29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胸怀大志,勤奋好学,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儒家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也又提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魏晋之后,道教和佛教兴起,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朱熹在年轻时代也曾深受感染,而且他后来居住于福建崇安多年,道教圣地武夷山近在咫尺,山中道人便成为朱熹最早的密友。从14岁起,朱熹便与他们频繁往来。

南宋淳熙十年,朱熹在武夷山建成了著名的武夷精舍,还专门从精舍中拨出房屋供道徒居住,并为其提供各种资助。有一次他在夜间读书,忽然有所感悟,于是便赋诗抒怀。下面介绍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斋居闻磬

南宋:朱熹

幽林滴露稀,华月流空爽。

独士守寒栖,高斋绝群想。

此时邻磬发,声合前山响。

起对玉书文,谁知道机长。

诗的大意是:滴露稀疏,林莽幽寂,清爽的夜空抛洒着皎洁的月光。士人高处独居,守着清贫的茅房,更断绝了各种杂念。此时邻家的磬声远扬,传遍前山,引起一片回响。诗人肃然而起,面对着佛典经书,道心却在暗中滋长。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朱熹的很多诗作自然平淡,但细味起来又饱含理趣,令人咀嚼不尽。比如他的《观书有感》,就告诫人们,要思想活跃,胸襟宽阔,方能才思不断,细水长流。

朱熹也非常欣赏陶渊明的诗歌,陶诗平淡而有意境,叙事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只是透过普通的景物,写出自己深刻的感悟。可谓趣味雅洁,萧然脱俗。朱熹早年曾留心佛、道之学,甚至不遗余力地钻研。这首诗作于他青年时期,描写了作者夜深人静之时,苦读道家典籍的情景。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诗人经常独自在书斋读书到深夜,此时万籁俱寂,诗人可以静心凝神地思考,也能思接千古,神驰八方。首两句描写静夜里的景色,“幽林滴露稀,华月流空爽。” 雨后天晴,屋外环境清幽,寒露清凉:天空明月高照,空气清爽。

先生住在简陋的地方,却不觉得清苦,他远离尘嚣,更断绝了各种杂念,才能沉下心来钻研学问,思考问题。有时候清苦也是一种幸福,可以摆脱不必要的应酬,沉浸于自己的小天地中,却感到怡然自得。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接下来诗人表达出自己的心志,“独士守寒栖,高斋绝群想。” 朱熹一生贫寒,朴素勤俭,他端居穷巷,困守微官,却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而在学业上却孜孜以求,从不懈怠,从而才能取得不俗的成绩。“独士”和“群想”,表明作者不畏孤独,内心却极其充实。

诗人每天早晨起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又从大自然中得到创作灵感。有时闭门不出,潜心读书,悠然快乐;有时挚友来访,便热情招待,彼此无话不谈,仿佛回到了纯真无邪的年代。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诗人回首往事,一路走来非常坎坷和清苦,但他却从未退缩。他正感慨万千,忽然听到一阵磬声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此时邻磬发,声合前山响。” 宁静的夜晚,不知是谁也没有休息,依然还在苦心孤诣地修炼,磬声悠扬洪亮,在山谷中回响。

诗人不禁又非常感怀,于是起身诵经,“起对玉书文,谁知道机长。” 虽然朱熹当时还很年轻,很多事理还没有琢磨透,但他一直像小学生那样刻苦钻研,不漏过一个细节。而且越是遇到疑难的问题,他就越是不愿轻易放过。

最后5字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别人眼里已是经典的文章,朱熹如果在其中发现错漏,也会执着地坚持己见。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作者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深入研究。

朱熹年轻时写的一首诗,淡泊洒然,最后5字意味深长

朱熹的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淡泊洒然的襟怀,他在简陋的书斋里勤奋苦读,节俭自律,几乎和外界隔绝,却因为怀揣锦绣,心有向往,于是便不觉艰苦和孤独。

作者内心虚静平和,又知足常乐,他博览群书,认真揣摩。同时又儒释道兼修,并进行充分对比,使得他的文学作品清丽雅正,情俗与义理对立统一,有着极高的美学情趣,更给后世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