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贩书日记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晴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05-29

图片

早早起来,按医嘱似乎不能进食进水,就刷牙洗脸写日记吧,这是早晨必做的三件事了。6点半多点,发出去,跟老婆一起出门坐公交车,跟上次一样的路线,下车走过去,医院里人还不多,大概早一点是一点,局面就是不一样。

图片


先去住院部交单子交钱,然后去领腕带,再一起到日间手术室门口排队,队伍不算长,人不算少,因为前面窗口还没有大夫和护士分诊。等到开始的时候,一队慢慢挪,后来另外一个窗口也说可以接待了,进程才加快了。因为去年底的时候,在这里给儿子做过一次手术,所以流程大体清楚。

手续交完,测了体温,就进去了。先换鞋,给了一个023的号牌挂手上,就存了鞋,穿了一双42码的凑合了。6病室14床,进屋看见有一位等待白内障的老者在,隔壁很快也来了一位,换了病号服,测血压等等。护士问我:你怎么隐瞒你高血压?有没有吃降压药?我说:我不高血压啊。我看显示器上显示了两个数字,高的似乎是130,低的是58?我用手机拍了一下。她马上说:不准拍,删掉。我打开相册,展示给她看:没拍上。原来自拍也违规。她说:手机带进来是让你联络家属的,不是拍照用的。

另外一边也上人了,也是准备白内障的,这下子,屋子里4个人满了。有大夫来检查,问问我们都做什么,我展示给他看:哦,粉瘤。隔壁年轻的说是脂肪瘤。我说:我们俩不是一回事吗?大夫说:不是一回事,你这跟皮肤在一起的,就是毛囊堵塞造成的,硬的,容易破损感染。他的是脂肪层的,其实没事。你这个只有一处,简单,先做你的。他指着我说。

我赶紧百度了一下,粉瘤学名是:皮脂腺囊肿。要求戴帽子,等待叫号。过一会儿,主刀的大夫来,领我去了第三手术室。屋子里记得是四位,三位男士一位女士。我想:不是很小的手术吗?阵仗也这么大?

麻醉师过来说明这个会打麻药针,但是一次性不会打太多,局部麻醉,完全清醒,如果觉得疼,就说一下,再打。让我签了字。然后就趴在手术台上,脸朝下,不好放,他们拿了个圈来,把头放在里面。这下子头倒是简单了,可是这个圈没有通风孔,憋得慌。我问:能不能摘口罩?他们制止:不能。

麻药针真疼,扎了不止一次,比抽血和注射疼多了。然后就感觉大概是画画位置之类的,然后就说用电刀,让我的胳膊和手不要乱动,避免电到。应该是三个人在手术,听他们交流,体会他们说的“牵拉感”,过程就不再细致描述了,以免看日记的你不适。一种感受就是,在看别人用电动雕刻刀做玉石造型。但是因为疼痛难忍,我提出了几次,他们继续补针,后来问我:你平时是不是常喝酒啊?我说是啊。他们说:那怪不得,别打太多了,忍忍就好了。

于是,就忍着了。后来觉得皮肤紧起来,知道是在缝针,我就问:得几针啊。答:好几针。最后知道,六针。

比较艰难地坐起来,脖子上已经糊了又紧又厚的纱布等等。我问:需要注意什么。主刀的翟大夫说:没有什么,别喝酒,别吃辛辣。三天之后来换药。幸好刚才在病房的时候,临床的那位提示,我早早已经约了周一上午来换药。大夫提示:换药的时候问一句,伤口恢复得怎么样?

出了手术室,走过分诊台,几位坐在椅子上等待的病号都看着我。然后分诊台里面的护士也过来,去找了一些纸给我,让我去病房里面的卫生间自己擦擦,才注意到病号服右肩都是血,一大片。我说:这时候出去吓唬人估计管用。然后自己去弄。脖子还在麻木着,不是那么方便。护士跟过来,帮我处理了一下。照镜子的时候才注意到,右半边脸和脖子上都是血,我都没感受到有东西流下来。

换了带血的服装,仰面朝天躺下,要求压着刀口,避免出血。看手机微信,老婆38分的时候发来消息:还没有排到哦。我把自拍的照片发过去一张,顺便说:我都切完了。

跟她说大夫说,要求买个毛巾,学习农民在脖子上撘个毛巾的样子,避免刀口渗血。她去医院的超市买了,金号毛巾,19块。

图片


过一会儿,让走了,看看没出血。出门,回家,打不到车,一生气就走过两个路口,去坐公交车了,车上人少,也到家附近,就它了。

起来到现在11点了,没吃没喝,我就说:我要吃烧鸡。下车对过就有一家,70块的草鸡,回来跟爸妈说了说情况,就开吃。动手术之后,起来之前,大夫问我要不要看切下来的部分,我说:不看,影响食欲。还好没看,不然阴影一辈子。

吃完喝完倒头去睡,睡之前打开电脑,处理了一下加一口已付款的订单。跟同事们打个招呼,说下午有事只能留言,别电话了。

这一下子,睡了接近5个小时,是真困了。不过我无法按照要求,仰卧,还是侧卧了。不然疼得更厉害。

晚上又吃了一顿,猛喝水。我在朋友圈说:我今天也是胡一刀了。何立新老师发消息来问我怎么了。我说简单说了一下,他提示我注意事项。我说:没挨过刀,第一次。他说:有了第一次就不害怕了。

图片

(图片来自张彦武朋友圈)

图片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官网截图)

上午,从中青社张彦武的朋友圈看到何兆武先生去世的消息。我曾经前后有至少十年的时间,每年两到三次,去何老家收书。主要就是新的各种学术和读书杂志,以及少量他不要的新书。那时候他就计划把藏书捐给清华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所以我也没提过买他其他书的事情。每次去,都能跟他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天。我好奇心重,东问西问的,话特别多。他都非常耐心地作答。到今年9月,他就要满100岁了。这几年,他没再电话,我也没去过。想想也后悔,应该主动打个电话。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避讳于我自己是个收书的身份,不想过多地打扰别人,尤其是老人家。不过,我们做的这件事,能服务于何兆武先生这样的学者,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