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平衡组织的政治势力?—“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六

 于兆鹏 2021-06-01

如何平衡组织的政治势力?

我们都知道,汉朝衰败的原因之一是宦官专政。三国时期大将军何进就是想借外部军阀的势力,来铲除十常侍,才引豺狼董卓进京,结果天下大乱。

而宦官专政的开端实际上就是汉元帝。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汉宣帝临死前,给汉元帝刘奭留了三位辅政大臣:大司马兼车骑将军 史高、太子太傅兼前将军 萧望之、太子少傅兼光禄大夫 周堪。

大司马兼车骑将军 史高虽然是辅政大臣之首,却没有什么才略,国家大事全凭萧望之和周堪取决。萧望之和周堪又推荐了刘更生和金敞,两人都是正直敢谏的人。

大司马兼车骑将军 史高觉得不平衡,就勾结宦官中书令弘恭和仆射石显打压萧望之和周堪两人,汉元帝昏聩,竟听信弘恭和石显的话,将萧望之和周堪废为庶人。“亲小人,远贤臣”,西汉自此开始衰落。

我们探讨一下,项目经理的一个重要技能是明了政治。势力不均衡,就会导致失衡。如何让项目各政治势力均衡?

这个案例是明显的以大司马兼车骑将军 史高为代表的外戚、太子太傅兼前将军 萧望之和太子少傅兼光禄大夫 周堪为代表的儒臣、弘恭和石显为代表的宦官三种势力角逐。

萧望之、周堪想提出改革方案,建议元帝不要违反“古不近刑人之义”,必须予以纠正。元帝初即位,由于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不敢做出调整,议论久而不决。

萧望之提出此动议,却招致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嫉恨,于是他们与史、许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只用两个回合,就将萧望之逼死。

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当年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此后,中枢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出于对石显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将朝政全部委托他处理,事无大小,都由他汇报决断。

于是石显威权日盛,贵幸倾朝,公卿以下无不畏惧他。石显俨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迹”。元帝虽为天子,权柄却握在石显手中,一切听任石显说了算。这是汉朝宦官的开端。

这种情况的发生固然是元帝性格柔弱,不善用最高权力所致。另一方面,还有两个方面不容忽视:

第一,汉宣帝曾正色教导元帝应“王霸杂行”,不能单纯使用德政,因为势力均衡本来就是威严与恩抚两者并用。弘恭和石显逼死萧望之,元帝仅仅让他们免冠谢罪,这种只用恩抚,不用威严的做法不可取

第二,外戚、儒臣和宦官都是政治势力,如果要平衡,应让每股势力都有缺憾,而在最高权力之处形成完整的拼图,而绝不是一家独大。这一点,清朝康熙大帝利用党争的矛盾关系平衡索额图、明珠,以及新生代的李光地等各方势力就是一个最佳实践案例。《道德经》里面说,“抱一以为天下式。”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就可以治理天下。

所以总结下来,项目经理想要平衡各方政治势力,需要注意三点:善用最高权力,防止最高权力旁落;王霸杂行、恩威并用;抱一为天下式。

请思考:你认为政治平衡的最关键要素是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