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要的不是了解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而是掌握这些原则

 CK_NB 2021-06-03

新的一年,每个人都在总结过去,展望将来。

很多人又开始告诉你2018年人力资源的各种趋势是什么。年年谈趋势,但人力资源的工作状态,在企业中的地位没有任何的改变。

如果真要谈人力资源的趋势,我觉得只有一个原则,能够把业务的发展趋势说清楚的,把外部环境因素说清楚的,才有资格来谈人力资源的趋势,否则所谓的趋势都是空谈。

新的一年,关于人力资源的工作和学习,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1仅学一些工具、流程、方法论是不够的,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培训管理者强调学习转化,但是对于HR来说,出去上一个课程,学习了一些知识和工具,拿回来就想学以致用,多数是会出问题的。你的老师可能没告诉你这些知识使用的条件

以人才盘点为例,仅仅学习盘点的流程和相关的方法论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人才的标准,评估的技术,发展的技术,不管哪方面都是需要相应的专业功底,另外如何理解公司战略,公司没有战略如何操作,公司到什么规模需要做人才盘点,这些都是人才盘点中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培训课程都不会讲得这么清楚,这也是大部分的人才盘点往往无效的原因。另外,公司的业务形态、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管理成熟度是否支持人力资源项目的开展也需要综合判断。

所以仅有一腔热忱是不够的,任何工具、方法所需的知识基础、组织环境,我们需要了解清楚。仅仅靠一些工具和方法一定是不够的,否则管理咨询公司的人员早就横扫整个HR职业市场了。

HR的知识技能很广泛,没有谁可以把整个HR相关的知识技能吃透,人力资源的管理咨询公司中除了少数大的公司,大部分的咨询公司都还是聚焦某一块的咨询,有的擅长人才管理,有的擅长领导力,有的侧重薪酬绩效,有的专做企业文化。每家咨询公司总是不自觉的夸大自己那部分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于管理的理解都如盲人摸象般,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想成为HRD/HRVP而不是某方面的专家,你更应该是个通才,你未必需要懂得每一块的技术,但是对于哪个模块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其中的关键点是什么,你需要有一定的辨识度。你需要能对组织有效诊断,厘清什么才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工作,这是任何咨询公司培训公司都代替不了的,这才是HR的价值所在

你对问题的判断,你的辨识度,是建立在你自身具备相应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的,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相当于打通了任督二脉,这样才能驾驭工具,而不是成为工具的奴隶。否则十八班武艺都学了,却都只会些招式,并不能真正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2、要学习最佳实践,更要总结经验

过去我们向欧美500强学习,如今中国的企业如华为、阿里、腾讯,在体量上甚至管理的成熟度上有些方面不弱于欧美的500强企业,因此他们成为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但是学成功的总是少数,问题在哪里?

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标杆的前提是知道我们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制约我们发展的短板在哪里,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向标杆学习,而是知道自己的瓶颈在哪里。

有些企业学习标杆,有时候就像那些喜欢吃补药、吃保健品的人一样,不管自己的体质,不管自己的病症,反正觉得什么好就吃什么。

学习标杆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了解和标杆的关键差距是什么,了解标杆公司的方法论使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学习是学不完的,向谁学?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不是限制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学习他人的前提是了解自己,这一切主要靠总结经验获得。

不在乎你呆的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能学会总结经验,就是在进步。有些所谓的大咖跳槽甚至创业,从他们的文章中,我能感受到的是,过去没解决的问题,现在依然没解决,其实还是没有想清楚过去做的不成功的原因,跳槽或者创业只是隐藏了问题,但问题并没有消失。

毛泽东不是知识最渊博的,马云也没上过MBA,但是他们都有一个优点,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3、业务为先,专业为业务服务

在炭哥看来,对于业务的理解和专业能力一定是并重的。业务为先,管理是为业务服务的。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情况下,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大于对业务的理解,那唯一的前提是业务部门都特别有人力资源的意识,管理的意识,愿意主动学习主动转化,但是这可能吗?

如今人力资源工作始终难有成效,从HR自身的角度来说,首先是和业务的连接不够,其次是知识的宽度不够。有些专家型的HR,虽然专业功底很深,但从公司的发展来说,那些专业的深度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宁要模糊的精准,不要精准的模糊,前者是方向策略,后者是专业深度。

有的人认为,HR随便怎么样也不可能比做业务的更懂业务。当然,具体的业务细节,你一定不会比具体的操作人员更明白。但是你想想做投资的人是怎么做事情的,那些跨界成功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很多CFO可以做CEO,从这几方面对我们HR理解业务有什么启发。你和业务人员比业务操作那肯定是比不过的,就好像你作为HRD也不会和下面算工资的HR比谁工资算得快,但是看问题的角度,你的思维方式,你的全局观,对客户的理解,这些都有助于你更好的理解业务,判断业务。

就是因为对业务的理解不够,难以精准的评估需求,而外部的课程大多雷同,因此大部分的培训课程只能是灌输知识,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学员学习意愿并不强,拿来也不是马上能用,还要自己学习实践转化, 因此所谓培训来获得业务收益往往只是美好的愿望。

不仅在培训方面,对业务的理解不够,不管你学三支柱,学OD,学任何的技术,都像少了一只腿走路,专业主义也会限制你的思维,让你看不清问题的关键所在。你仅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看问题,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三支柱救不了你,OD也救不了你。

业务思维和专业能力并重,懂业务是为了找到切入口,懂专业是为了解决问题。找不到入口,是没办法去解决问题的。

4、辩证的看待人力资源的作用

常有HR抱怨说,老板常常表面说人力资源重要,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却业务为先,人力资源似乎不太重要了。与此相反,有些HR在各种论坛分享的时候说,HR要引领业务,HRD的素质模型是最接近CEO的,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HR的认知和老板的认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我们不仅要思考,“人”作为资源很重要,到底有多重要,人力资源真的是第一资源吗?这句话的条件是什么呢?

“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既不用过分夸大“人”的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人”的作用。要辩证的看待人力资源的作用,在于理清和其他相关因素的逻辑关系。比如人才和组织的关系,领导力和文化的关系,流程和职能的关系......,谁先谁后?孰轻孰重?

唯有理解人力资源的价值,了解“人”的因素和其他因素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看待人力资源的作用。

结语

关于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有的说部分HR的岗位会被替代,我相信HR的核心价值不是人工智能所能替代的,但如果HR的工作始终没什么价值,那谁都可以替代。

多谈业务问题,少些概念跟风;多些经验总结,少谈最佳实践。思考如何创造价值,才是HR唯一的出路。


拓展阅读

一个猎头眼中的HR

关于组织发展(OD),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困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