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会第28讲《孙子兵法》分享

 象忆图书馆 2021-06-03

《孙子兵法》在现在的背景下,尤其有意思,可以以之进行分析。《孙子兵法》有十三章,有不同的分组方式,我比较赞同的是分为三组,1-4篇为第一组,5-8篇为第二组,9-13篇为第三组。其实就是华杉老师的分法,第一组讲的是战略的原则;第二组讲的是战术的原理,第三组讲的是具体的战术技巧

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自然第一组指导性最强,我们都可以思考一番自己所在的行业,所在的领域的《孙子兵法》。像第一章计篇,就提到经之以无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然后通过七种比较,则胜负现已

《孙子兵法》讲的是战争的法则,战争是最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人类历史上充满了战争,像我们现在处在和平与发展之中如此久,是很少见并且很难得的。

李零老师,解读中国经典,选了四本书来讲,《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以及《易经》,他认为前两本代表了中国的人文,而后两本代表了中国的社会科学。关于《孙子兵法》,他写的书叫做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

我理解这唯一的规则,就是获胜。战争中的胜负其实也很复杂,《战争论》中提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本身有局部与整体,局部的战役获得胜利,有时导致整体战争的失败,此时战争的胜利,有时埋下未来灭亡的种子,这在历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我生活在和平年代,也不能算军事迷,对于战争的体验非常少,多数是来自于小说,影视剧等等。中国内陆的电视剧,我有好几部非常喜欢,觉得质量非常高,现代的是《士兵突击》,古代的是《大秦帝国1》

《士兵突击》其实与个人成长关系更加密切,但也有战争的缩影,在电视的后半部分,有两个情节很有意思,其一是许三多进入特种部队后执行任务,追击绞杀毒贩,他亲手结束了他人的生命,很长时间走不出来,部队教的是杀人之术,他并没有想过有一天需要真的杀人,战争或战争的参与者,在道德上是有一定的冲突的,所以美国还拍了一部大片,叫《血战钢锯岭》;而且到了现代,战争本身也披上了文明的外衣,譬如不杀战俘,譬如有红十字参与救援等等;这其实是一个回归,在春秋战国之前,战争其实也有很多体面的做法,譬如要堂堂正正,于是有了宋襄公的故事,毛主席笑话其愚蠢,李敖在一篇文章中则从道德的演化的角度讨论了这个问题。

《大秦帝国1》讲的是商鞅变法的故事,秦孝公与商鞅珠联璧合,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在李斯的《谏逐客书》如此描述: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充分体现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治理的好,国家富强了,在战争中就获胜,然后获取更大的利益。相反的逻辑有时也成立,中国有些学者就攻击美国的发展其实是离不开大发政治横财,而且现在也仍然凭借其军事实力,维持着其政治,经济利益。

《道德经》中有不少关于用兵的看法,譬如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来辅助人主的人,不靠兵(武力)[征服,实现比对方强]天下。这种事[喜欢,总是]有[报应,回报]的,军队所处的地方会生荆棘(不知道是事实还是比喻)。用兵之后必然有[凶,不吉]年(如前,不知道是事实还是比喻,但用兵后地方不如原来,这算是常识)。“好”(不过就是)有结果而已,不敢通过“强”去取。要结果所以不动武。要结果所以不骄横。要结果所以“不得已”(才做)(用强不是目的)。要结果所以不用强。事物强壮了(下一步)就是老了,这称为“不道”,不道就早结束。

矜,矛柄也。

这些观点,在《孙子兵法》都有继承与发挥,打战不是目的,在孙子看来甚至百战百胜都不是最好的,而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

战争只是达成政治目的的手段,如果通过谋略,通过外交,通过威慑可以达到目的,那么就最好不要真刀真枪的干,那没有好处,而后患无穷

当然现实总是那么残酷,不是想这样就能这样的,如果真要打战,那么最好要做好准备,要充分计算利弊得失,计算手中的筹码,并且要尽快取得胜利,达到政治目的,而不是一直拖下去,那样对国家不可能有利

道德经还有几章,同样讲到用兵,譬如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①,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③,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④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⑤莅之⑥,战胜以丧礼处之。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

我以前第一次读到这一章,其实是有些难以理解的,甚至觉得有些虚伪,战争那么残酷,将敌人都杀了,还要做出哀痛的样子,有必要吗?难道不应该是庆贺胜利吗?

现在重新想来,这里诚然有虚伪的成分在,要做给他人看,自己不是嗜杀狂魔,只不过为了达成某些目的不得已而已,这样其他人就会重新衡量自己的选择,是屈服妥协还是死斗到底?给人以活命的希望,就可能瓦解抵抗的意志,但如果以杀人为好,不能交流,无法理解,那就只有死而后已。

除了这种政治上的算计,其实也有其悲悯之处,毕竟是同类,同类相残最狠的也就人类了,其他动物往往因为生存而斗争,而人类则不然,会因为权势名利,会因为文化观念,会因为意识形态而斗个你死我活!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里面讲的主要不是兵,但有意思的是指出了正与奇,《孙子兵法》里提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华杉老师指出这是《孙子兵法》最易被人误读的一句,一般人将这里的奇读作奇怪的奇,而实际上应该读作奇数的奇,一般人会做如下解释,譬如我在百度上搜到的:大凡用兵作战,一般都用“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军,其战法如同天地运行的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作战方式与方法,不外乎“奇正”二字,可是奇正的变化无穷无尽。将奇兵理解为不被敌人知道的军队,隐藏起来的军队;但实际不然,华杉老师认为实际奇兵是还没上战场的预备队,已经投入战斗的,是正兵,而预备队是奇兵,预备队投上去,就变为正兵了,正在打的部队撤下来,又变成奇兵。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是直接讲用兵的: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兵书上说:我不敢主动挑起战端,而是采用守势。我不敢冒进半寸,宁可退后一尺。这就是所说的以无阵之阵来抗击,以无臂之臂夺取。以无兵之兵战斗,以无敌之心对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祸莫大于轻敌逞强,轻敌逞强就要丧失三宝。所以俩兵相对,仁慈者胜。

这里将哀者胜矣,解释为仁慈者胜,我不太同意,我们常说的哀兵必胜,我觉得解释的更到位,失败,受打击,处于不利状况,反而最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与求生欲,使得我们竭尽全力,做事认真,从而将事做成

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出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释义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近义词

师直为壮

反义词

骄者必败

骄兵必败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易解】

古来善于以道为行为典范的统治者,通常并不促使人民多知多见,而是使人民趋于愚昧浑朴。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由于他们的知见太多。所以,拿权威知见治国,那是对国家的残害,不执定什么权威知见治国,才是国家的福祥。懂得在两者之间作此选择,也就贯彻了道的原则。懂得贯彻道的原则,就体现了深得于道的玄德。玄德幽深而广泛,协同各类存在回归于道。这样就无往而不利。

这一章讲统治者的愚民之道,我并不喜欢,但有人也将其与用兵联系在一起:战争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要去喜欢它,不要去赞美推崇它,更不要去依赖它,“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军士斗志旺盛,手执利器则无往而不胜;但如果百姓都像士兵一样手执利器,斗志旺盛,国家就会混乱。

领导者个人意志贯彻得越彻底,军队就越发令行禁止;但如果国家也这样去治理,往往就容易发生大的祸患。用兵崇尚智巧,以智作战则百战百胜;但百姓之间诡诈欺骗的智巧越多,群体中各种不可思议的奸邪之事就会层出不穷。军令繁多而精细,则军纪严明;但国家的禁忌、约束越多,百姓就越贫苦,盗贼就会越多。

1938年初,国民党的中央宣传机构开始了“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军队”的大肆宣传。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综上,那时正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这种宣传政策,明面上肯定是强调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大家拧成一股绳,从而更有战斗力,但实际上是为了达成溶共的政治目的,我理解这也属于统治者的愚民之策,只是没有起作用罢了。

真正高水平的团队也从来不是一个声音,而是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互补短长,通力协作的团队,这一点在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里也谈论过。需要的只是团队在做出决定之后,大家能够采取行动,不再有异议,但在复盘的时候,能够针对得失,重新调整方略,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

最后,文字分享再讲两件事情,一是关于战争依靠什么?这个在李零老师的书中他提出了问题,《孙子兵法》提到了兵以诈立,兵者,诡道也;而这些诈与诡道,都是来自于人,所以人是第一位的;而有另一派观点则认为现代社会的战争,则不然,是兵以器立,兵以技立,靠的是武器与技术。这个可供各位思考。

我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士兵突击》最后高潮中的军事演习中,特种部队队长说的话:飞机最后会被击落,战舰最后会被击沉,一场真正惨烈的战争,所谓的高尖端武器都会很快耗尽,战争最后还是人对人的战争。特种兵和步兵都是靠人在对抗复杂和残酷,特种兵和步兵都是没有最后的兵种,因为都是到了最后还在坚持的人。

当然也要参考赫拉利的看法,在未来简史中指出,战争正在消失,过去主要的财富来源是物质资产,像金矿、麦田、油井,而现在的主要财富来源则是知识。发动战争虽然能抢下油田,却无法霸占知识,战争的动力正在消亡。

但如果还有战争,其实与人也没有啥关系,会有人工智能机器人充当战斗人员,他们不知疲倦,不会害怕,不知怜悯,将忠实地执行命令,但我想即使如此,也其实还会有指挥者的比拼,当然如果技术实力相差太大,确实没啥好说,但技术实力相当的时候,将军的能力就影响巨大了,就像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里一样,人们还是需要找出像安德一样顶得住压力,能够创造奇迹的将领。

第二件想表达就是关于战争类的小说推荐,网络小说为了让读者看得爽,总是需要有冲突矛盾,而战争总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只是网络小说中常常凸显个人的勇武无敌,力挽狂澜,大展神威,看的双当然爽,但缺乏真实感,我也看过一些很不错的架空小说,这类架空或者穿越小说,以战争为主线,讲述的是争霸天下的故事,常常有种田的情节----所谓种田,就是通过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慢慢壮大自身的过程。这类小说,我推荐两本,一本很早就完本了,挺好看的,叫《枭臣》;另一本还在更新中,叫《放开那个女巫》,讲的是异大陆与王国内部甚至异族的战争,也非常有意思,推荐。

好,接下来,我会用语音分享《孙子兵法》的一些读后心得,主要讲三个问题:

1,不战的道理;

2,反脆弱的原理;

3,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将军

心得1主要来自《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心得2来自万维钢老师最近在讲的期权的智慧,引用了《反脆弱》这本书:

最后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将军,则可以结合《厚黑学》这本书,这本书也是一本奇书,批判者非常多,但很有意思,可以结合进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