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年纪,怎么就失眠了?||渡过

 新用户3963ynfW 2022-02-23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根据世卫组织的调查,全球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
2021年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在北京发布《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当下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如何拥有好的睡眠,成为了一件大事。
孩子生病后,家长有时也会忧心忡忡到深夜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除了自己,家长最担心的,还有孩子的睡眠。
睡眠障碍主要有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以及及早醒,其它的睡眠-觉醒障碍,如不规律的睡眠-觉醒模式、日间嗜睡等。
本文将从两名青少年(初中与高中生)的失眠经历切入,展现青少年失眠的进程。
 
“失眠是什么情况?”

图源:unsplash
A:“我现在是晚上12点睡,但半夜两点就会起一直到第二天,第二天下午再睡几个小时。每天总共就睡4-6个小时左右。但我是有一段时间很嗜睡每天能睡10个小时,有一段时间就睡不着。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睡得着,心情好的时候反而睡不着。”
B:“我是11点多有困意,但是一直到凌晨4点多才能睡得着,这中间的一段时间我非常难受,又累又困但就是睡不着,从生病以来一直是这样。”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失眠或过度嗜睡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近几十年来,有研究认为睡眠觉醒障碍是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核心原因,Michie等人的研究指出,抑郁程度和昼夜节律的紊乱有直接关系。睡眠质量差是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收集21项研究证明:本身没有抑郁的健康人,在睡被剥夺睡眠后会发展成为抑郁发作患者。
如此看来,失眠与抑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失眠会加重抑郁,而抑郁也会影响睡眠。
 
“小小年纪,怎么就失眠了呢?”

图源:unsplash


A:“我从小睡眠都特别好,都是那种深度睡眠。到了高中,学校管得很严,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都卡的很死,我那段时间又觉得压力很大。有一天没睡好之后就补不回来了,越是补不回来,就越睡不好。直到休学之后我那段时间睡得特别特别久,有点儿补偿性的感觉。”
B:“我那段时间补课特别多,每天上很多课,我觉得压力特别大;再加上友情关系有一些情况,那段时间就明显睡得很不好。而且不是渐进式的,是突然有一天四点多才睡着,但第二天六点多就得起来上课,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能正常睡一次觉了。吃药也没能让我回到之前的睡眠状态。”
 
从以上两位睡眠障碍的青少年的经历来看,失眠好像是具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节点,一般这样的时间节点与压力事件密切相关。压力使得孩子感到焦虑,再加上学校内的作息管理严格,如果没能在之后及时调整过来,失眠就成为了常态。
除了压力事件会影响睡眠外,如果从生命发展阶段来看,青少年晚睡已经成为了成长进程中的一个特征。
青少年期是一个独立性增加、经历新环境且进入社会角色出现的时期,这一时期会经历身体成分的变化、性腺发育和青春期进程,从而影响一系列行为。不同生命周期睡眠—觉醒节律会发生相应变化,青少年时期通常表现为延迟,也就是晚睡晚起。
这个特征在不同国家青少年睡眠研究中都有发现,Ogunleye 针对11 ~15 岁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男童和女童晚睡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37%。林延敏针对18 ~ 23 岁青少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晚睡的发生率为91.2%。
青少年时期褪黑素节律开始出现延迟,夜间褪黑素的增量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而下降,由于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夜间偏好的变化,约有40%的青少年会产生睡眠推迟情形。

“你呀,就是老看手机才失眠的”

图源:unsplash


父母对自己失眠的状态是怎么看的?
A:“家长就觉得我是因为玩手机才睡不着,他们觉得我是故意让自己熬夜的,只要自己不想失眠就可以不失眠。家长是很想改善我睡眠状况,想让我吃药早睡,但我自己”
B:“父母觉得我是因为玩平板,影响到我睡觉;而且不想让我白天睡觉,我明明白天很困,但他们不让我睡觉我就很难受。让我觉得难过的是,父母好像对我失眠的状态已经习惯了,好像觉得我失眠也挺好,但我自己觉得很难受的。”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失眠的现象,关注到孩子晚上三四点躺在床上玩手机,第二天下午才醒来。很容易将孩子睡不好的原因归结到手机上。家长出于关心会想要孩子晚上不玩手机,但这样的做法一般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矛盾发生在,家长观察到的是现象,并将现象与现象进行因果联系,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的确有研究表明,失眠与睡前电子设备使用有相关关系。夜间使用屏幕会扰乱生物节律,因为靠近面部的强光会让大脑相信现在还是白天,从而遏制褪黑素的分泌。
但对于对于抑郁或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来说,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
失眠或入睡困难更多的是因为心理或生理原因,晨重暮轻的症状表现使得孩子在晚上比较兴奋,“兴奋——守恒假说”也支持了为什么抑郁发作患者会有睡眠障碍:白天被压抑的兴奋在夜间释放出来。
抑郁障碍患者在白天比正常人更多的压抑了兴奋性,这些被压抑的兴奋在夜间迫不及待地释放出来,临床上就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早醒,从而造成睡眠总时间减少。
 
“我觉得你就是喜欢熬夜”

图源:unsplash


A:“不是!失眠对我影响很大,我以前可以高强度运动1小时,现在运动5分钟就头晕眼花,很不舒服。失眠对我身体影响真的很大,而且晚上的时候我心情也非常不好。到了凌晨一两点,我就觉得很空虚,突然会思考人生怀疑自己,觉得好像没什么意义。半夜也没有什么朋友在线,玩游戏也很孤单,这样的状态真的非常非常痛苦。”
B:“我真的非常想要让自己睡得好一点,我太想睡个好觉了。每天很困但又睡不着的感觉太痛苦了,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脑子里就会出现非常多的事情,越想越难过。晚上也很孤单,没什么人聊天。有时候实在太难过了,半夜就想把防盗窗拆了跳下去。”
 
“我怕睡不着,这么一想我就更睡不着了”

图源:unsplash


所有关于失眠的研究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事:
让一组失眠患者躺在床上,对他们说:“睡吧!”
再让同一批人从床上起来,告诉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我们会发现采用第二种方式患者更容易睡着。这种方法能再次让大脑学会分清睡眠和清醒。如果觉得清醒了,就起床做点别的事而不是“等着睡着”。
夜晚大脑还在工作,这是一个不自觉的现象,我们无法控制。
夜晚睡眠早期阶段,睡眠还没有影响到情绪中枢,但到了睡眠晚期和快动眼动时期,睡眠开始影响到大脑掌管的情绪的部分。
相信你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在大考之前可能会紧张到睡不着觉;在至亲之人深夜病危时,自己也内心焦急全无睡意。
睡眠和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但可以知道的是,情绪对睡眠有重要影响。
如果越想控制,就越焦虑,它就越脱离控制;越想睡觉,就越烦躁,就越睡不着。
反过来说,如果在床之外的地方进行愉悦而平静的活动来等待睡意到来,成功睡着的可能性会增加。
 
“失眠了,我还可以做什么?”


为了改善失眠状态,你曾经做过什么事情?
A:“我尝试过吃药,但是吃药之后我就总是做噩梦,虽然睡得时间长了点但睡眠质量非常不好。我还尝试过听歌,听歌会让我心情变得平静一点,因为失眠一般会很焦躁,听着歌至少不会让自己情绪不好。除此之外,我还会看看知乎什么的,就主要是让自己有事情可以做。我有的时候和朋友出去玩一天回来很累就睡得比较好
B:“我主要是听歌,我喜欢听抒情歌,让自己平静下来;还有吃药,吃药能让我镇静一些,现在能比之前早入睡一两个小时。我还学了那种打坐冥想,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还挺有用的。另外我自己比较喜欢看电影,尤其是恐怖片,这样可以把我脑子里的想法挤出去,我感觉能睡得好一点。”

失眠时,最重要的不是去思考如何才能睡着,首先要做的是安抚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不因为失眠而焦躁和焦虑,平静下来接受睡不着的时间,安排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听歌看电影也是一个不错的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
本文主要展现了两位失眠青少年的亲身经历,家长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如何让孩子不再失眠。
如果孩子正在症状发作期,例如双相的躁狂发作等,那么向主治医生反馈,配合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改善孩子睡眠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孩子情况较稳定,只是睡眠情况不太好另外情绪状态也不佳,有明显诱因(如复学、考试、吵架等),那么稳定孩子的情绪对改善睡眠状况具有帮助。尝试与孩子谈心或进行心理咨询,能改善孩子情绪状态的话,睡眠情况会有所好转。
事实上,失眠可以算是“世界难题”,并不是说失眠是“绝症”,而是每个人失眠的原因与症状各不相同,草率的给出普遍性建议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具体问题请具体分析,科学求助更有帮助。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