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无巨细的“高手”: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透,越成熟的人越沉默

 谢耳朵馆长 2021-06-03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武侠小说里,经常有这样一句话:高手过招,胜在分毫。意思很明确:高度决定速度,细节决定成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讲:所谓高手,就是把事情做深做细。
那么,细致到什么程度,才叫高手才能成事呢?
一、 擅抓细节,把小事做到极致的洛克菲勒
晚年的洛克菲勒,在教育子女的家训中常说:一个人要懂得沉默,沉默带给人的好处很多。它将教会一个人摆低姿态,变得谦虚;越聪明的人越沉默,他们就像成熟的稻子,垂下重重的稻穗。
洛克菲勒这样看重沉默的效用,也是这样做的。
懂得沉默的他非常善于分析形势,抓市场细节,而正是他对原油市场行情细节的准确把握,让他在其他石油开采公司害怕亏本而陆续退出市场时,依然坚持开采,并伺机购买和吞并了许多采油公司,从而在原油价格恢复后身价暴涨,获取了大量财富。
此后,也是由于他非常耐心地筹谋计划,在被夺走公司控制权一年之后,终于赶走了夺走他公司的合伙人,重新夺回公司的控制权。
虽然垄断美国石油,富可敌国,但洛克菲勒在个人及家庭物质生活上却并不喜欢奢华和铺张浪费。典型的生活细节是:他不吸烟、不喝酒;去公司上班时,经常随手关上电灯和小煤气,拧紧卫生间的水龙头。
洛克菲勒结婚时,只花了20美元;给妻子购买的结婚戒指也只花了15.75美元。在洛克菲勒家族中,孩子们从小开始就自己挣零花钱:
· 打死一只苍蝇挣2美分;
· 主动练琴,每小时挣5美分;
· 做园丁帮忙除杂草每10把杂草/1美分;
在洛克菲勒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前,从来都没去过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和炼油厂,孩子们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全美国最富有的人;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谦让,洛克菲勒只买一辆自行车,然后让4个孩子自己商议怎么骑。
他的儿子小洛克菲勒长大以后,曾经非常不好意思地向外界承认说,自己8岁以前在家里穿的都是裙子,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前面3个都是姐姐,他一直穿姐姐们穿不了的衣服,以节省家庭开支。
若要问贵为超级富豪的洛克菲勒以及其家族,究竟是如何做到富可敌国并且世代相传的,从这些做到了极致的细节处,就可窥一二。
某种意义上,高手的思维与行事,与普通人有着天壤之别。在普通人看来可以敷衍放过、铺张浪费的地方,高手们却能够从中发现机会,找到亮点,从而不断积累出巨大的机遇。
洛克菲勒如是,做出成就的亿万富豪们,几乎都有相似的特征,那就是:把事情做细。
二、 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通用电器CEO杰克·韦尔奇曾说:每一件小事,都能反映出落实这件小事人的态度和责任心。 对于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只有那些心中有着高度责任感和抱有正确态度的人才能做好,才能让工作产生更大效益。
罗斯·H·康维尔也讲过同样的意思:世上的成功秘笈没有太多,最重要的就是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极致。
在高手眼中,没有一件事情是小事。事情再小,到了他的手里,都会被做得通透到位。
他们深知:工作和人生无小事,不认真到位,最终被糊弄的,还是自己。因为他人会通过你所经手和做过的事情判断出你靠不靠谱,行,还是不行。
在日本,一位名叫新津春子的保洁女工,非常有名:
  • 1.NHK的《PROFESSIONAL工作流派》专门为她做了专辑。
  • 2.当红综艺节目《全世界最想上的课》邀她做开课嘉宾。
  • 3.主流新闻节目《NEWS ZERO》为她做了专访。
  • 4.出席励志演讲会,亲自演示打扫技巧,并参与开发清洁用品。
  • 5.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心得写成书,并因此成为畅销书作家。

被评为日本国宝级匠人的她,取得过“日本国家建筑物清洁技能士”的资格证书,外界评价“她的工作已经远远超越了保洁工的范畴,而是在干技术活。”
在她的带领和管理下,日本羽田机场,连续四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
正是凭借自己对保洁工作的专研与热爱,新津春子将普通的保洁工作,做出了世界级的水准。这份细腻与细致,不仅来自她对工作的热爱,更来自一个普通人对自己的超标高要求和高水准。
而我们所说的高手,并不见得一定是特殊人才,有特殊技能,而是无论从事的是哪种工作,都能从中找到亮点,完善细节,做到常人意想不到的高度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做出常人所无法匹敌的成就,成为最好的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Lucia Nixon and Michael Robinson. 1999.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f Young Women: Role Model Effects of Female High School Faculty.” Demography 36(2): 185-19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