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口疮?不去治口反治肝?山西中医药毋教授:肝经络舌本要治肝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1-06-04
顽固口疮?不去治口反治肝?山西中医药毋教授:肝经络舌本要治肝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454期

#健康热力计划#昨天的文章,分享了一个以交泰丸加味上火下寒中间虚的肝肾不交的顽固口疮用交泰丸治疗的详细医案,很多久治不愈缠绵难愈的顽固口疮者私信感谢分享如实真实的医案,表示终于明白自己的口疮为什么如此顽固了。

事实上,顽固口疮不但可以从脾胃论治,而且也可以从肝肾论治。

今天的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454期文章,不妨再从肝论治的角度解读顽固口疮为什么可以从肝论治的中医学术思想。

以下内容源自山西中医药大学毋规划教授的多年临床经验。

口疮病位在口,但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密切相关

为什么患口疮或者说反复口疮的人这么多?

因为口疮可以反复发作,所以西医成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率高达25%。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局限性溃疡、灼热疼痛。口疮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复发性阿佛他溃疡,阿佛他来源于希腊语,原意就是灼痛的意思。

西医到目前为止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多认为其发生与遗传、感染、内分泌失调、免疫障碍、消化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物理刺激等密切相关。

也正因为西医对于口疮的发病原因不确切,所以治疗方法以消除致病因素、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为主要原则,但缺乏治愈和不复发的特效药物。

在中医领域,复发性口腔溃疡归之于“口疮”、“口疳”、“口疡”的疾病范畴。

中医认为,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所以中医对于顽固口疮多以从心脾论治。

正如隋代大中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的记载:“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看得出来,巢元方是最早提出口疮的发生与心脾积热有关。

俄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里,则进一步提出口疮与心肾不交、虚火上炎的因果关系。

除了上面两个口疮的原因外,中医中的十二经脉理论指出,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而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胃经“入上齿,环口唇”,充分说明了口疮的发生与脾、肾、胃之间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山西中医药大学毋桂花教授认为,口疮除了脾胃伏火、心脾积热、心火上炎、心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几种常见的证型外,肝郁脾虚也是口疮的常见类型,所以对于肝郁脾虚的库存患者,也可以用疏肝健脾的方法如丹栀消炎散等经方治疗。

口疮之发生,与肝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口者,五脏六腑之所贯通也”。

如果五脏六腑中热河 一个脏腑处于病理状态,则与其相关的经络循行的部位也常会发生相应的病变。

对于肝和口疮的关系,可在《素问》里看到记载:“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还唇内”。所以对于肝郁的人来说,有部分人会发生口疮。

在《素问》里还有记载:“少阳之复...火气内发,尚为口糜”,说的就是如果少阳这个经络受邪,火热则可循经上传导致与其相关的口舌从而发生口疮。

肝胆在经络循行上又互为表里,从经络循行上看,肝与口腔疾病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如果从五行上去分析,口疮的发病部位在口部,但口疮与五脏的关系,《灵枢经》里有“脾气通于口”,说的就是脾在外窍则表现为口。根据五行相克的关系,木克土也就是肝制约着脾。如果五脏中肝气过于亢盛,对脾克制得太过了,就会导致脾土之气不足,也就形成了临床上常见的“木旺乘土”——会出现肝郁脾虚的症状。从脏腑功能上看,肝主疏泻,具备疏通、调畅全身气机、舒畅情绪的功能;脾主运化,具备促进水谷精微运化吸收的功能。气机条畅则脾胃升清降浊协调,就不会发生病理变化。如《素问》中记载:“土得木而达”。肝喜调达俄恶抑郁,如果一个人情志抑郁,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则肝之疏泻功能失司,从而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不协调,就容易导致口疮疾病并可反复发作。

如果口疮从肝辨证论治,则常可分为肝郁脾虚型、心肝郁热型、肝郁化火型、肝肾阴虚等证型分而治之。

上述四型口疮分别该如何治疗呢?这是明天文章所要解读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