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沂蒙炮兵团(1992.3—1994.3):位“卑”官小求作为(一)

 悟事人非 2021-06-04

全科送我到炮兵团任职

输入

人生的命运充满不确定性,回首军旅往事时,我总会感慨与马站沂蒙炮兵团结下的缘分,总会自问:如果不调到这个团,后来的路会怎么走?

1992年3月,一纸命令,我由师政治部宣传科副连职干事升任师炮兵团政治处宣传股副股长,任职命令后的括号里,注上了“以副带正,负责宣传股工作”11个字的说明。

彼时,我已任副连职干事两年零9个月。按机关干部三年一调职务的规定,到6月份我就可以晋升为正连职干事了。下到老团队当这个以副带正的宣传股长,职务虽仍是正连,可用宣传科李科长的话说,是一下子提了两职。李科长说得没错,下到炮团,一是提前3个月调了正连,二是步入宣传股长这个位置,按当时的干部任免政策,两年即可自然转正提升副营,如果工作特别突出,一年半也可以转正。除了李科长说的这两点,从我内心来说,当干部6年,一直在军分区、团、师机关当干事,干事、干事,在哪个机关都是干事的,任职履历中第一次有了一个带“长”字的职务,而且从干事一下子就提升到了副营职岗位任职,心里还是有点小兴奋的。

具体是下命令后的第几天已记不太清楚了。那天下午下班前,李国华科长让科里负责内勤工作的李敬崇干事打了个用车报告,他拿着报告亲自到二楼政治部孔副主任办公室找部领导签字,回来后又在小黑板上写了一则通知:明天上班后科里开会,欢送田兆广同志到炮团任职。

我和李国华科长

8点上班,李科长参加完政治部的大交班后就快到9点了,科里接着开欢送会。科长让每个人都说几句。其实每个人的发言内容都差不多,祝贺、回顾、希望三层意思:祝贺我提升为炮团宣传股长;回顾我在科里两年多为全师新闻报道工作做出的贡献;希望我到炮团后干出成绩,不断进步。听着大家对我的赞誉之言,流露出的难分难舍之情,想起与全科同志共同战斗的日子,彼此结下的深厚友谊,我不由得流下了伤感的泪水。这泪水里,更多的是对宣传科的不舍,人生呐,干啥不干啥,去哪不去哪,其实就是一张纸啊!科长最后让我也说几句,纵然心里想说的话有千言万语,可两年的感慨怎一时半会能够表达得完?我只说了“两个感谢两个忘不了”:感谢两任科长对我的培育、指教;感谢同志们对我的帮助、关爱和宽容;我忘不了宣传科这个温暖的集体,忘不了同志们!

科长一开始说开个简短欢送会,结果一开就开了将近1个小时。他像送出嫁的姑娘一样,嘱咐这嘱咐那,尤其叮嘱我当了股长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上,李科长说:“兆广你是搞新闻报道出身,不能让人家说你除了会写稿子别的不行。教育训练是部队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中心工作,必须要在自己的主业上有所作为。”说到这里,李科长停顿了一下,又说,至于报道工作嘛,你这个师新闻干事下去当宣传股长,不在全师拿第一肯定说不过去!”说完,李科长兀自先笑了,大家也都笑了!我心里清楚,他这是给我戴“高帽”、鼓劲加压。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与科里每个同志握手相拥,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繁华的潍坊市东风东街,离开了白浪河,离开了熟悉的师机关大院。曾经,大门岗亭、哨兵、自行车棚、花房、雪松、杉树、冬青树、办公楼门前的喷水池,这些天天都见的地方,景致,我就要与它们分别了。此刻,一草一木都让我无限感怀、眷恋,都令我感到无比亲切。

△全科同志欢送我到炮兵团任职,合影中缺李敬崇、李连忠干事

科里为我定好出发的时间为9点,意为“久久常有”,让我常来常往,有空就回科里看看。因欢送会时间拉长,又定在10点,大家说,也好,十全十美!送我的车子刚发动,一辆北京吉普车急速从大门口驶入,“吱”地一声急刹车在我旁边停下,车门打开,是彭干事。正在安丘步兵414团蹲点的他,得知我今天到新单位报到,特地向团里要了个车风尘仆仆地赶回来送我,令我很是感动。还有,临上车前,白干事交待我,全军即将展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师里马上要搞教育试点,他说给团里带了一捆教育资料,让我回去后好好准备一下,他个人的意见试点就在我们团搞,等和科长商量最终确定后再正式下通知。王干事说在车里装了两箱篮球、带了一部影片,新任宣传股长到团里报到不能空着手,得带点礼物。大家想得这么周到,我不知说什么好,“谢谢”二字已表达不了我感激的心情!

宣传股长是个什么官?

输入

在军队各级机关的编制序列中,团一级机关的股是最小的业务部门,职务副营级的股长更确切地说就是一个办公室的头。按地方的机构设置,股是乡镇和县(区)部委办局的下设机构,股长是未入流的科员级别,不在组织部门备案,说白了只是牵头人而已。

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部队宣传工作来说,从总政、军区宣传部到集团军宣传处、师宣传科,四级宣传部门所承担的部队经常性教育、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的学习教育、新闻宣传、学历教育、基层文化工作,到了团一级都得由宣传股去落实,都得到营、连这个“终端”去看显示。由此可以看出,师以上宣传部门更多的是以宏观和面上指导为主,而团宣传股则是对基层连队“短兵相接”式地面对面指导和具体帮助。对上,承担着上情下达、受领任务、当好参谋、制定方案的责任;对下,是党委机关指导基层的“发言人”、践行者、检查督导者。编制三、四个人的宣传股,每个人要对接上面一个业务口的工作,比如,军区宣传部编制二三十个人、正团职架构的教育处、理论研究室、理训班、文化处、宣传处的工作,到了团一级宣传股,也就是由教育干事、俱乐部主任和新闻干事3个人负责,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上有团、下有连,不上不下在中间”,这是营级单位所处境地之现实写照。的确,从职务上看,在一个建制团,除了团领导,营级干部是处于团以下、连排干部之上的中层领导,具有一定的地位;从工作职责看,决策权在团党委,具体落实有连、排、班,营一级的直接责任相对较轻,营级干部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从个人发展进步看,全团14个正营级干部(司令部副参谋长、政治处副主任、后勤处长、装备处长、四个营的军政主官、团直、团后协理员),最后能够提升到副团职务的也就是两三个,不算调走的,大部分人都得转业。因此,在团一级单位干到正营职,除了个别出类拔萃者,职务上基本已看到头了,到了一定年限,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会不自觉地受到“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和情绪的影响。

与正营职干部相比,建制营副营长、机关股长的提升使用,路子稍微宽一些。排除上级“空降”干部的因素,团本级的副营级干部基本是这样一条发展路径:四个营的副营长和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机关的股长,一共十三四个人,可以竞争的职位有12个,分别是:司令部副参谋长、政治处副主任、四个建制营营长、教导员、团直、团后协理员。我们团有个传统,后勤处长、装备处长,一般都是从本部门的副处长、股长中提升,有时也从营主官、司令部副参谋长和团直、团后协理员中调整。当然,司、政、后机关的股长还有一条调往上级机关的出路,但必须是所在部门的专业能手和业务尖子。因此,到了副营这一级,基本上都能上一个台阶。

由两年前从炮团走出去的一名副连职宣传干事,转眼杀回来当宣传股长,无论对团里的同志来说还是在我自己看来,其角色的转换和身份的变化都是很大的!尽管任职命令只是个以副带正的副股长,按干部任免规定两年后才能去掉副字,可“萝卜不济长在埂上”,从内心说来,我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正如李科长所言,差三个月任副连职才满三年,直接提升为“进一步看两步”的股长,这种幸运之事并不多见,也并非人人都能遇到!我在团里待过两年,深知连职干部提升副营职务的不易:全团四个营,每个营三个连队,加上团直指挥连、团后汽车连、修理所,建制连主官共30个,机关三个部门的正连职参谋、干事、助理员也得一二十个,人多粥少,四五十个人盯着十几个副营职位置,竞争性还是蛮大的!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个人的主观努力、素质能力和机遇是主观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师、团两级机关对自己的培养、砺练,各级领导对自己的认可和器重,职务的提升并非代表着水平的提高,一定得干出个样子,不能让领导摇头失望、让部队嗤之以鼻。

想到这些,我也改变了1987年初到炮团当干事时,打算干个一两年就转业的想法,决心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位,力争再上一个台阶。事实上,团政治处的组织、干部、宣传三个股长,干几年基本都能提升到营教导员位置,这是大部分团的惯例,而很少有在股长位置上转业的。由此,我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了信心。

孙干事的酒中诤言

输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话不假。我才离开两年多的炮兵团政治处,人员几乎换了一遍。老主任尚作为已提升为团政委;时任政治处主任刘汉杰原是二营教导员,刘主任也是炮团的老人,当过连队指导员、组织股干事、组织股长、师组织科干事,基层、机关经验都很丰富。1977年入伍的刘主任,33岁就提升为团政治处主任,比当时的一些营连干部还年轻。我当干事时的干部股长沙德华、组织股长刘经华、宣传股长姜玉琢,都先后提升到营里当教导员了;我当干事时的政治处副主任张银群、吕雄都已转业,时任政治处副主任是原二营教导员邓绍德,新任干部股长霍德明原是师指挥连指导员;组织股长刘峰原是导弹一连指导员;原干部股干事朱传寿、孟庆喜,群联干事周厚义转业;组织干事袁火华、赵德武、甘纪录、张瑞,宣传股教育干事姜林晓分别下到连队任职;政治处新换的干部干事马金海、群联干事贾守海、组织干事单福岭、任现伟等原都是连队干部。

宣传股教育干事孙运红,是从76师一个团的指导员任上调来的,1979年入伍,兵龄比我早三年,年龄大我三四岁;新闻干事杜连彬原是414团新闻干事,兵龄晚我一年,年龄小我一岁;文化干事段怀友,我在师宣传科时他是电影队放映员,作为优秀志愿兵提干后分到了炮团宣传股,从这点来说我俩都宣传科的战友。段干事兵龄早我一年、年龄大我一岁。

以副带正的新股长如何带好兵龄、年龄、资历都比自己老和差不多的干事?上任之初,我犯了一些新任职年轻干部容易犯的毛病,安排工作过急、过满,标准要求过高,最明显的表现是对股里干事们写的材料,还是以师机关的标准来要求,大家一遍遍写的东西总是通不过,弄得人人压力不小、个个怨言很大。有一次,我安排段干事写一篇报送师宣传科的基层文化工作经验材料,段干事先后改了三遍我还是感到不满意,着急之下就顺嘴说了这么一句:“一篇3000多字的材料,路子都研究的很清楚了,写得还这么费劲,真是服了!”未料到我话音刚落地,段干事就把手里的稿子往桌上一扔,扭头摔门而去!当时孙干事、杜干事都在场,我一时懵了,不知怎么收场,表情尴尬,僵在座位上好长时间没说一句话。

过了一大会,就见孙干事给电影组放映员小王打了个电话,我听着他安排小王去马站集上买几袋熟食送他宿舍。快下班前,孙干事让我今晚不要去食堂吃饭了,说一起去他宿舍喝两杯。孙干事是莒南老乡,又加上我当时心情不好,也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就随着去了。

来到孙干事宿舍,小王早已摆好了买来的四个卤菜,孙干事打开一瓶沂水本地产的吕祖家高度白酒,每人倒满三两装的一大杯酒,和我边说边喝起来。其实喝酒只是个引子,说事才是目的。孙干事说他先带三口酒喝完这一杯,第一口酒是祝贺、欢迎酒,祝贺我的进步,欢迎我从师里来到团里当股长;第二口酒是学习、拜师酒,孙干事说有志不在年高,非常敬佩我在写作方面的成就和才华,也非常赞赏我的人格魅力、工作魄力、干事激情和认真态度,他真诚地说要拜我为师,争取在我当股长期间使自己在文字材料写作方面有个提高;第三杯酒,是祝福、希望酒。孙干事说:“田股长你年轻,有学历、有师机关工作经历,也有能力和潜力,祝福你越来越好,但也希望你……”说到这里,孙干事一下子停住了,有些欲言欲止的样子,他看了我好大一会,忽然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都说酒壮人胆,这话不假,喝完杯中酒的孙干事一下没了顾忌,终于打开了话匣子:“给你提几条希望和建议。一是下团当股长和你在师里当干事不一样,大小是个官,是个官就得学会管人,如何管住人、怎么能让大家听你的,这里面学问大着呢,我刚当指导员时,也经历了由不会管兵到科学带兵的过程。当然,带兵与带干部不一样,你一直在机关当干事,写稿子是强项,但你没管过人,在管理工作上是新兵!希望你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学管人之道;二是在工作标准上,团级机关干部的水平与师机关干部是不一样的,否则不都调到师里工作了吗?当然,你对大家高标准严要求的心意是好的、也是对的,但也得循序渐进,把握分寸,而不能恨铁不成钢、一口吃个胖子啊!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接受能力不一样,水平能力的提高都得有个过程,不能寄希望在短时间内大家一下子都成为写作高手,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说完,孙干事话锋一转,说:“我讲的这些不一定对,仅供你参考。因为我们是老乡,我希望你好。”孙干事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两人一瓶酒已下肚,可我却毫无醉意!满脸通红、浑身出汗,更多的是因为孙干事句句戳到疼处的话让我如坐针毡!特别是孙干事提到,有几次我一个下午给他安排了四、五项工作,一会让他下连队检查战士读报用报情况,一会让他参加团指挥连的赛歌会,一会让他制定下周部队政治教育计划……搞得他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但为了维护我这个新股长在干事们面前的形象和威信,孙干事默默接受了,也较好地把这几件事都完成了。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股里总共三个干事,有两个对我有意见!我一下子从自我感觉良好中醒悟过来,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认真反思,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问题和不足。

和孙干事喝酒的第二天,我主动找段干事谈心,作了真诚的自我批评,段干事也对自己当时不理智的举动向我道了歉,那篇没写完的材料,我带着他一起,边思考、边推敲,你一言我一语,仅用一个下午就完成了,材料报到师里后很快通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我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也和刘汉杰主任作了汇报,并提出开个股务会,让大家敞开心扉给我提提意见,我和大家集体谈谈心,请刘主任参加。刘主任对我处理这件事的做法给予肯定,他很痛快地答应参加股务会。

那次的股务会开得很成功。我在主持会议时先谈了自己到团里后的感受、股里前段时间的工作,大家的辛苦,然后开诚布公地坦陈自己性子急、脾气直、基层领导经验欠缺等问题,希望大家给我提提意见,加强监督,全股同志齐心协力把股里工作做好。真心换真情,大家看我讲得实在,也都敞开心扉积极发言。

孙干事还是那晚和我喝酒时说的那番话,希望我谋划工作时结合实际、讲求科学,指派任务、分工做事时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实际情况;

杜干事希望我当了股长后还得继续抓好报道工作,有时间带着他写写稿子,协调好与新闻单位的通联工作,让团领导多支持和关注报道工作;

段干事的发言,从我和他一起完成的那篇材料说起,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和股长一起写材料,氛围好、收获大、提高快,希望股长以后多用这种办法带带我们,这样几次下来,大家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也无形中增强了领导与部属之间的感情。”我听得出,段干事的话里、给我提出的希望里,其实还有解释那件事的意思,虽没有直说,可我俩都心知肚明。段干事是想说,要是早这样办,还能发生不愉快的事吗?话虽是从“希望”的角度说的,可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埋怨。但作为我,应该以此为戒,不断改进管理艺术、工作方法。

时至今日,我仍然对初当股长时出师不捷、遭遇“滑铁卢”的这段经历记忆深刻,孙干事酒中对我的逆耳忠言仍回响耳边!

我在团里当股长两年调到师里后,孙干事没过多久调到了临沂军分区工作。大约2003年前后,时在前卫报社当编辑、记者的我,有一年到苍山县人武部采写“围绕市场办民兵”和艾曲民兵连的典型报道,未想遇上了恰在该县人武部当政工科长的孙干事,孙干事陪我下乡镇采访的路上,我主动说起了那次难忘的喝酒、谈话,感谢他这个老大哥对我的关心爱护和工作上的理解支持,感谢他对我推心置腹的敲打、提醒。因为,从那以后,我和股里干事们之间再没有发生过类似问题。当时我39岁,提升正团职务已经两年多,是从集团军宣传处长到前卫报社的,孙干事说:“看到你进步这么快,我这个当老大哥的高兴,今天中午的酒,不会像那次一样批评你了,给你祝贺!”

靠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影响和带动大家;靠制度规定、条令条例管好人管住事;靠正向激励、正确引导燃起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干劲;靠热心帮助、倾情关爱赢得大家的支持。问题,在研究、协商中得以解决;矛盾,在谦让、互谅中消除化解;关系,在磨合、交心中顺畅、融洽;感情,在干事、创业中巩固、加深。几个月的磨合,我和股里干事们彼此摸清了脾性,了解了各自风格、做派,四个人像一个家庭一样,团结互助、抱团做事;互相补台,积极配合。段干事家属来队,经常把我们叫到家里吃饭,孙干事探家归队,专门给每人带了家乡特产;杜干事出差回来前,特地打电话问问大家有没有事需要他办。一直到我离开团里,宣传股的同志换了一两茬,从没出现争吵、红脸、伤感情的事。我当股长的第二年,刘汉杰主任提升到步兵412团任政委,原副主任邓绍德提升为主任,两位主任对宣传股的工作成绩、风气建设、内部关系都多次在交班会上提出表扬,宣传股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股。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田兆广,男,60后,沂蒙山人,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毕业。自幼爱文字,从军三十载,爬格子写新闻二十年。做过军事记者,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言论千余篇,作品曾在全军、全国获奖,五次蝉联原济南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学术论文被收入大学军事新闻写作范本。解甲退休后回归写作,闲时纵笔放歌,多篇文章时常见诸报端。笃信本色本真,推崇返朴归真。且吟,且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