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心,日死鱼超10000条!因盲目恐慌、疏忽大意,完全可防控的病害却凶狠恶化...

 水产前沿 2021-06-05


干货!一例加州鲈稚鱼疑似衣原体与虹彩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与思考
  • 文/图 活宝源鱼病室旺海集团服务部 梁芝源、胡雄、杨紫晴、胡飞

在我国,淡水鱼类有800多种,其中,有重要经济价值且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种类有40多种,如果要从中选出一条“网红鱼”,非加州鲈莫属。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于太阳鱼科、黑鲈属,具有生长快、适温广、易起捕、经济效益高等优势,备受养殖户的追捧;也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食法多样、口感上佳等优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近年来,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加州鲈产业的前景,甚至于2019年3月提出加州鲈为“第五大家鱼”的观点。然而,两年过去了,加州鲈全国年总产量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大幅上升,佛山等加州鲈主产区的产量甚至出现明显下降[2],笔者认识的一些养了十几年加州鲈的朋友也开始转养其它品种。究其原因,最主要是病害的肆虐使加州鲈的养殖风险越来越大,熟身病、虹彩病毒病、诺卡氏菌病等,无一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加州鲈还值得养吗?当遇到虹彩病毒病等重大病情时,如何降低损失呢?笔者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谈谈对加州鲈病害的认识与思考。

 病情概况 

广东佛山,池塘水面10亩,水深约1.5米,主养加州鲈,存塘数量约100万尾,体重27.8g/尾。

3月25日前后,该塘开始出现二三十尾死鱼。3月29日,塘主一次性加水近1.5米,次日,出现大量病鱼浮头。塘主采取降亚盐以及泼洒有机酸、Vc等解毒抗应激措施,浮头病鱼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多。

4月1日,阳光灿烂,池塘水色嫩绿,仅下风口水面有少量泡沫,巡塘可见大量病鱼浮于水面,活力较差,但不靠增氧机(P01~03)。使用水质试剂盒检测常规指标,pH6.8,氨氮>1.5,亚盐≥0.3,指标偏差(P04);使用便携式溶氧仪在池塘下风口、上风口、增氧机周围等多处检测水体上层(水面下约0.5m)、下层(水面下约2.0m)溶解氧含量,最高值为4.01mg/L,最低值为3.75mg/L(P05)。截至上午11:00,已打捞死鱼11桶(约20斤/桶),塘边仍可见大量死鱼(P06、P07);取新鲜死鱼观察,可见死鱼体表完好,嘴巴均呈张大状态,鳃丝淡红,部分有烂鳃现象(P08、09)。采集典型病鱼带回活宝源鱼病室进行全面检测。

图片(P01-P09)

 实验室诊断 

共18尾病鱼。外观上,病鱼体表均完好(P10),仅个别病鱼下颌、腹鳍、臀鳍等处轻微发红(P11),无其它明显异状;仔细观察病鱼鳃部,有6尾病鱼存在明显的鳃丝溃烂、缺损(P12),其余12尾病鱼鳃丝完整且基本红润;解剖,可见病鱼肝脏萎缩,但十分红润且富有弹性,脾脏暗红,肾脏红润(P13);胃空,肠道轻微发红,肠系膜脂肪黄色(P14)。

图片(P10-P14)

依次取4尾病鱼的鳃丝制成水浸片镜检,均未观察到寄生虫,但所有鳃丝均有大量椭圆形、灰色、静止的上皮囊肿(P15、P16);鳃丝溃烂处可观察到由活泼、细长的杆状菌丝聚集而成的仙人柱状菌落(初步判断为柱状黄杆菌菌落)(P17)。

图片(P15-P17

取鳃丝用10%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后观察,可见大量大小不一、椭圆形、中间区域被染成深红色的包囊(P18~21),结合相关资料及业内专家意见初步判断为衣原体[3,4]

图片(P15-P21

无菌操作,取3尾病鱼的肾脏组织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28℃恒温培养24h,仅其中一尾(a)培养到较多灰白色、圆形、湿润的菌落,其中一尾(c)仅见个别灰白色或黄色、圆形、大小不一的菌落,另外一尾(b)无任何明显菌落(P22)。结合经验判断,虽然有部分病鱼内脏能培养到疑似致病菌,但可以认为该菌不是主要病因。

无菌操作,取病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等内脏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加州鲈常见病毒,结果显示蛙属虹彩病毒为阳性(Ct值为17.629)(P23),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弹状病毒均为阴性。

图片(P22-P23

 病因分析与治疗 

该塘3月30日已出现大量病鱼浮头,但是,4月1日上午仅打捞出死鱼200余斤,相比于池塘中极大量的浮头病鱼,可以认为该病潜伏期较长、致死率较低。根据实验室检测的情况看,病鱼鳃丝有大量包囊,这些包囊严重损伤了鳃丝的结构,阻碍了呼吸,引起病理性缺氧,严重的引起死亡;而虽然蛙属虹彩病毒呈阳性,但是,病鱼的内脏健康度良好,尤其是肝脏的健康度很好,病鱼在外观上也没有明显病症,结合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上皮囊肿(衣原体感染),而蛙属虹彩病毒作为次要病因,可能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情。

根据相关资料,鱼类上皮囊肿病的病原是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衣原体目,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本病例的实际处理方案和疗效如下:

4月1日,停料,水体泼洒有机酸、Vc等解毒抗应激,开足增氧机,当天损耗1万余尾。

4月2日,拌喂营养免疫功能性物质,投喂10包配合饲料(20kg/包),开足增氧机,当天损耗6000余尾。

4月3日,拌喂菌立恪(10%氟苯尼考)、营养免疫功能性物质等,投喂20包配合饲料,当天损耗2000余尾。

4月4日,拌喂菌立恪、营养免疫功能性物质等,投喂20包配合饲料,当天损耗1000余尾。

4月5日,拌喂菌立恪、营养免疫功能性物质等,投喂20包配合饲料,当天损耗200余尾。

4月6日,拌喂营养免疫功能性物质等,投喂30包配合饲料,当天损耗不足100尾。

4月7日,拌喂营养免疫功能性物质等,投喂30包配合饲料,当天损耗仅7-8尾。至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总结与思考 

本病例,从病原检测看,是疑似衣原体与(蛙属)虹彩病毒混合感染。但是,该塘在加水前仅损耗二三十尾/天,加水次日开始出现大量浮头病鱼,随即日损耗攀升至一万尾以上,其病情发展速度有违相关资料及我们的经验,我们高度怀疑本病的发生与管理不当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该塘投苗密度超大,接近10万尾/亩,尽管按重量计仅为0.56万斤/亩,但小规格苗种的投喂率高,池塘生态负荷大,且鱼苗有集群行为,使病原的传播十分迅速,病情恶化十分凶狠;另一方面,该塘一次性加水1.5米,由于水源水质与原池塘水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次性大量加水会引起池塘水质剧烈变化,给鱼体带来强烈的应激,降低其对病原的抵抗力,诱发病害,加重病情。幸运的是,得益于该塘长期投喂某高端配合饲料,加州鲈的体质基础良好,肝脏十分红润而有弹性,因此,在准确诊断后对症下药,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全程损耗约2万尾。

近年来,加州鲈病害愈演愈烈,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损耗率大,尤其是熟身病、虹彩病毒病等,令人闻之色变。然而,更令我们痛惜的是部分养殖户日常管理的随意,比如,一些养殖户未经彻底清塘就投放鱼苗,出现大量虾钳虫、蝌蚪等敌害生物,大大拉低了育苗成数;一些养殖户在购苗前未检测苗种的寄生虫和病毒感染情况,导致下塘应激时爆发严重病害,损失过半甚至全塘覆没;一些养殖户投喂无度,或控料过度引起烂嘴,或投喂过度造成拖便、肠炎;等等,这些完全可以预防的病害,却因日常管理的疏忽大意而发生。而养殖户面对病害时的盲目与恐慌,同样令人十分痛心,比如,一些养殖户遇到疑似虹彩病毒感染,未经专业机构准确诊断就一味进行水体消毒或者拌喂各种抗生素,不仅浪费了药钱,还破坏了水质,耽误了治疗;一些养殖户遇到诺卡氏菌等慢性细菌感染,拌喂3-5天抗生素无果后,转为一味的护肝、多维内服,导致病情持续长达两三个月;一些养殖户在遇到鱼病时,简单检测寄生虫就根据经验用药,由于缺乏对引起鱼病的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的整体认知,而病原越来越复杂,疗效自然越来越差。本病例,如果塘主处理好病害再加水,或少量多次加水,在加水前充分做好抗应激措施,应不至于短短三天日损耗增至上万尾;而如果塘主对虹彩病毒过度恐慌,抓不住主要病因,按照业内病毒病的主流思路进行处理,停料、消毒,应也不能在七天内治愈此病,将损耗率控制在2%左右。

可以预见,未来,加州鲈病害还将进一步复杂化、严峻化。于广大养殖户而言,最重要的是关注管理的细节,多与业内人士交流学习,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把可以预防的病害预防好;其次,遇到鱼病时,要相信科学,全面检测,准确诊断,把可以治愈的病害治疗好,遇到难以治愈的病害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加州鲈产业一定会长期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好,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韵桐.大口黑鲈养殖研究[J].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4,14(1):23-28

[2]张显良等.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中国农业出版社

[3]战文斌等.水产动物病害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范超等.中国养殖斑石鲷上皮囊肿病的发现及显微镜观察[J].渔业科学进展,2017,38(2):177-180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