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最荒诞的逻辑正确,法律明文规定立子杀母,被废止后北魏亡国

 碧海真空月如水 2021-06-06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南北朝时期的第一把标尺。一共坚持了148年,已经不算短命王朝了。

但是,这个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有一个怪现象。没有一个后宫的女子希望儿子能够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原因非常冷血,北魏的法律明文规定,立子杀母!也就是说,无论谁的儿子被选为太子,谁就会被赐死,这种人间悲剧,被坚定地执行了7代,效果明显,北魏的皇位传承极为稳定,代价有点残酷,牺牲了大约20个可怜的母亲。

鲜卑族拓跋部本来生活在大兴安岭附近,过着快乐的游牧生活。汉武帝打垮了匈奴,拓跋部受不了草原的诱惑,一路向西迁移,成为蒙古和林格尔地区新的主人。

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风俗。他们最崇拜的人,就是汉武帝!随着三国大戏开演,汉族的内斗日趋残酷,特别是晋朝的八王之乱,直接抹杀了99%的汉族精英,引发了五胡乱华。

宣武皇帝拓跋圭发现,鲜卑族居然已经算是一个强大的实力集团了。直接立国,他和他的继承者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打得非常完美,征服后燕,攻打南朝,大败夏国,大破柔然,攻克北燕,降服北凉,一直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展开了,可谓精彩的创业之旅。

宣武皇帝拓跋圭开创了北魏,也开创了北魏最荒诞的正确逻辑,法律明文规定立子杀母制度,一直到宣武皇帝元恪笃信佛教,废除了这一残酷的法律,35年后,北魏亡国!

书归正传,宣武皇帝拓跋圭决定立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宠妃刘氏自然欣喜若狂,母凭子贵!万万没有想到,被老公赐死了!

跋嗣悲痛哭泣,老爹说了四个字:“勾戈夫人。”然后就走了。

我们现在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一下,跋圭是不是疯了?

汉武帝年事已高,立下幼子刘弗陵,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勾戈夫人成为第二个吕后,处死了勾戈夫人,似乎有点道理。

拓跋圭正值壮年,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到底图啥?

首先,我们要明确,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北魏并没有确立父死嫡子继的制度。谁能当上主君的继承人,关键看母亲的娘家硬不硬?

这里的问题就非常大了,一旦太后的娘家,占据了优势地位,会造成取而代之的局面。拓跋圭是一代雄主,自然不能容忍,自己家的产业,被别人抢去。

这个残忍的政策,被后代君主遵循。一直到了宣武皇帝元恪上位,废除了这个残忍的法律。

武皇帝元恪能做到这一点,还要从魏孝文帝变法说起。

魏文帝的老爹不着调,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止做皇帝,信丰佛法,在儿子5岁的时候,就出家了!小皇帝由冯太后拿捏,经常挨揍,关小黑屋,不让吃饭。

魏文帝长大后,决定变法!得到了广大臣子的追捧,原因很简单,北魏的贵族已经腐化到了极致。高阳王元雍生活奢侈到了极致,就算后世的和珅,也无法望其项背,仆人多达六千,妓女五百,一顿饭费数万钱。

吏部尚书直接开场子,明码标价的卖官。老百姓不得不入寺为僧尼。 政府的税收锐减,能够维持局面就不错了,发动战争就是一个笑话。

515年,冀州僧人法庆发动了大乘教起义,口号非常有特点“新佛出世,除去旧魔” 。虽然,失败了,但是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528年,宣武皇帝拓跋圭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灵太后为控制政局,毒死自己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

引发了军阀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的清君侧运动,失去人心的太后战败,被扔进了黄河。

北魏走进入了穷途末路。

给后人留下的谈资,的确有点尴尬,立子杀母一定不对,王朝更替非人力所为。宣武皇帝拓跋圭被残酷的现实啪啪打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