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均波:父亲的草鞋(【节俭▪家风】征文)

 深浅视频 2021-06-08

导读

父亲的童年生活那么苦,每次听人讲起,我都会泪流满面,都会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混出个人样,让父亲享享福……

父亲的草鞋

文/王均波

父亲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因为家里困难,没上什么正规学校,认识的字也不多,每天只知道不断的劳作,勤劳和节俭养活了一家人,还供姐姐和我上学读书。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的草鞋给我印象最深刻——虽然简陋得只是一层稻草和几根麻线,却是父亲整个夏天唯一的鞋。
南方的夏天能把沥青路晒化,但为了节省衣服,许多男人都是光着膀子或穿个褂子就到地里劳作了,很多人的肩膀因此被晒掉了一层又一层皮,最后形成厚厚的、红红的一大片。
父亲不仅光着膀子,还光着脚。父亲很爱惜他的草鞋,一般情况下,都是光着脚去田里劳作,用他的话说:“既省钱,又省事,到了田里就干活,省去了脱鞋的功夫。”
我年幼时对父亲脚底磨出的那一层层泛黄又厚厚的死皮特别好奇,曾偷偷去触摸,还埋怨扎手,却不知那是父亲穿草鞋和光脚留下的伤痛。虽然有那层厚厚的老茧护着,父亲穿草鞋上山砍柴时,还是会被荆棘剌到。看到父亲疼痛难忍地继续干活儿,我有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长大挣钱了,给父亲买双那个年代最流行的“解放鞋”,让他的脚不再被荆棘扎到
记忆中的父亲,尤如上紧发条的陀螺,每天都在忙个不停。
邻居应奶奶曾告诉我,父亲小时候,家里穷得连草鞋都买不起,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光着脚丫走路。有一年夏种农忙时,太阳特别晒,爷爷带着父亲和二叔还有姑姑下田收水稻,快走到地头时,二叔和姑姑实在受不了南方石板路面40多度的“滚烫”,说啥要到树荫下歇一歇再走,只有父亲咬着牙跟着爷爷走到田里去割稻子。夜里上床时,太婆(祖母)看到只有9岁的大孙子脚底布满血泡,哭得那个伤心,第二天,说啥也不让爷爷带着孩子下田了。
转眼间,父亲和叔叔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爷爷家里一贫如洗,一家7口人与饲养牲口的猪圈在一间屋子里。几波媒人在地里头看到勤劳的父亲都满口答应要把婚事说成,但一看爷爷的家境又摇头“变卦”了。
后来,还有几波媒人来给二叔说媒,也是嫌弃爷爷一家7口与猪圈在一起,不欢而散。作为长子的父亲,下狠心自己动手盖房子。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别说家里穷,就算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东西。为了盖房,父亲天天光着背,带着姑姑和两个叔叔自己动手做泥砖、拉石块、锯木板。为了弄几根像样的房梁和柱子,每天凌晨三四点,没等天亮,父亲就穿着草鞋出门,走60多里的山路,到亲戚的山林里砍树,简单加工一下,再扛回家,碰到大一点的房梁,往往深夜才能回来。
就这样,父亲砍几天歇一天,近3个月时间,几乎每天来回走120多里地,终于扛回3间房屋要用的70多根大大小小房梁、房柱。
后来,应奶奶常说,是父亲的一生勤俭换来了全家的幸福生活。当年,父亲带着弟弟妹妹种地、盖房、卖菜,先后帮衬大家各自成家,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屋,过上了好日子
父亲的童年生活那么苦,每次听人起,我都会泪流满面,都会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混出个人样,让父亲享享福……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和姐姐打小就跟着父亲在地里拔草、点种、摘菜,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上学后,也都是每天放学回家,先到地里干农活,天黑了再回家写作业。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开始学着帮父亲犁田,由于个子矮,够不着铁犁的扶手,就双手顶举着犁把,跟着比自己高出一截的大水牛,一圈一圈地犁田,一上午咬着牙,帮父亲犁完一亩多田,连双手打满了血泡都没有察觉。
原以为我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报答父亲,却不想,2002年冬天的一个凌晨,父亲在去县城卖菜的路上,因意外车祸造成高位截瘫。经过治疗,父亲的病原本已经开始逐渐好转,但一年后,得知家里实在借不到买药的钱,父亲不愿拖累我们,悄悄拒食,直至饿着肚皮离开了人世……我想给父亲鞋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
如今,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时常给孩子们讲爷爷的故事,告诫他们勤俭、奋、要有担当,努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自己也在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从一名普通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军官,先后到西非的利比里亚执行过国际维和任务、到内蒙古草原参加“沙场阅兵”保障、去武汉火神山医院战友们一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父亲走了,但他穿着草鞋大步流星的身影,却留在了我的生命里。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