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波: 我的苦娘

 深浅视频 2021-06-08


近来涉猎禅修,略知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掩卷冥想时赫然发现,这些苦几乎被娘逐一尝遍。再往深里想,也许受时代和家境等因素影响,娘的苦大抵源于节俭,而娘的节俭却不限于物质,就连时间、脾气、仇恨等等,都很“节俭”。
——题记

最近工作压力很大,经常熬夜加班,实在苦闷难耐就给娘打电话。娘宽慰我说:“年纪轻轻的,吃点苦算个啥?再苦,还能比讨饭更苦?当然咯,也要注意身体。”通完电话,我心里就亮堂了许多。
要说苦,娘这一辈子啊,可真叫苦!
娘是1944年生人,亲历了那个由乱转治、一穷二白的年代。当她还是个农村小姑娘的时候,因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便随大人出门讨饭。一身破衣、一头乱发、一根竹棍、一个瓷碗,近处无饭可讨,只能走远路,但远处也都是穷苦人,谁家若是发善心给一口吃的,便感动得连忙作揖道谢。娘说:“饿啊,饿得前胸贴后背!若不是为了找一口吃的保个命,哪个愿意低声下气去讨饭?”
饥饿感,成了娘刻在骨子里的记忆。经历过讨饭这种苦日子的娘,早已养成了克勤克俭的习惯。

娘和爹成家后,农村的日子也未见好到哪里去,但靠着勤俭持家,毕竟不用出门乞讨了。娘说:“当年讨饭,若不是有人给点吃的,恐怕早就饿死了。如今有饭吃了,要记得别人的好,待人要有善心。”娘把感恩之心回馈给奶奶和爹,只要家里有一把米,就让婆婆和丈夫吃上饭,自己却总是用杂粮凑合一口,有时甚至忍饥挨饿。
娘生养了五个儿女。我们相继出生后,娘的日子更苦更累更难,但她坚毅地咬牙扛过来了。最让娘引以为傲的是,当年生产队挣工分,她总是挣得最多。“男将(男人)都没有几个比得过我。”娘自豪地说。
为了多挣工分,娘付出了更多辛勤的劳作。彼时,她都像不知疲倦的机器一样早出晚归,无论寒来暑往,无论阴晴风雨。每天清晨出门时,娘总是把空水桶捎到村口的水井边,中午收工时挑回满满一担水。即便怀有身孕或孩子刚刚满月,娘也都强撑着下地干活。娘说:“这样就能节省时间,攒下功夫多做事。”

时间省下了,工分挣到了,娘却在长年累月拼忙中积劳成疾。
早年我家盖房,在田间制作了用来砌墙的泥土砖块。一天夜里突然下雨,那些砖块尚未干透,如果不及时转运到室内就会被淋成一滩泥,为了避免前功尽弃,娘毫不犹豫地参入到抢运砖块的队伍。娘事后回忆说,那天晚上的每一副担子都足有一百六十斤重。无法想象,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娘,是怎样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
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粥一饭、一丝一缕的积攒都极其不易。为了赡养老人、相夫教子,娘尝遍生活的艰辛。
娘是多汗体质,夏季,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到晚衣衫汗透。汗渍的浸泡加上肩挑背扛的磨损,让娘的衣服很不耐穿,但她舍不得扔掉任何一件破衣服,要么缝缝补补接着穿,要么裁剪布片补到其他衣服上,就连剩下的边边角角也要留到冬天,变成给我们缝制布鞋的材料。
娘特别精打细算,孩子们的旧衣物也是一律不扔的,老大穿小了的衣服鞋子老二老三接着穿。那个年代,孩子们个个盼过年,因为过年时不仅能添一身新衣服,还能“捡到”哥哥姐姐的旧衣服。而平时,大家早已习惯了不合身或缀满补丁的衣服,因为家家如此,人人如此。

等到我们稍大一些,农村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但娘的节俭却并没有丝毫改变。当时,水果、糖果、罐头、饼干之类,都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通常只在逢年过节、看望病人或庆贺喜事时赠送。记忆犹新的是,每当家里来客人,娘总是张罗丰盛的饭菜款待,送走客人后,则把收到的那些“稀罕物”存放起来,省得下次走亲戚时另买。看着我们眼巴巴垂涎三尺的样子,娘总是笑着说:“莫像馋猫一样嘴边挂不得干鱼,居家过日子嘛,一定要能省则省。”有时,娘把存放好久已经招虫子的饼干拿出来吃,我们仍欢呼雀跃,如同得到了人间美味。
娘虽然看起来怯懦隐忍,但内心却倔强刚毅,最不擅长投机取巧和钻营算计,也不懂人性和人际关系中诸多复杂微妙的东西。娘告诫我们:做人要勤快本分,待人要实心实意。但是,面对一些邻里纠纷和利益纠葛时,她又总是扮演“老实人吃哑巴亏”的角色。有一次,娘承受了极大的委屈,我气得浑身发抖,横下一条心想报仇雪恨。没想到,娘却决然拦下我说:“人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和蚂蚁没什么分别,犯不着为些鸡毛蒜皮的事打打杀杀。你放心,我忍得过。”
娘说得没错,人生苦短,几十年时光转眼逝去。

几十年来,娘靠着勤俭坚韧,把我们抚养成人,佑我们平安无恙,帮我们完成嫁娶。等我们在不同城市扎下根,她却和爹一起留在乡下,守着清苦的日子,不辍每日的劳作。我们寄回去的钱,娘会习惯性地攒着,不舍得花;我们寄回去的衣服,娘会习惯性地叠着,不舍得穿。只有每年春节时,娘会格外“舍得”,她总是高兴地穿上我们买的新衣服,把一年来攒下的所有好东西都做给我们吃,等到我们返城时,又用大包小包塞满我们的后备箱,然后含泪把我们送走。
前年初夏,娘突然病重住院,我闻讯赶回去探望已是一天之后。我问娘:“今天吃的啥?”娘答非所问:“今天吃了三块钱。”我愕然追问:“三块钱怎么够吃一天?”娘说:“吃馒头,一餐一块钱。”我心疼地责怪娘:“手头没钱了吗?”娘说:“钱多得很,吃饱就行了。”我无语,只能在随后的陪护期间变着花样调节伙食,娘责怪我浪费钱,却吃得很舒心。我想,这也许是我对娘唯一值得欣慰的补偿。
前几天,二哥回老家看娘。娘高兴极了,拎出一箱酸奶让他喝。二哥取出一罐酸奶插上吸管递给娘,娘却吸了半天喝不到。原来,酸奶是娘舍不得喝攒着的,早已过期凝结了。二哥哭笑不得地看着娘,旋即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眼泪掉下来。后来,娘带着二哥去菜园,要给他摘一些新鲜蔬菜带到城里去吃。二哥跟在娘身后,拍了一段视频发给我,并感慨道:“娘老啦,走路都发飘了,但老人家还像以前一样,不管什么好东西都舍不得享用,都帮我们攒着,给我们留着。”
我反复看那段视频,看着娘年迈孱弱的身影,想着娘的一贯节俭,她攒下一身的病痛留给自己,攒下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同时帮我们攒下的,还有满心的牵挂、无尽的乡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