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言七律,为何古代格律诗以“五”和“七”作为字数标准|杜甫|五律

 飓风居主人 2021-06-10

  组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组织形式,是由两首以上主题相同结构相关的诗歌组成。组诗由最初《诗经》中不相关联的独立段落发展到内容相属的《九歌》,组诗在形式上真正形成至魏晋南北朝时,组诗逐渐在体式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句式相同,字数相当,南朝时,五言四句、五言八句成为组诗的主要形式,组诗的形式得以规范,除了注重形式美,这一时期的诗人在组诗的音乐性方面大胆尝试,近体诗的雏形初步显现。组诗俗称五言七律,那么究竟为何古代格律诗以“五”和“七”作为字数标准呢?

  

  一、组诗的起源与发展

  《九歌》标志着组诗的形成

  如果说《诗经》中的"重章迭句"在形式上具备了组诗的雏形,那么《九歌》的出现则标志着组诗的真正形成。《九歌》是楚辞中的极富魅力的诗篇,尽管题目为"九",但却包括11章。《九章》也是屈原所作的一首组诗,由《桔頌》、《惜诵》、《抽思》、《思美人》、《哀郢》、《涉江》、《悲回风》、《怀沙》、《惜往日》九篇诗作组成。《九章》并非作于一时一地,诗人将现实生活中的各个片段连缀而成,真实地描述了他所遭遇的"贤不必以"、"忠而被逐"的政治经历,生动翔实地记录身遭斥逐的时间、地点,流浪行吟的行程,反映了诗人思君念国的忧苦之情。

  由《诗经》中的"重章迭句"到《九歌》、《九章》诗歌内容上的相互关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组诗的创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以说,至此,组诗真正形成。

  2、组诗的发展

  先秦两汉时,一组诗之内句式尚未统一,常常出现杂言共存的现象。组诗之内或三言、七言共存,或七言、八言共存,在篇幅上句数也不够规范。时至六朝,组诗的句式逐渐统一,至南朝吋五言八句、五言四句的体式逐渐形成。"永明体"产生以后,诗人对诗歌声律美的探索不断加深,魏晋南北朝组诗逐渐走向了 "近体诗"的发展道路。唐朝时,组诗格律化的趋势不断加剧,至杜审言不仅推动了律诗的形成,而且对五律组诗的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是唐代较早的五律组诗。

  与七律诗晚于五律诗定型一样,七律组诗的发展也稍晚于五律组诗,唐代的第一首七律组诗是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然而,唐代的格律组诗的发展与成熟却是在杜甫那里完成的。杜甫的格律组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内容上,先秦两汉时组诗主要集中在抒情、言志、赠别三个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题材领域被进一步拓展,出现了山水诗、田园诗、玄言诗、游仙诗以及咏怀诗等。

  初唐时,由于格律的限制使五七言律诗题材范围常常限制在宴饮、赠答以及挽歌的范围内,直到杜甫的出现,才使五七言律诗的范围开拓至叙事、咏史、抒情、田园、政治等,大大增强了五七言律诗的表现内容。

  

  二、组诗大变革

  1、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玄学的兴起、佛教与道教的盛行以及各种思想的碰撞,诗人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追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文学自觉的时期,文人开始不仅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同时开始注重对诗歌音乐美的发掘,"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这一时期的组诗朝着"近体"诗的方向迈步,为唐代的格律组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的诗人喜用组诗的形式创作诗歌,以王粲的《七哀诗三首》、刘桢的《赠送从弟三首》、曹植的《杂诗六首》、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左思《咏史诗八首》、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以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比较为著名。这些名篇在句式上较为一致,均为五言句式,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诗作也以五言句式为主。

  魏晋南北朝组诗的创作呈现出新格局:首先,诗人们创作了大量的组诗作品。其次,形式上,短小精悍逐渐成为组诗的发展趋向。在传统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式中,五言脱颖而出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取代了其它句式成为组诗最重要的结构形式。在句数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组诗表现出大致统一的趋势,其中,五言八句成为南北朝期间组诗的主要体裁。就在内容而言,除了传统的叙事诗、赠答诗、抒情诗外,还出现了山水诗、田园诗、玄言诗、咏史诗、游仙诗等题材。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组诗的发展时期,为唐朝格律组诗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2、唐代组诗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组诗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唐代组诗的新特点在于格律化,随着格律诗的不断成熟,格律组诗逐渐产生。五律组诗是先于七律组诗并成为后来唐代格律组诗的主要形式,第一首杜审言的《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是较早的具有一定格调的五律组诗。唐代第一首七律组诗是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虽然唐人有意识地创作格律组诗,但由于遵守格律的规范的原因,组诗的发展在内容上往往受到限制,使得格律组诗的创作流于表现,格调不高。这一现象直至杜甫时才有所改变。

  杜甫是唐代首位大力创作格律组诗的诗人,杜甫格律组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极高。杜甫对格律组诗的开拓主要表现在题材上,杜甫将叙事、议论、咏史纳入格律组诗的题材范围,极大地丰富了格律组诗的表现内容。格律化是唐代组诗形式发展上的新风貌,组诗的格律化与诗歌的格律化是密不可分。自六朝以后,近体诗兼具形式美与音乐美的特征受到诗人们的广泛青睐,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文人都为诗歌的格律化做出过重要贡献。据统计,唐人创作了大量的格律组诗,其中,以杜甫的格律组诗最突出,他的格律组诗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价值上都超越了前修时贤。

  三、杜甫五七言格律组诗的艺术特色

  1、独特多变的结构艺术

  杜甫在格律组诗表现手法上不断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实现了对格律组诗的艺术幵创。

  杜甫格律组诗在结构上独特多变,老杜或以起承转合结构布局,或用总分结构谋篇,或者通过词句间的顾盼达到呼应的效果,又或者干脆运用并列结构取得并行不悖的成效;杜甫的格律组诗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时空观念,这种时空观念在时间上,是以不同时间的重组来实现的,在空间上,以不同空间的叠加来完成,而更多情况下是将时空完全打破,在时间与空间自由流转;"组诗"这一形式扩大的诗歌容量,以"赋"为诗的写作手法便于诗歌内容由浅入深地展现;杜甫格律组诗在用典上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横向来看以组诗内的典故常以"群体"出现,这些典故集中于一首诗中,纵向来看,这些典故,分散于组诗之内不同诗篇,当将整组诗合起来看就是一个完整的典故体系但却多侧面地表现不同情感。

  

  2、灵活多变的时空转换

  杜甫的格律组诗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出发,将要传达的内容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或呈现朝夕的变化,或展现古今变换,更多地是打乱现实中的时空,重新组合。无论是抒情诗还是怀古诗,杜甫都自然地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演变结合,将现实状况与历史的盛衰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时空观念,在时间上,纵情流转于古今、朝夕之间,在空间上,交错变换于四海之内、高低、远近之间。正是这种时空转换的艺术手法造就杜甫格律组诗深远宏阔的意境。

  五律不仅是唐诗近体中最早完成定型的诗体,而且也是整个唐诗体裁系统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种;七律的定型则要整体晚于五律,至盛、中之际才真正成熟,但其后发展势头迅猛,五、七律地位的易换,实在晚唐五代已显现出了不可逆转之势。七律在唐五代以后便超越了五律成为了后世诗人最为青睐的律体,不过五律也未就此衰微,确切说应是进入了五、七律并盛并以七律为主的时代。杜甫在五律一体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极大开掘了该体的美学潜能,杜甫体五律遂成为了轨范千古的艺术典范。

  参考文献:

  《文苑英华》

  《唐诗类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