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阳湖畔客家人:客家菜、酿豆腐

 画家阿佐 2021-06-11

其实,细细追寻客家人的酿豆腐。它是源于客家人在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逃避战乱,一路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于是客家人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

客家人的酿豆腐,就是客家人用自己留豆种种的田埂豆,用现在话来说,真正的是有机黄豆。年前把豆子用山泉水泡涨,拿自家的石磨子磨泡涨的田埂豆成豆浆,磨好豆浆后,用粗纱布过滤豆渣后成纯豆浆。豆渣留起可以是一道好菜,有煮豆渣、豆渣饼等营养美味的客家菜。豆浆用杉木桶舀起倒柴火大锅里煮熟,豆浆煮开、熟后舀起,盛放在开始摆好有纱布的四方木盒子里。木盒子的盖板上有四方凹凸槽线,倒满豆浆,把四角纱布收拢盖好,压盖上木板盖子。水分透过纱布渗干后,木盒子里就是一板豆腐,把木盖子拿起,掀开纱布,拿菜刀对凹凸槽线把豆腐划开成四方豆腐。捡起用刀对半或对角划开,放柴火大锅里用山茶油煎炸干、浮起,就成了三角豆腐与豆腐条。

客家美食

客家有机东阳湖血鸭

清蒸东阳湖有机鱼仔干

山茶油煎炸客家酿辣椒、苦瓜干

这是山里客家人年前迎新年的一个大工作,记得儿时几姊妹,年前的工作之一就是磨豆腐。我年长,做推磨子的力气活,妹妹们负责放豆子。磨完后,大人在煮豆浆时和煮熟成豆花时,都会拿碗盛给我们姊妹吃。更好吃的是,豆腐在锅里用茶油煎炸时,会有些次品,就是不好做酿豆腐的成品的三角豆腐就在锅里捡起,这时候的豆腐,因为没有煎炸老,嫩脆爽口,父母会拿一个大碗放些肉汤、自酿酱油、大蒜叶子,泡刚起锅的嫩豆腐吃,这个味道无法言说。这是过去大山里偏远落后,贫穷而快乐、幸福的年少时光。现在,经济是富裕了,但永远也找不回的儿时快乐。这也是,佛教告诉我的,过去再美好已死,活好当下。有时候回忆也是告诫自己:努力当下,积极、努力、善良。

山里东阳湖畔桃坑夏乐洮水湾捌号艺术民宿“老曾家”

茶油煎炸好后成“豆腐霍子”(客家话,就是用来做酿豆腐的干豆腐壳子),用脸盆或筛子盛煎炸好的三角豆腐壳子。做酿豆腐的馅料,酿豆腐的馅料有:煮猪骨头、鸡鸭的汤;石磨子磨的糯米粉;紫皮大蒜苗剁碎;碎肉。炒熟碎肉蒜苗,放生糯米饭与骨头汤翻炒,边放汤边翻炒,汤不能过量,酿豆腐米粉馅料熟了,起锅脸盆盛起。用刀把三角豆腐壳子最长的边中间划开,用手拿炒熟的馅料塞满三角豆腐壳子。酿豆腐成品用脸盆盛起,从年三十到元宵,山里亲戚、客人来了,每餐一碗酿豆腐是必须的美食。若新年气温高,就现做现吃,若是想常年有吃,大户人家一般是用山茶油煎一下,放熟茶油缸里泡起,一年到头,客人来了,拿出蒸熟成一道客家人传统的美味,也是山里客家人喝酒充饥的好食品。现在移民后,我在湖畔给父母建了一栋艺术民宿,对朋友圈开放接待吃、住、游湖,父母亲必餐会蒸一碗酿豆腐给山外去度假的朋友们吃。除此之外,山泉水石磨磨的豆腐有青椒紫皮大蒜炒豆腐条、鱼焖豆腐条、客家豆腐乳、豆腐片与猪血黄焖、麻婆豆腐丁、煎黄的豆腐条黄焖或青椒炒丝,都别有一番味道,都是山里的有机食材。

2017、10、8设计人、画家、艺术度假民宿广告人阿佐、百度“曾招佐”,大山客家人。山外株洲红旗广场南家中早起,盘腿码文字与有缘的您分享我的当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