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鹰扬 | 感知力训练

 新用户78164330 2021-06-12

图片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修炼法门里, “感知力”皆是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感知的功夫,人不可能对身心有深入观察,更谈不上与道相应。

体会与训练感知力的方法颇多,第一步均是从“静”入手。

静,就是需要我们把思想安静下来,而后全然的用身心去感知。若不能入静,被纷杂的思想和情绪左右局限,就会失去对事物的全面观察,导致我们陷入执着与迷惑的深渊,不能自在。继而产生出各种分别和概念,把天真活泼的“良知良能”封锁得死死。

静定的练习,就像让遮蔽青天的乌云散开,让杂念慢慢沉淀下来,全面的观察我们身心所有的变化,这是第一步的功夫。练太极也正是如此,安静下来,体会身心内外的变化。

训练感知力的方法是怎样的?传统中两种经常用的方法:

一种是有对境的感知力训练

一种是无对境的感知力训练

有对境的感知力训练,需要找一个固定的对象,持续去观察它

为的就是先让心安定下来。如果思想纷飞,身心混乱,是无法静定下来做持续深入的观察,所以需要有对境,把心拴住。

这个对象最好是我们常用,比较稳定和经常存在的对境,就像呼吸。人活着都有呼吸,静下来就会感觉到呼吸的存在。一些印度或中国的修炼体系都会强调用感知呼吸”这个方法。

图片

感知呼吸的锻炼有六个步骤:数、随、止、观、还、净。对于简单的感知力训练,前期学习掌握前三个就好。

第一步,“数息”

过程中要观察小腹呼吸的起伏,而不是观察鼻子的呼吸。现代人面对的事情纷杂,容易气往上浮,所以不建议观察鼻子,容易头晕。训练时,每一次吐气肚子瘪进去的时候,数一个数字。一直重复从一数到十,一直到每次呼吸只有数字和呼吸,而没有其他的杂念。出现杂念和走神,从新开始。过程中能够做到只有数字没有杂念,就是初步的成功,代表心的集中力和稳定度,初步可以。这是一个基本功,可以不分时间和场地随时反复训练。即便到达高定力的阶段,数息训练也是需要返过来练习一下的。

第二步,“随息”

随息,就是放下数字,进入没有念头的感知状态。数字也是念头,放下数字,只觉知腹部自然的呼吸起伏。可以自己定一个时间,例如三分钟或更长,当中如果有任何杂念来,就让它来让它去。神跑掉了,再拉回来。如果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到相对稳定,就是可以了。做到数息和随息,这是有对境的初步感知功夫。纯然的感觉呼吸和与之带来的身心各种变化体验,而没有杂念,这个我们称之为感知力。

第三步,“止”

还有第三步就是“止”,通过随息把心安住于一个对境上面,培养心的定力。

图片

另外一种方法是无对境的感知力训练。


通常来说,面对事情发生,人的思想会专注抓取某一处信息。现在通过训练,安静下来,感知身边所有一切的发生,不去特别关注某一个对境,比如听到的声音看到的事情,就让它同时发生,我们同时观察一切,让感知慢慢清明起来。知道所有事情同时间发生,但不专注某一处,这就是更进一步的无对镜感知力训练。

通过有对境和无对境的训练,学会离开一切的分别和概念,感知力就变得无比清晰。

如何知道自己在感知当中是否有进步?很重要一点,人是否松下来。

如果感知力只停留在一个分别对待和认知的状态,人会紧张不放松。但当身心可以无比放松,到最后感觉到能打破二元对立,与外界呈一体的状态,这个就是感知力功夫有进步或者方向走对了。

同样,我们把这个练出来的功夫用到武术上面,把身体变作太极拳或者站桩的对境,用佛家的语言是 “触受”,身体的觉知,来训练我们的拳架。这样我们在拳里的体会会更加深入,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慢慢的感觉到身体外面空间的能量,甚至可以感觉到对方所有的动作,都会非常清晰,而不会被我们的思想蒙蔽住。

这样一步一步走,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太极拳是一个知觉运动。

图片
END

太极养生班(66期周末班)

6月19日开课,早鸟优惠最后两天

伸筋拔骨、站桩、杨氏太极拳筑基套路。调整人体气血,纾解精神压力,对心肺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很大帮助。

更多好课

传统功法与养生保健
网络课程
扫描图中二维码了解详情


实用中医外治法
推拿 刮痧
第六期,7月15日开课

早鸟价7月1日截止

作者简介

图片

钟鹰扬

自道精舍武术总监。研习太极拳十七年,传授杨氏太极拳、太极拳哲学十一年,师承任刚老师,为杨氏太极传承人之一。钟老师自小好武,从香港负笈欧洲大陆,仍念兹在兹。旅德期间,获全欧洲少林流空手道比赛亚军,并获咏春拳教练资格,与各方切磋,拳艺渐长。21世纪之初,因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究,钟老师有缘结识南公怀瑾先生,并依南公建议回到大陆学习中医,成为执业中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