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饺子与粽子

 孙郎中 2021-06-1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轻而易举,随心所欲。但我们却不能忽略此种饮食方法对我们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还是应该坚持“不时不食”、“饭吃七分饱”的养生原则。今天,我就以我们常见的饺子和粽子为例,从中医角度讲解一下其中所蕴涵的特殊意义及养生智慧。 特别美味的饺子,据说是医圣仲景首创的。传说医圣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时,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南阳白河边上,他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百姓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于是张仲景就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即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物,包在面皮里,做成类似耳朵的形状煮熟,起名为“祛寒娇耳汤”。他让徒弟分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相传,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向穷苦百姓施舍饺子的。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用中医思维解释一下,当时的大环境偏寒,人体阳气不足,容易受到寒气的侵犯。这时候用饺子可以起到温阳的作用。温热的羊肉就可以起到温里及扶助人体脏腑阳气的作用,从而起到抵御寒气的效果,相当于从里边加热,加把火,助人体内热。饺子密封的好,内部饺子馅的阳气都密封住了,不会泄漏,故而此时阳气是非常充足的。当然,现如今,饺子馅料多种多样,想吃随时就可以,不过不同的馅料,养生功效自然有所不同,以后有机会再做阐释! 而粽子呢,则是端午节必吃的美食!在端午时节,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在这个节气里吃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能清解浮火。传统的粽子主料是糯米加大枣,而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最适合于脾胃虚寒、食欲不佳的患者。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我们知道,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软,适量食用对健脾养胃有很好的功效。如果在粽子里加些莲子,可以健脾除湿,加些赤小豆,还可以消肿。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最适合于脾胃虚寒、食欲不佳的患者。而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作为食品包装,其具备天然和无污染的特性。古语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但糯米黏滞难化,能增湿热,助痰火,故不适合于老年人及湿热内滞之人。一般情况下,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而且要加热食用,不要凉食。多年临床发现,热的红茶有很好去油腻的作用,吃粽子的同时喝点热红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腻消滞作用。红茶不需要特别指定哪一种,但是一定要是热的,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解腻作用。对于本身没有胃病的人,吃了粽子还可以煲些山楂、乌梅汤来喝,或者用山楂、神曲煲些消滞茶来喝。另外,从中医来看,粽子属粘滑类食物,服中药时不可过食,以免碍滞胃气而影响汤药的运化马上就到端午了,预祝各位端午安康,吃粽子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过量贪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