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水之品质、传水之道德》

 张桂元z8188 2021-06-12

在中国的很多书籍中,水出现过很多次,是一种灵性的存在。每次不同出现的场景,都有着不同的比喻;老子说“上善若水”,最好的善良品质如同水一样。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在伟大的思想家的眼中,还是真善美的化身,代表着善良朴实伟大的中国人民。

 水,柔而能克刚。它代表着柔的一面:温柔善良、包容一切,又不矫揉造作;也代表着刚的一面:刚毅执着、明确目标,又不横冲直撞。柔而克刚,刚柔并济是它最独特的品质,这恰恰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品质,遇到难事,分析多方面因素,采用多层次方法,刚与柔和谐相处,双管齐下,高效解决问题所在。

水,静而能映物。平静宁静是对它的真实写照;映物即照镜子,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善于在做事中积极的反思自我,做好自我剖析,有好的方面可以总结;有弱的地方可以自我批评,如何改进,总结和改进相结合,我们也会在做事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更新。

水,动而能变化。流淌流动的水,有它独特的动态美;不断的激流涌进,变化各种各样的形状,实现自我价值。它不拘泥于传统,不拘泥于形式,因时、因势的变化,总能找到最适合它的存在和价值。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我们政策实施的重要课题。像脱贫攻坚工作,每个地区致贫的情况各不相同,或是因交通、因气候环境、因缺乏劳动力等等。显然应对这些情况,因地制宜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只有顺应形势发展,紧跟时代潮流,我们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就会一直走在会世界的前列。

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夺。它滋养万物,默默无闻的奉献,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甘愿付出,这是它高尚的情操,正是许许多多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珍贵品质。在新中国成立后,无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默默奉献,在荒漠地区开垦贫瘠土地,扎根大山致力于教育的普及,深入农村基层奉献热血和生命。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最可爱的人。

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这些高尚的品质和情操,需要我们脚踏实地,静下心来认真感悟。学习水之品质,传承水之道德,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修养,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