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喜爱:端午粽香忆儿时

 开心明智 2021-06-12

端午粽香忆儿时

谭喜爱

记得小时候,五月初五是小端午,我们一般不包粽子,只有五月十五大端午前,家家户户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碾好糯米,备好绿豆,花生米,买来粽叶,糖枣等。

“五月五,冻死老黄牯。”进入初夏端午,老天似有感应,好像为屈死的屈大夫垂泪,江雨这时阴雨连绵。子规在山林田野声声啼叫,催唤“帮公帮婆,割麦插禾”。进入芒种时节的村庄农人手忙脚乱,晴天赶快收麦,割油菜,雨天又忙着剪薯秧,插红薯。地里的早稻早已满垄葱郁,土豆,四季豆,苋菜,黄瓜到尝新时节。

忙碌的农人等着雨天放下活计,端午准时登场,为初夏献上一首插曲。

端午前,农妇打听着谁家猪膘肥体壮,好为节日献出祭品。更多的时候,趁大端午前,赶紧弄来包粽子的一切物料:糯米碾过二遍,白如珍珠玛瑙,粽叶笋壳叶棕叶要.刮挺宽大,稻草要金黄干燥……

一般包粽子在大端午前一二天。母亲年轻,做一切准备得心应手。我端来小板凳,看着母亲如何把一片片粽叶漂洗摆好,如何把浸透的莹白如玉的糯米一匙匙从盆里舀起倒进折扣如三角椎形的粽叶里,用火燎得稣软撕成条的棕叶包扎每个三角粽。一吊棕叶上能钓挂一二十小巧玲珑的粽子,它们挤挤挨挨,仿如一个大家族四世同堂。有时母亲还会用笋壳叶包几个又大又臃肿犹如枕头的粽子。每个粽子还要放入馅料:筋肉,糖,花生米,绿豆,枣等。总之,望着母亲包的粽子,在那饥饿的年代,就是人间难得一品的美味珍馐。

姐姐们学着母亲样子,包的粽子一年年精致,像绣的荷包。我年少,学着包了几个,总走样。母亲说:男孩子,不学这个。读好书就行。我的两个姐姐忙于农活,读到中学后先后婚嫁。我一直读到大学,当上教师。再也没学会包粽子。

包好的粽子一吊吊放进大鼎锅,掺边一桶滤好的草灰碱水。先大火猛烧至沸腾。再慢火熬。一锅粽子要至半天,直到家家户户通夜熬出的粽香弥漫整个村庄。

五月十五日,男人们称来肉,从地里摘来黄瓜,觅菜,桌上摆满五颜六色的菜肴。主妇们端出昨夜熬好的粽子,孩子馋得哈拉子直流。剥开粽叶,黄澄澄,软溜溜,香喷喷的粽子色香味俱全,直让你胃口大开。孩子吃得肚圆才罢休,大人们忍住,礼节性的吃一个尝鲜,还等着上桌喝酒,唠家常。留下的粽子等农闲时慢慢品味,一般端午一锅粽子要吃个把星期解馋。

母亲忘不了第二天上学,要我带几个粽子孝敬老师,那时,孩子们会自发地从书包掏出粽子放在讲台,老师微笑着,收下学生的一串爱心。

自从两个姐姐订婚到出嫁后,每年父母端午前都会收到女婿送来的粽子。按乡下古老习俗,未过门女婿端午前必送几吊粽子,多少随意。姐夫们每年端午前送的粽子够全家吃好几天。母亲也慢慢老矣,手脚不再麻利,做粽子一年年少。直至我们都长大成家,母亲再也没包粽子。

我儿子想吃奶奶包的粽子,今年端午前,妻子买好一切包粽子的材料,回父母住的老家,可怎么也找不到稻草。儿子摘来棕叶,帮着洗粽叶,奶奶又摆出老椅子,儿子像我当年望着母亲,奶奶包粽虽慢了,但儿子忙着帮忙,包了20来个三角粽。儿子说:“奶奶包的粽子超市买的好吃!”

晚上,我和儿子到后山割来艾叶,菖蒲,羊角刺等,母亲煮好一大锅热水。儿子好久没洗过端午的药水澡,我们全家沐浴在艾叶飘香的习俗中,体味着端午节浓浓的芳香。似乎看到了一代爱国诗人芬香的灵魂在华夏大地盘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