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葛慧芝作品丨栀子花开油香香

 梅雨墨香 2021-06-13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午收季节到了。阳光不再温存,热辣辣的。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四季轮回,由不得你去多想。田野由青变绿,由绿变成金灿灿的黄。

栀子花像是从春天款款走来的村姑,周身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饱满、瓷实又有几分撩人。所有的人见到都会采撷几朵,或别在胸前,或装在上衣口袋,或在家的客厅床头摆上,或在办公桌上用一个精致的玻璃瓶盛上水,将花插上,满世界都弥漫着,只有这个季节才独有的香。

这时候,桃呀李呀杏的也竞相争艳,红的黄的橙的挂满枝头,但无论如何,独领风骚的还是栀子花带给人们的诱惑。

菜市上,应时的蔬菜品种一下子多了起来,黄瓜、西红柿、茄子、豌豆、豆角、金剪,品种多得让你不知该买什么,有种想买遍所有菜品的冲动。

菜市里,周边的大妈们将家里含苞待放的栀子花,用马头篮拎到菜市,在某个拐角,地上铺上一块洗的干干净净的碎花布,将带有绿叶的一朵朵花整整齐齐摆上,一毛钱一朵,一块钱十朵。买菜的人谁在乎这块儿八角的,一块钱十朵,大妈还用红棉线给你扎起来,一束又香又鲜艳的栀子花,会让你拥有一天的美好心境。

伴着栀子花香,田间地头开始热闹起来,收割的季节到了,油菜角子整整齐齐支棱着雄姿,像等待检阅的战士。麦子也不示弱,锋芒毕露。女人挥舞着男人磨得锃亮的镰刀,像是在金色的地毯上舞蹈,一个弯腰,一个挥手,齐刷刷铺就金光大道。男人一条扁担,二根绳,挑着的是丰收的果实。歇晌,女人回家做饭,男人散场,套上牛,打场。女人烧好饭,可着嗓子喊:“当家的,吃饭喽”。

午收是农村最忙的季,要抢收抢种,还要避开阴雨天。所以每家每户都是没日没夜地干。孩子们忙上学,大人们忙干活。只有到了饭点,一家人才能聚齐。女人在自家菜地里拨一把小葱,从鸡窝里掏几个蛋,割一块腊油,淘米煮饭,饭锅上放上馏笆,大洋锅将葱、鸡蛋、腊油搅拌均匀,从瓦罐里舀一瓢热水,倒在搅好的鸡蛋碗里,放在馏笆上。便坐在锅门前,抓一把稻草,塞进锅洞,火柴点着,架上树枝,左手拉风箱,右手添柴火,不一会功夫,蒸鸡蛋的香味,从锅盖的四周往外喷,这个香味能飘三五里地,男人闻到香味,收起工具往家赶,小孩闻到香味,不论玩得多疯,撒腿就往家跑。

女人会给男人用大海碗盛上满满一碗米饭,舀几勺蒸鸡蛋,让男人先吃,剩下的鸡蛋分给小孩吃,每个孩子舀一勺,鸡蛋碗给哪个孩子抹,这个孩子就是父母眼里最金贵的孩子。

午收季节不仅要忙收,还要忙种。养了一冬的男人和女人,午收过后,都变个人似的,黑干草瘦,但是他们是满足的。

整个午季空气中都弥漫着香,有栀子花的香,油坊压榨菜籽油散发出来的香,会勾起你对端午节的向往。庄稼人不关心端午节是纪念谁的,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来过属于自己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一年就过了一半,午季丰收,风调雨顺,庄稼人的日子一年就顺畅。

端午节在农村的热闹气氛不亚于过年。为了庆祝午季丰收,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端午挂艾,用艾草熏房前屋后,以驱赶蚊虫百害。女人们用香草、艾叶缝制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香荷包,或挂在小孩的胸前,或手腕,或脚踝;家里的门头,床头,柜头,所到之处,都会挂上一个,琳琅满目,香气氤氲。

端午的香远不止这些,还有粽叶香,男人将水塘里的粽叶采摘回来,女人清洗干净后,放在锅里用水焯后,开始包粽子,泡好的糯米与蜜枣、花生、红豆,还有火腿之类,用不同颜色的麻线捆绑。狗头粽子既好看又实在,捆起来又结实,煮多久都不会溢出米粒。粽子煮出来后,一般是用井拔凉冰着,隔上三五个小时换一次水。有水井的家庭,则干脆将粽子放在木桶里,直接吊在井里。想吃时,拎上来拿一个,打开就能直接吃。

端午节早餐,丰盛的让你撑得肚皮胀。鸡叫头遍,大人就起来准备,头天晚上煮的糯米饭已经凉干,和斩好的葱姜末,搅拌均匀,放在案板上铺好,用擀面杖擀平整。接着又舀几瓢新磨的小麦面,放在黄盆里待用,炉子上的水开,女人拎起水壶,拿着一双特制的筷子,一边倒开水,一边拌面,面香扑鼻。另一个黄盆里,是炸油条的面。厨房的案板上。大大小小,盆盆罐罐,摆放有条不紊。

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天已经放亮。端午节好像是为检验午收的成果设定的,新收的麦面,新榨的菜籽油,是端午节的主打。女人挽起袖子,开始手工制作点心,烫好的面,用手揉搓醒面好,开始做油香了,油香的面是烫熟的,比较柔软,团成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掌心压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圆巴巴,舀一勺白糖,用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像包包子捏好,反扣在案板上备用。孩子们猴急猴急围着大人转,稍大点的孩子便主动坐在锅门后面,拉起风箱。男人也没有闲着,在帮女人打下手,拎来新榨的菜籽油,倒在铁锅里,随着风箱的呼啦呼啦声,锅里的油冒起淡淡青烟,女人用掌心按着包好的面团,沿着锅边逐一放入热油锅里,油香沉入锅底,男人用二根长筷子,轻轻地推着,翻着,不一会功夫,黄楞楞的油香出锅,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用手拿,烫得二只手不停地摸耳朵。

油香外皮脆,中间肉筋,芯子非常甜,大人小孩都爱吃。一年中,也只有端午节的早晨,能敞开了胃,吃油香、油条、糍糕、猫耳朵、大救驾、粽子。

我们这里还有个习俗,端午节早晨要吃咸鸭蛋,说吃了咸鸭蛋,一年都不会拉肚子。所以也只有端午节,每个孩子能独自享受一个咸鸭蛋,要是在平时,一个咸鸭蛋要切成四瓣,只有家里来人吃剩下没有什么蛋黄的小孩才能吃到。

每家每户端午节都会做各式各样的点心,大家也互相用竹编子端着自家的点心送给隔壁邻居。孩子最乐意干这事,送出去的点心,换回来的还是点心,只是,每家做的味道有所不同。俗话说,隔锅饭香,邻家回过来的点心,走着吃着,满嘴流油。

过去,常听老人说,端午节中午必须吃苋菜,炒苋菜还要放蒜瓣,端午中午吃苋菜能补血,用苋菜汤拌饭吃。反正是红彤彤的,我们就信以为真。

民间还有癞癞猴子躲端午的故事,端午节午时,田间地头的癞癞猴子,全部会躲进洞里,问老人是什么原因,老人们也讲不出缘由,小孩们不信,家前屋后地找,还真是找不到。癞癞猴子不咬人,但它那模样吓人,胆子大一点的小孩,用棍子将它翻个仰八叉,癞癞猴子就会生气,肚子立刻鼓起来,顽皮的小孩就会用脚踩,发出咕呱咕呱的声音。

记得上学时,调皮的男生,会拿癞癞猴子吓唬胆小的女生,更有顽皮的男生,喜欢班里的女生,又不敢表达,就将癞癞猴子偷偷放在女生的书包或桌肚里,女生被吓哭得稀里哗啦,班主任揪起男生的耳朵,扯到教室门口罚站,男生耷拉着脑袋,看着自己喜欢的女生在哭,却低着头在偷笑。

端午的香气渐渐远去后,苦夏开始。

其实,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栀子花开的季节,这个季节充满了香气。

有些怀念飘着油香香味的儿时。


作者简介:葛慧芝,女,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长丰县文广新局文学艺术创作办公室主任。群文副研究员。喜欢用文字书写心情。出版散文集《遥望风景》《岁月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