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经典】《论语》新解之如何理解孔子评价诗经“思无邪”?

 独孤岛书屋 2021-06-15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认为,《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杨伯俊先生认为,“思无邪”的意思是思想纯正。

孔子之所以这样说,并不只是简单概括评价《诗经》的特点。这句原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所以我们要结合这篇的主题来看。

事实上,孔子这么说,是希望通过诗经来让人懂得为政的道理。如何为政?那就要思无邪。也就是思想要纯正。怎样才算思想纯正?孔子没正面回答,然而我们可以猜到,那就是合乎礼义,毕竟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还说过,为政并不是一定要做官,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是为政的体现。孔子说,“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就是这个道理。原文是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孔子这句话,是对两类人说的。一个是对统治者而言,讲的是统治者应该如何去治国理政,一个是对老百姓日常修身而言,讲的是人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修养。

对统治者来说,统治者应该像《诗经》一样,如春风化雨,一心一意对老百姓好,教化好百姓,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而对老百姓而言,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修身养心,做到“思无邪”。

本质上这是一个问题,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对象罢了。

事实上,孔子经常这样,他总是把对象分成两类,一类是统治者,一类是被统治者。整部《论语》通篇都在谈的问题,是统治者该如何治国理政,而被统治者也就是普通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而最终,他们达到目的的方法和途径都是统一的,那就是修身。不同的是,统治者修身是为了治理他人,而老百姓修身,是为了提升自己。

让人欣慰的是,普通人要是把修身这件事做好了,也可以通过科举取士,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治者。这就是“学而优则仕”。所谓学而优则仕,其实学的就是如何修身,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