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文章】程林|好诗无斧迹 真情出自然

 江山携手 2021-06-15

图片

好诗无斧迹 真情出自然

——格律诗欣赏之我见

程林


近日诗友送来几本关于诗词评论方面的杂志与书籍,其中不少名家经典之作,读后获益良多。在感叹之余也想谈谈自己对于诗词欣赏的一些观点。说到诗词欣赏,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广大诗词创作者谈论得最多最感兴趣的问题。相信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位诗词创作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了便于和大家一起探讨格律诗的创作;在这里我把自己平素读诗、学诗、写诗、记诗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供大家分享、讨论。

首先,让我们一起从历史上那些烩炙人口的诗词中寻找、探索诗词创作的路径。如唐时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到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等。元明清时期从牟巘的《溪边钓船》:莫出前溪去,随宜下钓钩。风波苦不恶,鲈鳜满船头等。读完历朝历代的这些诗之后,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些诗都通俗易懂、语言简约、意象明朗呼之而出。我把它归纳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读易懂;二、读易记;三、喜欢读。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详加论述我对好诗的一管之见。

一、所谓'“读易懂”。是说诗的语言要简朴、通俗易懂;所写事物与生活密切关连且立意明朗便于读者接受。造境自然真实感人,铺陈得法信手拈来;主旨明了读之顺口。当然这里所说的'读之顺口’,并不是说诗的语言要大白话,而是说诗用词不必太生硬;要有诗意的语言,既要言之有物而又似是而非;抒之有情而又含而不露。例如:表达秋天来了,秋风一吹树上的黄叶纷纷落了下来这样的景象,你写”树叶纷纷落“与”落叶纷纷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可意境就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就是大白话,没有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后者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如果再向前拓展延伸:”大片树叶纷纷落“与”无边落叶纷纷下“;就更加显而易见了。这就是世间的一切物什都是以诗为最美的原因。譬如说,当你读到一篇写得好的小说或散文时,你一定会说:这篇文章写的真好“象诗一样美”;当你看到最美的风景时,你一定会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如诗如画”;当你看到朋友生活美满恩爱时,你一定会称赞:你们的生活“诗情画意”。就连音乐,如果没有好的诗词来匹配也会变得空洞不为百姓所能懂。因此,诗意的语言是诗词中的山水人物,虫鱼花草活在诗词中的关键。正如前面我们读到的那些古诗词,它们之所以能传千年而不绝就是因为它们拥有诗意的语言,所以它们赢得了广大百姓的青睐。使它们成为能打破阶层,打破行业家喻户晓口传面授的好诗。据传白居易作诗,成诗后首先将诗词朗读给他母亲[另有说法是中书童、老姥]听,只要他母亲说声不好他便毁之重写。可见'’读易懂'’是诗词创作者相对于每位诗词读者应有的基本态度。诗人不仅需要有好的文字根底,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敏锐的观察能力,更要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将个人情感融入到社会、国家、民族情感中去,同百姓共苦乐。用心感悟、捕捉生活中最美的物什,用最简约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让人们于平凡中感受神奇,赋予文字以不朽的生命力。诗意的语言其实就是用平凡的文字组成人人能懂,大众会心且赋想象的语言。就是要让人们能读得懂的语言。这便是一个诗人诗意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

二、“读易记”。一首诗仅解决了读易懂的问题依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读易记的问题。在我们日常学习中,相信大家有同样的经历:即一首诗读完了诗中的内容就忘了,根本记不住诗中写了些什么?因此,诗不仅要让人读得懂,还要让人记得住;只有让人记住了你的诗才有了生命力。如何让自己写出的诗有生命力:首先要取意向上、情景相融,自然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只有思想的共鸣你的诗才有读者、才有市场。例如:写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试想:”孤烟直“这烟怎么会“直”,简直无理;而”落日圆“,落日不是“圆”的难道还是方的,“圆”字又看似俗气;可将它与”大漠“和”长河“联系在一起时;它立刻便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活力。一下子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辽阔雄浑的大漠中去,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引起人们普遍的思想共鸣;当你读到它时相信立即就有了深刻的思想印象。再如前述: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题西林壁》等这些诗不仅语言简约、明快;关键是他们抓住了人的灵魂,摸准了生活的脉络;无论是造景还是取意都没有脱离生活的基础;诗人于司空见惯中真实地感受诗意美的存在,一旦付诸笔端它便会喷射而出;没有一丝一毫的斧迹;所以它在思想艺术上引起了广大的共鸣。从某种角度来说,诗词的读易记比诗词的读易懂的要求更高更难,因为诗读懂了并不代表就记住了,只有读者记住了才能说明你的诗上了品位。许多人写诗喜欢用典,当然典用好了的确能给诗增加不少亮色;但是典要是没有用好就让人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感觉。还有一些人喜欢用生僻字词,以图用此显示自己的创作水平,这样做都是得不偿失。作为一名诗词创作者首先应当要熟悉生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这样创作出来的诗词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才能让老百姓读得懂,记得住。

三、“喜欢读”。近来经常听到有人说,诗词现在没有人读了,诗词被边缘化,其实不然。我们不妨仔细想想几百年前的唐宋诗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读者,为什么他们对唐宋诗词能张口即颂,照此看来这不是老百姓不喜欢诗词,而是我们的诗词创作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迷失了诗词的创作方向。急功近利除了套格律外就是傍官员、傍名人、傍学府。忽略了诗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诗词以其独特的风景屹立于文学艺术之林,不是它有多么正统的格律;而是它有别于其它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诗词对语言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文学题材。但这些要求却被一些人人为地关进了四个笼子[格律的四种形式];只要你一出这四个笼子,他们就大呼背叛。我将这些倾向比方为:为了方便走路而穿鞋,而又为了穿鞋而削足。纵观史上著名诗词家们,他们谈诗论道时也并非以格律为要,比方李白说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说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迪斯雷利[英国]也说:”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由此可见他们对诗词的创作强调的是要有诗意的语言。诗词必须有优美的语言,只有优美的语言才能创造出自然清新的意境;而不是说要格律如何工整。历史上许许多多诗词能够让老百姓津津乐道,都是因为它们的语言优美,文意深广。至于格律,本人认为:它并不是数学公式,它只是给初学者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模式,告诉初学者如何掌握音韵技巧,而不让他们拿着格律生搬硬套。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书要活学活用。何况在现生活中许多词性、词义、甚至读音都发生了改变;如果我们还要用一层不变的格律去套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我认为:要写出人们喜欢读的诗,必须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群众;写我们熟悉的人、景、物;把自己骨头深处的情感融入到我们熟悉的人、景、物中去;让读者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只有让人深有同感所以才会百读不厌。再说就算用格律套出好诗也无益于格律诗的继承与发扬。

常言:文学即人学。诗无论是言志也罢,抒情也罢。总之都离不开人的因素。诗既然要写人就离不开生活以及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所有物质。要写这些东西离不开语言,语言在这里发挥着媒介与桥梁的作用。随着语言与社会的发展,许多字词词义与词性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语言对字词的要求不是格律所能满足的,只有广泛挖掘字词所蕴藏含义才能表现出最优美艺术语言。好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诗词意境是:'物我两忘,物我共生’空灵效果。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鹿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这些诗语言看似平白无奇,但它却赋予语言无限张力与极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老百姓读得懂,记得住,喜欢读。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的是:我不是在否定格律,而是认为'格律’在格律诗中只是一种向导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习、掌握和运用;而不能用它作为检验诗词好坏的标准。其次:诗并非只属于诗或诗词爱好者,它更多的应该属于广大百姓,属于我们这个社会。只有老百姓喜欢了,你的诗才真正过了关;你也就是一个合格的诗人。

附诗词十首

香山看红叶(二首)

莫问红云莫说香,秋山处处沐斜阳,

人生有幸临光彩,愿借长天纸一张,

何处红云落满岗,霞光掩映碧天凉。

金风为我掀愁去,欲驾鸿鹄梦远航。

访正慈大师感怀(二首)

谦祥满室霞光照,和气生香庙宇辉。

莲语如珠尘雾散,禅茶半盏释希微。

夜雨朝晴心意爽,仙师允约上山来。

登云难做逍遥客,辞别真情落满杯。

登长城即景(二首)

未到长城先沐雨,登临又见雾云开。

千层峦叠蓝图起,万里风携彩练来。

逐鹿英雄休下野,寻幽儿女喜登台。

眼前一幅垂天景,携向书斋细细裁。

登云不觉渐低天,梦遣神游阅当年。

虎踞雄关云攘攘,龙驰苍蟒雾连连。

烽烟鼓角成追忆,笑语风筝启序篇。

莫让花灯障鼠目,须防倭贼又垂涎。

游鸣凤山

鸣凤山前碧玉池,头天门外展仙姿。

葱笼四季香如故,陡峭三山镜可持。

五岳连横天柱耸,九州合力国根基。

烟霞洞美人心醉,永圣宫馨若梦诗。

临江仙·游挪步园并参观茶场

雾锁青峰无语,泉飞石滑如鳞。青山随处展红唇。草庐云里结,明月玉虚欣。

欢宴杯觥频举,高情畅意浑纯。万千心事付烟云。新茶香入腑,清露润花芬。

江城子·游挪步园虎引洞

峭岩天堑接青溟,雨泠泠,水澄澄。铁练悬星,飞鸟过还惊。薄雾青松云卷乱,泉越越,景婷婷。

采茶阿妹巧裁棱,说轻轻,笑盈盈!红绿相惺,花鸟语阴晴。若是有心幽处觅,探虎洞,问风萍。

陇头月·寄远

弄墨涂鸦,愁云假稼,别有根芽。夜梦花开,芳香凝露,醒来雾遮。

清风一缕天涯,莫须问,寒秋雨斜。明月难寄,心头鹿雀,最恨冤家?

小重山·大洪山行

千里洪山千里娇,雨柔花也俏、壤云霄。宝珠峰顶涌人潮,纷扰扰、脚下雾云飘。

金顶泛金销,龙泉龙迹渺、景难描。大慈恩寺佛光昭,禅心悟、长借忆逍遥。

个人简历:

程林,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湖北黄梅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诗词楹联学会论坛首席版主;武汉市竹枝词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九州诗词杂志副主编,中国诗文学会会员,中华文艺学会会员,北京华夏诗书联学院研究员。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湖北日报》《黄石日报》《诗词世界》《中国诗文杂志》《九州诗词》《湖北诗词》《武汉诗词》等报刊杂志。作品收录于《中华诗词典藏》;《中国诗文百家》第一卷,当代诗人词家作品选编》第一卷;《九州菁华》《实力派诗人诗选》《当代文化精英作品选》,第二届世界华爱情诗邀请赛获奖作品集,第二届新时代优秀网络诗人诗选等。著有个人专著《冬之梦》新旧诗合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