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八法在临床上如何应用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6-16

中医治疗八法在临床上如何应用

原创2021-06-15 22:32·丁香莫与郁金见
中医治疗八法在临床上如何应用

中医治疗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中医八法如果运用得当,基本上能治疗大部分常见病症了。那么中医治疗八法,在中医临床上,是如何应用的呢?且听我细细说来。

1、汗法:所谓的汗法,主要应用于解表,是以发汗的方法去除表证的病邪。这种方法适合于外感初期,无汗恶寒表证和水肿病,在腰部以上的病证,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初期。在临床治疗上,可分为:

1)辛温发汗(解表):用辛温解表药治疗表寒证,如麻黄、荆芥、桂枝、紫苏、干姜等辛温解表,方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

2)辛凉发汗(解表):用辛凉解表药治疗表热证,如用薄荷,蝉蜕,菊花,桑叶,葛根,柴胡等,发散在表的风热。方如银翘散等。此外,治疗夏天用的祛暑湿药和祛风寒湿痹症的药物都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这一点要清楚。

汗法应用的要点是:以汗出邪去为度,不能大汗伤正。而失血、脱水、泻泄和体虚者慎用。

2、吐法:是指使用催吐、涌吐的方法,使病邪或者是有毒的物质,从病人口中涌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手段。如应用藜芦,苦丁香等。方如瓜蒂散等。这种方法适用于痰涎壅塞、欲呕、停食不化或者是误吞毒物的人。

吐法应用重点:体虚者忌用。

3、下法:是指用攻下、泻下药,去逐身体内的积滞,通泄大便的一种治法。这种方法可分为泻火、通便、通瘀、逐水、化滞、驱虫、消积等方法。在下法上又分为峻下,功使用峻猛的药治疗腹水,如牵牛花、葶苈子、芫花、甘遂、商陆等。方如:大陷胸汤、十枣汤等。积滞如用芒硝,如木香槟榔丸。实热病症用黄芩、黄连、三颗针、黄柏等。如、大、小承气汤、枳实导滞丸。治疗老人及体虚胃肠有积滞的人,宜缓和润下,应用如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火麻仁丸、蜜煎导法等。

下法的应用重点是: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和病人的体质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峻下还是润下等。

4、和法:是指用药物疏通、和解作用,以调理肌体内外脏腑之间的平衡。似于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含义。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于,少阳证(寒热往来的半里半表证),方用小柴胡汤。肝胃不和,用舒肝和胃之法,方如肝胃气痛片。脾胃不和,用健脾和胃之法,方如理脾和中汤,香砂养胃丸等。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用调理气血之法,方如加味逍遥丸等。和法的要点是:在和法的药物应用中,常常需要加入理气调血及助消化的药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5、温法:是指用温热的药物,振奋阳气,驱除阴寒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就是散寒回阳之法。这种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里寒证。如肾阳不足、脾胃虚寒等,应用花椒、葱子、韭菜子等。方如真武汤、理中汤、四逆汤等。

温法作用要点:由于此类药物均为辛温热燥之物,故阴虚津少及实热者都应慎用。

6、清法:是指用寒凉的药物,治疗一般热性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清热除烦、保津降火的作用。此法适用于里热证。

实热者用清热泻火法,如肺热用黄芩,方如清金丸;泻心火用黄连,方如泻心汤;清肝火用龙胆草,如龙胆泻肝汤、泻青丸等。清胃热用生石膏等,方如白虎汤。

清虚热时宜采用养阴清热法,因为虚热者多为阴虚而产生,用清虚空热药加入补阴药,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应用清虚热药物:地骨皮,白薇,胡连、银柴胡时,加入元参、生地、知母或清热生津药石斛、麦冬等配合治疗,方如地骨皮散

血热妄行时,治疗采用清热凉血的方法,应用一些凉血、止血的药物。如茅根、小蓟、槐花、牡丹皮、大青叶等来治疗。方如犀角地黄汤、小蓟饮子等。

清法应用要点:因热证常与毒、湿、风、痰等淫结合,故治疗时应辨明证情,以达到准确治疗。大体上湿热采用清热化湿之法;痰热采用清热涤痰之法;毒热采用清热解毒之法;风热采用疏风清热之法。在临床应用上,要做到证情不同,治疗方法亦不同。

7、补法:是指采用补益人身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或是脏腑虚损,以达到增强身体机能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正气不足及病后体力虚弱之人。采用补法的重点是,首先要补肾脾,因为这两个脏器是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补法分为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四种方法。

补气也叫益气:用于补肺脾两脏气虚者,症状如:气短乏力、自汗、食少、便溏及脱肛等,方用补中益气汤,药物应用:黄芪、山药、党参、白术、白扁豆,大枣,太子参等。

补血也称为养血:用于心肝两脏血虚者。血虚者症状为:面色苍黄、唇淡、头晕、气短、心跳、月经量少而淡。药物应用为:熟地、白芍、当归、桑椹、阿胶等。

在中医里有句话这么讲得“气为血之帅,气行血则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血少”,景岳全书中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补血必兼备着补气,方如当归补血汤。

补阴也称为滋阴、育阴:用于肝肾之阴虚精亏耗之证。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腰酸、耳鸣、遗精、盗汗、口干、咽燥、呛咳、烦渴、肺胃阴之津液不足等。治疗方法采用滋补肝肾及养阴生津之法。药物应用为:沙参、玉竹、百合、枸杞子等。如百合固金汤、归芍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补阳意为温肾回阳:这种治疗方法应用于脾肾阳虚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寒痛、腰膝冷痛、久泻、阳萎、尿频等。治疗方法采用温补脾肾或温肾扶阳之法。药物应用为:鹿茸、附子、补骨脂、紫河车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补法应用要点:因补阴药多粘腻,能滞消化,故久服应加理气药。如果病人身体太虚弱,则应缓慢调治。因为中医有句话讲:虚不受补。

8、消法也称为化滞、消散之法:是指用消散破积的药物,治疗气、血、痰、食所形成的腹胀、积滞、肿块等症状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如果气血凝滞时用理气活血药,如元胡、香附,如隔下逐瘀汤;血瘀时应用活血化瘀药,如红花、桃仁,方如桃红四物汤;停食时用消化导滞不景气药,如谷芽、山楂、麦芽、鸡内金、莱菔子等,方如消食导滞丸、保和丸等。

【八法歌诀】:

方剂八法首心语,汗下温清和消补,

更有一法是涌吐,辨病施法功效收。

【注】:以上八法,依据病人及病情的变化,可单独使用或者是配合使用,做到攻补兼施,温清并用,达到治病救人的最佳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