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刊稿(6)大学语文并非只有“尴尬”

 大学语文研究 2021-06-16

(注:此文写于2011年末)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关于大学语文“尴尬”和“边缘化”的声音又开始主导了媒体报道,在网上可以检索到这样一些题目:《调查显示大学语文教育仍在低谷》(中国青年报2010-10-21)、《中国高校“语文歧视”造成汉语危机》(解放日报2011-2-9)、《传统中文学科为何走“下坡路”》(中国教育报2011-8-17)、《大学语文的进退之窘》(东方早报2011-9-7)、《大学语文弄丢年轻人的自信与优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9-20)、《失落的大学语文》(光明日报2011-11-7)等等。触目都是这样的题目,很难找到一篇正面报道大学语文的文章。

大学语文真的只有“尴尬”与“边缘化”吗?不是的,大学语文从来都有两面:尴尬的另一面是坚守,边缘化的另一面是回归。2004年最早报道大学语文“尴尬”和“边缘化”问题的《中国教育报》文章,立论本来就是一分为二的,文章四个小标题分别为:1、现状:大学语文正面临边缘化;2、问题: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3、功能:培养自觉学习、鉴赏、体验的有修养的中国人;4、收获:对中国文化和自身能力的“两个自豪”。

文章发表后,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也引起国家领导重视,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11月,教育部在湖南召开“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高教司副司长杨志坚发表《大学语文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讲话,会议形成以《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为题的会议纪要。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以通知形式转发会议纪要,将其升格为国家文件。

经过全社会努力,大学语文生存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2009年7月23日《社会科学报》发表陈洪、李瑞山联名文章《“大学语文”应有明确定位》,指出“大学语文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文章说:“近三年来,经过全国高校的努力,大学语文教育的整体状况有了明显改观,舆论环境趋于好转。比较突出的表征,一是从全国范围看,在不少学校,大学语文课受到重视,得到较积极、较普遍的开设;对于'大学语文’课的定位,也就是对语文高等教育意义的认识,包括教师们从事'大学语文’工作的思想境界,都有明显提升。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去年底在全国范围作了普遍调查,涉及五百多所高校。数据说明,最近三年中,大学语文教育被重视的程度和这种重视在教学层面落实的力度,都是呈上升态势的。”

文章还传递了“大学语文教育参与国家文化战略构建”的信息。此前一年,含大学语文研究内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在南开大学开题,两年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大学语文提供了更有利的发展契机。然而这些利好的消息,都没有得到媒体及时报道,对此陈洪、李瑞山文章委婉地提出批评:“对于大学语文的'尴尬面’,媒体说得很多”,“很多媒体的评论、报道多在质疑这门课开设有无必要,或者认为课程的状态如何被'边缘’,如何不叫座”。

对于这种现象,笔者也曾咨询过媒体朋友,回答是负面报道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对此笔者甚不以为然。下面笔者从个人角度向媒体提供一些“报料”,相信这些信息同样也能引起社会关注。

2010年,笔者曾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上提交《大学语文三十年》文章,指出大学语文在五个方面取得巨大成绩:1.大学语文课在全国范围铺开;2.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活动持续开展;3.大学语文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重视;4.大学语文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不断深入;5.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呈现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

2011年年底,笔者又参加了北京、湖北、杭州的一些大学语文活动,所见所闻也都是鼓舞人心的消息。北京的大学语文沙龙活动,是教师自发的民间活动,得到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支持。在沙龙活动中,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介绍他应邀在清华开大学语文的情况,清华大学领导对这门课的重视,清华学生极高的语文素养,都令他感到欣慰。东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的邱丽梅院长介绍了她们学校对大学语文的高度重视,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关心支持。人民大学的青年教师朱子辉说,尽管媒体报道他们学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大学语文教育仍在低谷”,他却丝毫没有这种感受,他的大学语文课受到学生很高评价,笔者在该校“评师网”上看到学生给他的评语说:“这是我碰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为了灵魂的纯洁,去听听他的课吧,为了养眼,去听听他的课吧”。

在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的支持下,“大学语文教师QQ群”部分老师在北京举办沙龙活动

其后,笔者又去黄冈参加了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的年会,媒体刚刚报道过他们《失落的大学语文》的文章,但是笔者看到听到的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东道主黄冈师院领导班子全体到会祝贺,对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自豪地说:“都说黄冈是个谜,谜底在黄师”,若说黄师是个谜,则谜底在大语。正因为对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的重视,他们培养的师资才会在黄冈基础教育中屡创奇迹。会上大家还都谈论到一位大学语文教师的动人事迹,他身患癌症,却不让学校知道,仍然坚持白天上课,晚上化疗,直到最近去世,他的同行们还都不敢相信。正如杨建波会长在总结中动情地说的:我们有许多支持大学语文的学校,我们有一大批爱岗敬岗的大学语文教师,我们正在创建湖北特色的大学语文。

最后还要说说笔者和同行们共同创建的“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群”,这个QQ群有全国近300所高校400多名大学语文教师,比较能够从一个方面代表全国大学语文的状况,同时网络聊天又最能反映真实,从这些聊天里,绝少听到“尴尬”“边缘化”这样绝望的声音,每天听到的都是爱岗敬岗的事迹,是教学研究的热烈讨论,是同行们的互相鼓励支持。这个群的Q号是34530951,我们欢迎媒体朋友也随时加入进来听听这些真实的声音,这有助于纠正媒体上流传的大学语文悲观论。有一个具体的例子:2011年年底,群里收到北京一所工科大学的求援,他们学校领导误信媒体报道,说现在工科大学很少有必修大学语文课了,因此也想把他们学校的大学语文从必修改为选修。收到这个信息,群里立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群里一共42所工科类高校,其中28所必修,10所选修,4所必选。这个结果让那所高校的同行大为鼓舞,相信他们的领导也会改变先前的想法。

(写于2011年末,投《中国教育报》未刊)

何二元,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学语文”专职教师,中国首家“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大学语文研究”网站站长,“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群”(190089416)群主。网络化生存,体制外行走,这里有大学语文界的独特风景。文章公众号:大学语文终身义工。 


--------End---------

【大学语文终身义工】原创作品!转载请写来源【大学语文终身义工】,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