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东青 2021-06-16

乍字,本义是:飞鸟来集或复去,即暂时停留。
引申为:暂时、或可。

《说文》乍:“止也,一曰亡也。从亡从一。鉏駕切〖注〗徐鍇曰:出亡得一則止,暫止也。”

“止也”,或“亡也”的释义,都是对本义的描述。
徐锴理解,也比较接近真相,不过还是稍显粗糙。
要正确理解这些释义,当然必须正确理解“止”与“亡”字。

止,停止吗?
这是引申意义,本义是:飞鸟来集。
《说文》止:“下基也”。
看到“基”字,联想到的一定是建筑的原始“基础”。“基础”之意,也是引申意义,本义是:
簸箕谷糠的堆积。
基,从其从土。
其,就是“使用簸箕筛选谷物”之意,“簸箕”二字皆从之,表示工具。
土,发出、累积之象,从二从丨。
二,阴数、偶数、雌性之意。
丨,读xin,发出之意。
因阴数发出,会意为“发芽、发出”。
故《说文》土:“地之吐生物也”。
发出累积,后来转义引申为“发出的地方”,成为“泥土”之意。
基字,是“其”得到的谷糠堆积而成的“土”,引申为“最下面的部分”。
人们播扬谷糠,吸引飞鸟来集,称为“下基也”,这就是“止”。

止,本身就是“暂留”之象,飞鸟啄食之后,大多就会飞走了。“停止”之意,是后来的引申。
这个意义,既有“来集暂留”之象,也有“瞬间离开”之义。
“来集暂留”,确实是“止”。而“瞬间离开”之象,反而更像“逃离”的“亡”字描述的景象。
《说文》亡:“逃也”。


飞鸟来集而啄食,毕竟惴惴不安,吃几口就跑,故“逃也”。
乍字的释义,“止也”、“亡也”二义虽矛盾,但也是确实存在的。

字形上,乍字从亡从一。
而且,一字,不是在上面,而在中间,这个细节必须注意到。


亡字,"逃也",这个意义不用说了。
一字,有好几个意义,比如“重复”,比如“消灭”等等,“阻止”也是其一。
阻止逃亡,当然可以理解为“停留、留下”。
但,一字没有放在上面,不是“全面的阻止”,而在中间,会意为“半阻止”。
这就是古人造字的神奇之处。告诉我们,这个“停留”这个现象,还不确定,可能会中断。
于是,字形上,乍字也表现出“两可”的状态。
故乍,有“止也”与“亡也”两个矛盾的意义,就不足为怪了。

看到“乍”字字形,从“两可”的状态来把握,很多字就容易理解了。
作,《说文》:“起也”。
起床、起立,皆有“两可”之状。
诈,《说文》:“欺也”。
为何有“欺骗”之象,不用说了吧。
祚,读zuo,《说文》:“福也”。
从示得到的“或可”,神之给予,故“福也”。
……
大家自行去印证吧。

清阳于2021.6.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