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独一无二的元代风俗画卷——广胜寺水神庙壁画

 板桥胡同37号 2021-06-17

图片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千米处的霍山南麓,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初名俱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五月二十七日,汾阳王郭子仪奏请在旧寺故址重建寺院,并改名广胜寺。所谓“广胜”,即“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之意。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又予补葺,始成现状。 

全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上寺在霍山之巅,下寺在霍山之麓,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上寺下寺,犄角之势。 

图片

水神庙是一座风俗性祭祀庙宇,它主要是祭祀霍泉神明应王的。在“明应王殿”内,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它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少见资料,被人们誉为广胜又一绝。

图片

水神庙分前后两院,由明应王殿、山门、仪门和厢房组成。水神庙初创于唐,现存建筑为元延祐六年(1319)重建。

图片

其实,水神庙的壁画,不只是戏剧壁画“绝”,殿内其余不同内容情节的十多幅壁画,都引起了考古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通常人们所说的广胜寺壁画,实际上就是水神殿(明应王殿)的壁画。因为上寺、下寺各殿内的壁画,大部分损毁严重,残存只鳞片爪,不成整体者多。惟水神殿内有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壁画保存完好。色泽艳丽,内容丰富的壁画,成了广胜寺壁画的总代称、总概括。水神殿重建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壁画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随着蹉跎岁月,画面虽说也有剥落,但670多个春秋仍然保持着创作初期的艳丽色泽,这应当归功于当地老百姓的爱护,另一个就是水神殿自身的密闭遮光好这一重要原因。

图片

图1 元杂剧演出图

图片

图2 元杂剧演出图(局部一 )

图片

图3 元杂剧演出图(局部二 ) 

上端是悬挂的舞台横额,上书 “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字样,两端有竖写小字,上款题“尧都见爱”,下款写“泰定元年四月”;“大行”为倡优“大行院”或“大行首”之简称,“散乐”是元代流行的杂剧形式,“忠都秀”为领班演员之艺名,“作场”即设场演出。下为一民间戏班登台作戏的场景。画中方砖铺地,后挂幕幔布景,台角插旗,当时的演出已分前后台、上下场了。出场七男四女演员,正在注视着第二排正中身着红袍的演员,虽为男子扮相,两耳却戴有耳环,是女扮男装,应是领班忠都秀。前五人为演员,后五人为乐师,幕后一演员正掀帏窥视。 

图片

图4  祈雨图 

西壁中部为《祈雨图》,由南霍渠受益户集资绘制。画面上水神明应王居中,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腰系玉带,足蹬乌履,端坐于龙椅之上。两侧旌幡招展,牙旗猎猎,文武官员、玉女鬼卒恭敬伫立。文官持笏在前,冠乌纱,衣长袍,敬谦俟机。武官执戟荷矛,气势汹汹。玉女或捧盘,或持扇,侍守于王之身后,鬼卒则青面獠牙,猥琐狰狞。 

殿阶处一官员手捧祈雨文跪于其下,祈求明应王恩赐润苗之雨的降临。 

图片

图5  龙王行雨图 

东壁《龙王行雨图》,由北霍渠受益户集资绘制。描绘行雨之后,大功告成,班师回朝,水神明应王归位,诸神面带喜色,心满意足。前置珊瑚瑞禽,后有祥云缭绕。 

图片

图6 天宫行雨图

图片

图片

图7、图8 天宫行雨图局部

龙王御龙亲征,行雨当间,雷公电母左右相随,各行其职。画面充满动感。 

图片

图9  太宗千里行径图 

与《敕建兴唐寺图》相对,南壁西下部为《太宗千里行径图》。唐太宗李世民出行霍邑,文武百官相送,至此桥断,拜而复原。画面以山水为背景,崇山之间拱桥架设。桥上一老者拄杖前行,回首作惊奇状。桥头一执笏文官则拱手作拜别状,一擎钺武官也在拱手作别,官员身后列鬼卒、黑犬。 

图片

图10  敕建兴唐寺图 

西壁南上部绘《敕建兴唐寺图》。当年李世民起兵太原后,径直南下,至霍山时遇宋老生截击,经过战斗,唐兵得胜。 

李世民继位后,遂降旨在霍山建寺一所,额曰兴唐,以示纪念。画面上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一哨人马举旗挺进。前有两武士持戟开道,旗面绣有“大唐”二字,一马则驮着木制方形奉神亭。中有二高僧陪送队伍,其中的主要人物是一着朱衣肥马的帝王;后有伞盖遮护,空中则青龙隐约,祥云萦回。文武百官随行左右,前呼后拥。画面充满了节奏动感。

图片

图11 西方三圣图

图片

图12 西方三圣图(局部 ) 

阿弥陀佛、大势至、观音,头部略低,凤眼微闭,直鼻丹唇,脸容丰满,神情慈爱,驾着祥云翩翩而至,正准备迎接超度众生。 

图片

图13  捶丸图 

西壁北部上端为《捶丸图》,为寺庙壁画少见题材。图中所绘深山之巅有一平地,身着米色长袍的两位神仙,分置两端,持棒俯身拾球,互相之间作攻球状。地下有洞,打球人用手中的棍子把球打入洞内即算赢。其后各有一青年侍立,左方侍者正为主人行球示意。画面上山势起伏,云气缭绕,溪流蜿蜒,林木茂盛,着实是一幅美景。

图片

图14  售鱼图 

东壁北下部绘《售鱼图》。图中置一木桌,上摆酒缸、酒壶、酒杯、盛盘、汤勺等器皿,下放水箱,内盛鲜桃、石榴等。桌后一老一少,老者斟酒,少者捧杯,正在觚盏往来,开怀畅饮。桌旁两人,手捧果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渔翁和秤砣的位置。官员身躯前倾,亲执秤杆,两眼紧盯秤杆所示。渔翁蓄络腮胡 ,裹软头巾,上着黄衫,下衣白裤,腰带中系一把长柄弯钩,身后置鱼筐,右手提着两条鲜鱼,躬身而立,似等待第二次过秤;左手伸出两指,面带微笑,仰面注视着执秤人的脸色,又似与买鱼人说明分量与价钱。这些穿袍登靴、饱餐终日的买鱼人,面相丰盈,神情泰然,系水神内府的官员。整幅画面通过寥寥几个人物,便活脱脱勾画出了一幅世俗情态和真实生活的场景,入情入理,设身处地。 

图片

图15  水神下棋图 

西壁北部下端则是《水神下棋图》。图中仙者对坐弈枰,棋盘席地而置,左仙一腿盘曲,一腿垂前,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右手却举棋不定。右方仙者一腿盘,一腿伸,右手摸棋子,左手撑于腿面,全神贯注、心志诚一于棋势。后立四位观战侍从,或捧酒,或持扇。山间处清泉淘淘,古木森森。这两组壁画是研究元代民间娱乐活动难得的资料。

图片

图16  园林梳妆图 

图片

图17  园林梳妆图(局部 ) 

东壁北上部为《园林梳妆图》。图中画一静谧庭院,淡花疏影、叠石翠竹中,侍女们或抱盒,或捧盘,正忙乱地传递着什物。正前一侍女,双手微举,正在掇弄头饰,其面容圆润,服饰华丽,画幅充满生活气息。 

图片

图18  王宫尚宝图

图片

图19  王宫尚食图 

北壁东侧为《王宫尚食图》。此画应为明应王宫廷生活图。画膳房一隅,中置条案,有侍女九。六捧盒执壶送食品,一手持鹤羽而立,二调理火炉,其中一人蹲地,一人左手提壶,右手举襟遮盖头脸,以防止炉灰扑面,虽在宫廷,却是家户小趣。人物发髻、衣饰,承袭宋风。

本文内容主要选自《山西古典壁画珍品典藏》

图片

感恩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