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选择性的价值追求:支撑学生的个性发展(之二 专题文献摘录55)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6-17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独立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质,校本开发的质量与效率是以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基础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学手段选择中的学生意识的体现,要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校本开发的管理目标,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教育需求,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增强主体意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人,使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潜力得到发展。

――陈加兴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注重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曲涵

让课程综合化与个性化, 符合学生多元化发展目标, 就要求在课程政策上给予学校更大主动权和改革空间, 理想的状况就是:学校应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和培养方案!那么,在这种情形下, 承认并确立学校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与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能动性, 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以真正实现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在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让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既解放了教师的创新潜能,又促进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

――刘静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支撑这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就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可见,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课程本身具有“课程和“发展的双重含义,儿童在课程之中, 意味着儿童通过与被称为课程的东西进行对话。从表面看, 课程是由特定的社会成员设计的, 但从深层次看,课程是由儿童来创造的。课程不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途径, 儿童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他们在与课程的接触中, 便可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经验构成课程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儿童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因此,不应把课程视为儿童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儿童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

――许红敏


作为课程规划中的主导价值的基本取向,我们不仅应该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应该追求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所谓素质的个性化发展,是指每个学生在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之下,基于自己的兴趣、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实现其各方面素质的独特的发展。

课程规划的主导价值应该坚持这样的基本取向:素质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种基本取向的基本涵义在于:在保证学习者在基本素质的各个方面得到必要的发展的前提之下,充分地实现学习者素质的个性化发展。也就是说,在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有要求,但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达到基本水平即可,在此基础之上,追求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课程,主要是指在课程规划中,应该致力于指导学习者发展丰富的个性,为实现个性化的素质发展,在要求每个学习者都学习统一的基本课程的基础之上,同时为各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这种个性化的课程,除了应该以素质的个性化发展为基点之外,还应该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总的来说,个性化的课程在课程的门类、范围、程度上都因人而异;第二,个性化的课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选择,当然,有关教育者应该为其提供适当的指导。

吕型伟先生提出了“基本加灵活”的主张,即基本的课程与灵活选择的课程相结合,另外也有人提出了构建个人课程的主张。我们可以在已有做法和相关主张的基础之上,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规划的层级结构,其基本的做法是,构建涵盖国际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人课程的完整的课程层级构体系,其中,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主要是基本课程;校本课程和个人课程构成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部分;国际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有时是作为基本课程的补充,有时是作为个性化课程的补充。

――丁念金

所谓自主课程, 是学生个体自主发展课程的简称, 是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与需要、理想与抱负、潜质与特长, 自行设计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程与方式、自我评价与管理, 以实现人生自我发展的个性课程。

自主课程设置, 是对儿童的基本人权(含学习权利) 的尊重与归还, 它着眼于学生个性化的张扬和自主性的提升, 意在让儿童学会思考、判断、选择、决策、负责, 培养出有个性、有创造活力而又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通过开设自主课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走向自主发展、自我教育, 那么, 学校教育的最高目的也就达到了。

――邱德乐

我国各地区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文化氛围的差异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特色,不同教师的教学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就要求体现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课程要多元化、个性化。

课程个性化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和选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符合他们能力水平的引导力,不断引导其增强主体意识。

课程个性化不仅注重学生认知差异,还注重其性格爱好等差异,这将有利于改变原有的把学生只作为认知主体,割裂人的个性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发展,推进个性完整性的实现。

课程个性化倾向要求打破教材“单纲独本”的一刀切模式,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结构的弹性化、内容的多元化,将给人以更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有利于其独特性的发展。

课程个性化将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它尊重人的主体性、独特性等,以个人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开设选择课程,必将给创造性的开发带来宽松有利的环境,使学生敢于去想象、去动手,以形成和发展创造能力,从而使个性的最高层次—— 创造性得到充分显现。

――余锦龙,刘继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