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子和《道德经》,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在大多数人看来,老子只不过是诸子百家之一子,《道德经》学说也不过是百家之一家,远不及孔子及其儒家那么风光显赫。然而,如果不被历史扭曲形成的成见所束缚,如果客观考察中国思想史,就会发现老子学说才是诸子百家第一家,老子才是诸子第一子,老子《道德经》是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上流源头,“老子天下第一”绝非虚言。 首先考察老子与儒家的关系。老子是孔子高度尊敬的老师,这是被几乎所有相关古代经典记载和证实的不争事实。儒家的基本理念,如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尊道贵德、天人合一、仁义信和、爱民治国等等,都出自于《道德经》,认真研读者不难证实。 儒道分家是在庄子后学时代,即老子孔子离世后至少一百多年,此前本是一家,而孔子之师老子当然就是儒家先师。如果称老子为儒家祖师,华夏第一圣人,相信至少孔子会举双手赞成。儒家大师荀子曾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即院长,而稷下学宫的学术主旨是黄老学。 所谓黄老学,不过是借黄帝之名阐发老子学说的政治理念,所以荀子学说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老子学说。被称为儒家中兴的宋明理学,其实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作为儒道学术来源和佛教本土化主要资源的老学,是其当之无愧的上流源头。作为儒家六经之首的《易经》,其实是指《易传》,而《易传》是孔子及其后学的作品;其在《道德经》思想影响下形成,不仅从孔老的师承关系可以推断,而且可以从二经的思想理念对比得以证实。由此可见,儒家其实是老子的后学之一。 道家、道教、黄老学、魏晋玄学以老子《道德经》为师祖的继承关系是众所周知,没有争议。诸子百家中庄子、文子、列子、杨子、关尹子等继承老子学说而被称为道家,其后所有称为道家的诸子都以此为宗。《道德经》是道教公认的立教经典,道教两千多年历史中无论任何门派都以《道德经》为至上经典。魏晋玄学又称三玄,即老学、庄学和易学,老学自不待言,而后二者都是老学的后学,故三玄皆以老学为根柢。 法家对于老学的继承关系以往并不明确,但认真考证法家的兴起,就会发现法家完全有资格被称为老子的后学。法家的早期代表人物如彭蒙、田骈、环渊、范蠡都是老子的直传弟子文子的学生,法家其他早期人物也尽出于崇奉黄老学的稷下学宫。法家的后期典型代表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而集法家学说大成的韩非子著有《喻老》、《解老》二篇,明确显示其是老学的后学,只不过后期法家完全背叛了老子爱民治国的理念,蜕变成为压榨奴役人民的皇权专制帮凶。(未完待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