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7高校校园文化的“走心难”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6-17

一所优秀的大学,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大学的品牌,是一所大学的实力,是吸引未来学子的最好招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不容忽视的潜在影响。从种类上说,它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它无形中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但很多学生却未能很好的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功用,感觉“不走心”。为什么高校校园文化“走心难”?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存在问题,在静态建设内容、动态建设过程、综合建设结果方面存在不足。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静态建设内容“难走心”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利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重教育教学轻学生发展”的功利化倾向。许多教育者把高校校园文化简单地视为学校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延伸,而没有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校园文化的实质。校园文化是为了使学生拥有精神的底子,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人的精神内涵建设。学校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获得谋生的本领,但是我们强调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不能只为能力提高,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这种能力导向主义让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成了泡沫,只见其名,不见其实。并且当学生以学科知识的形式去接受校园文化的陶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产生共鸣。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重道德宣扬轻生活养成”的德育化倾向。“德育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常常将内容局限在思想品德教育框架中,过分强调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教化作用,而忽视德育之外的其他内容。这实质上是对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容易在内容上失去全面性、生活性、趣味性。由于政治教化的意味太浓,许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校园文化的兴趣。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动态建设过程“难走心”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重物质体验轻精神涵养”的物质化倾向。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各方面的投入建设存在比重的不均衡。随着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办学力量的不断提高,各学校在校园物质文化设施建设上增大了投入,新建或者改建了一批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多功能厅等文化设施,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却忽视了其中更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建设。比如说有的高校虽然斥巨资建起了各种雕塑,但是学生却不明白雕塑背后的含义,可谓是只见其形不见其神。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重共性要素轻个性延展”的共性化倾向。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没有显示学校自身特色。许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意和特色,校园文化趋于雷同,千篇一律。虽然说校园文化有其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办学特色、学校结构、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才能使校园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比如说现在我们去看新大学城,会认为进入每所高校都感受到类似的元素:宽阔的马路,规整的建筑,宏伟的图书馆等,但个性化的内容非常稀缺。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综合建设结果“难走心”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重活动打卡轻内化吸收”的活动化倾向。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片面强调学生活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的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片面地等同于搞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哗众取宠。比如说举办一些模特大赛、服装表演等,片面重视发展娱乐文化。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中,往往只是罗列学校搞了哪些活动。学生参加完活动后,只有短暂的情绪体验。举办活动不是目的,应成为校园文化的手段和渠道。高校应该将文化活动系统化、序列化并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中,才能让学生内化吸收,而不是成为学生短暂的体验和行为表现。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立场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重立场正确轻认同实效”的立场化倾向。如前所述,高校校园文化未能有效的发挥其自身的陶冶激励功能,主要是因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有问题。比如说过度功利化、德育化、物质化、共性化、活动化倾向,导致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并不能产生很好的共鸣并且内化到自身的认识中,影响自身的行为以及对于高校的情感。此外,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也有传播方式等问题。比如说在传播中并没利用好学生常用的信息平台,再或者对于学生言论自由的过度控制,给学生宣传的都是好的一面,而不能允许不好的一面存在,将自身束之高阁,从而导致目的与实际功用的断层。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走心难”,缘于静态建设内容上的“重教育教学轻学生发展”、“重道德宣扬轻生活养成”;缘于动态建设过程上的“重物质体验轻精神涵养”、“重共性要素轻个性延展”;缘于综合建设结果上的“重活动打卡轻内化吸收”、“重立场正确轻认同实效”,必须进行系统的改进才能让学生“走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