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信“相信”

 82年的老周 2021-06-18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809天


老周:

去年我们家也生了老二,老大现在上二年级,四位老人因为路途和年龄,帮不上忙。所以今年,我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只能请阿姨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很忐忑,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请阿姨,心里没底,也可能是对阿姨不放心,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家里多了一个陌生人,心里有点别扭,不知道怎么相处。

如果相处得不错,倒是没什么,可我总是各种担心,而且还有一些没发生的极端想法,请阿姨本来是想减轻我们夫妻俩的家务负担的,现在反而增加了我的精神负担了。

老周,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生活富裕后,要想生活得更好,请阿姨是必然的社会分工。我一直认为,家政业大有前途,一没门槛,二没技术难度,而好的阿姨又很抢手,收入不低。一个阿姨,得到了雇主的信任,她一生的稳定性甚至会超过众多雇主,而且可以同甘,不必共苦,雇主如果事业顺利发达,她的收入就水涨船高,雇主如果家道中落,用不起阿姨了,她很快也可以找到新东家。

其实,阿姨这个行业,可信任度比别的行业高。因为,家政这一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取得信任,并不在于家务活做得特别出色。一个阿姨想保住工作,建立口碑,提高收入,只有通过雇主的信任这条路,其他行业可以取巧,但这行没有旁门左道。

一个好阿姨,她的工作是不需要监督的,你越信任她,她做得越好。我几个朋友家的阿姨,最后都处成了亲人,没她不行。

当然,我不是建议你盲目信任。如果遇到不靠谱的阿姨,客客气气把工钱结清,编个理由让她有台阶下,换个阿姨就是了,不是什么大事。我见识过人性的恶,也活到了不惑,知道人性其实很靠不住,自己不强大,指望人性中的善良友爱来帮助你,那希望渺茫。

但,人性也是符合正态分布的,绝大多数人不好也不坏,只是他人和环境的镜像,环境好一点,你信任他,他就呈现出人性的善,反之他就呈现出人性的恶。

所以,基于这个事实,默认设置为相信他人,对自己才是有利的,这样可以引发人性的善,自己身边的小环境就更好。当然,这么做肯定要承担风险,就算是人精,偶尔也会被坑,复盘找原因,都是因为太容易信任对方。
 
过去有坑,现在有坑,未来还会有坑,但在我看来,这种风险是值得的,因为它的收益更大。没有信任的风险,就没有信任的收益。在一个无法信任和不存在信任的世界里,生活就会变得极为简陋。

就拿请阿姨这事来说吧,不少人对这一行有偏见,他们认定阿姨一定会偷懒,手脚一定会不干净,他们只要不断地请阿姨、换阿姨,偏见就会越深,因为他们营造出了一个极端的小环境,好阿姨一看雇主这德性,肯定立马托辞离开,只有没人雇的坏阿姨,才愿意留下斗智斗勇。于是,他们如愿得到很糟糕的事实:阿姨要么不安心工作,要么就是坏阿姨,所以不请阿姨是对的。如果这样,有再多的钱,也无法享受生活,甚至烦恼更多,因为房子越大,家务越多,没人愿意干,只能自己干。

不信任,没合作。任何一个真正有能量的人,无论是好阿姨还是好企业家,你不真心信任他,他都不愿意和你合作,你也就无法借用他们的优秀成就自己,无法信任他人,必然是简陋的、痛苦的,而且还极有可能发展成受迫害妄想症。一个丰盛的人,在于他的生态是丰盛的,通过信任的联结,他为被人创造价值,别人也为他创造价值,螺旋式上升。

人的本能容易恐惧,信任他人,这也是学习过程。我们排除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成本有限,你拒绝的同时,你的损失就停止了。而得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收益却无限,有的甚至可以合作一生,可以享受你和他的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