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贫穷的烙印并不代表卑微——车的故事

 启书有益 2021-06-19

刚参加工作那年,阿呆十九岁。

他被分配在了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教书,那里有一座学校。学校距离阿呆的家有差不多二十里,山路崎岖,他每周一走路去上班,大约两个小时行程,周五再从学校走回来。即便是刮风下雨,也是如此。

距离影响工作效率,总这样下去,阿呆也觉得不是个事情。

第一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四百六十元。偶尔赶时间,需要出租摩托车,单边价钱十元,很贵。也只是偶尔为之,阿呆并不敢有奢望的想法。

工作三个月,工资涨到了五百二十元。这时的阿呆,特别想有一辆山地自行车。只有这种车,才能适合那种崎岖的山路条件。

听说邻居有闲置自行车,阿呆就去看。一共两辆,捷安特的,十分漂亮,成色九成,三十二档变速。阿呆十分喜欢,结果邻居说,两辆必须一起打捆销售,七百元,不讲价。

平心而论,两辆捷安特自行车才七百元,十分实惠。但一次性购买两辆车,完全是浪费。尤其是想到自己那点十分可怜的工资,只有忍了。

这种状态坚持了一年,阿呆的工资终于涨到了八百。

在大部分同事都骑摩托车上下班的大环境下,阿呆终于动了念头。在朋友的介绍下,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一番讨价还价,八百五十元成交。

阿呆咬咬牙,足足从一个月的工资中支付了七百元。车子骑走,欠了车主一百五。

这一百五十元,差不多拖了四个月,阿呆才还上。欠债的日子是难过的,这四个月,阿呆见到车主都怕,哪怕是车主友好地打招呼而已。

从这以后,每次出门,父亲都显得格外客气,对阿呆说:“儿子慢走!”

阿呆说:“父子之间,还客气个啥?”父亲说:“老子是叫你骑摩托不要骑快了,注意安全……”

果然是二手车,阿呆足足骑了四年,竟然学会了机车维修原理。换轮胎,换机油,换坐垫,换离合,保养,换零件……维修耗费了好几千,油钱还不计入。因为车况不太好,阿呆出了两次车祸,幸好问题不大,车损而已,人没有受伤。

这四年期间,阿呆的工作从农村调到了镇上,也是机缘使然,因为教育资源向乡镇集中,乡下已经没有学生了。阿呆俨然已经成为了最后一批在农村坚守的年轻教师。

在镇上没工作多久,阿呆悄悄复习,然后鼓起勇气,参加了一个公务员考试。

随着阿呆考进了城里,这辆摩托车的使命终于结束。因为手续不齐,甚至没有保险,阿呆根本不可能将它带走。

于是,只好顺手转给同事,一口价,四百五十元,双方爽快成交。东西物超所值,做个人情也好。

进了城里,阿呆的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每天教书,而是伏案写作,经常加班。

城市的日子是忙碌的,阿呆的经济仍然压力巨大。

为了解决上班交通问题,阿呆到了城里最大的二手车市场,买了那辆期望已久的捷安特三十二档位山地自行车,价格三百元。

用这辆车,阿呆居然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走遍了城市周边的所有景点,纵横三四十公里,并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一本《骑行日记》,俨然二十万字。

没过几天,因为这辆车贼好用,被盗了。打开小区监控一看,是一个吸毒人员顺走的。报案并无意义,就当是扶贫了。

几天后,阿呆的表弟送来一辆燃油助力摩托车,说是要外出,叫阿呆帮忙暂时保管。这个车外观很小,阿呆个子太大,骑上面,所有同事都说他“欺负摩托车”。

用了五个月,阿呆花了一百多元,刚给车子换上了新机油,做了维修保养,表弟回来了,将车子取了回去。

从单位到阿呆的家,有两种公交车可以选择。一种带空调的,票价一元五角。但这车不直接到小区门口,还需要步行一站距离。一种不带空调,票价一元。这车可以直达小区门口。由于几乎没有五毛面值的纸币,所以一旦坐上空调车,就相当于票价两元。

阿呆经常纠结,想坐空调车,但又不愿意多给一元钱。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舍不得那一元钱。总是在犹豫之间,这两种车交错经过,都没有坐上。

既然如此纠结,不如不选择。于是,阿呆经常性选择步行上下班。叫出租车是舍不得的。三轮车倒是稍微便宜,但这东西根本不讲究交通规则,随意乱闯,经常出事,不安全,所以坚决不坐。

家里到单位,差不多三公里,阿呆要走上半个多小时。为了不迟到,他必须早早出门。

那一年夏天,中午,阿呆从单位回来,因为太热,衣服被汗水完全浸透,中暑症状明显。回到家,一头栽倒在客厅里。

妻子心疼不已,给阿呆讲:“不如我们努力,买一辆小车吧,哪怕便宜点也好。”

阿呆说:“我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要开上车,我怎么可能开上车?”

妻子说:“你这人咋没有理想呢?那么多人都在开车,为啥你就不行?我们一起努力,难道也开不上吗?”

某一天,阿呆和一位朋友见面,这位朋友刚刚买了一辆车。说起买车的原因和动力,他给阿呆说:“兄弟,我都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开上车。人生还有多少个三十岁?现在如果还不努力享受,以后就老了。”

阿呆另一位朋友,半夜女儿突发疾病,他抱着已经昏迷的女儿出来一边跑一边打车,竟然直到医院,车都没有找到一辆。所幸女儿抢救回来。第二天,这位朋友果断买了一辆车。他给阿呆说,家里有一辆车,关键的时候能救命。

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和身边的小事,果断激发了阿呆的奋斗动力。

阿呆于是更加刻苦写作,更加疯狂投稿,不惜熬更守夜,每天至少完成五千字的写作量。

兄弟伙听说阿呆要上驾校,果断当起了私人教练,大胆地把自己的车借给阿呆开,他在一边辅导。以至于阿呆只用了两个月,就拿到了驾照。

拿到驾照的第二天,阿呆终于在三十岁的当口,用积蓄了两年的稿费,购买了一辆轿车。虽然不贵,但这几乎是除了房子之外,家里最大的一笔硬件投资。

有人说:“为什么不买好一点的呢?二三十万那种多好!”

阿呆也知道,车子确实是越贵越好,但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你开上了三十万的车,不代表就有着三十万的身价,更不代表自己有着三十万的努力成果。

阿呆身边,有很多二十多岁的朋友,其实早已经开上了小车,奔驰、宝马常见,均价格不菲。虽然他们那时的工资只有两千多元,但每个月要承担一千多元的油费。阿呆和很多人一样,始终没有搞懂他们私人经济的运转方式。当然,也不需要搞懂。

阿呆相信,自己这第一辆车,肯定不是最后一辆。

这些年来,关于车的变化,阿呆说,要感谢曾经贫困给留存的卑微心态,要感谢改革开放给创造的大好时光,更要感谢窘迫现实给逼迫的涌泉文思。

因为清贫,所以节俭。始终牢记曾经的艰难,用自己努力的劳动成果,踏实。不奢靡,不浪费,平平淡淡。

这样,挺好。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