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密码|十二经脉诊法

 为什么73 2021-06-19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图片

《观自在》.水粉.本然绘



人迎寸口脉法操作的简便,以及与经脉所病的对应关系使得它在指导针刺时,有着自然的辩证优势。因此,在《灵枢.经脉》中,将人迎寸口脉法直接纳入了经脉的是动所生病和是主所生病的后面,解决经脉虚实的难题,而这一纳入,也使得其自身随之发生变化。

列表如下:

十二经脉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治则人迎寸口诊
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臂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臂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若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虐温淫,汗出鼽衄,口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泻,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反小于人迎也。
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颌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耳聋目黄,颊肿,颈颌臑肘臂外后廉痛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反小于寸口也。
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结,踹如裂,是谓踝厥是主筋所生病,痔疟,狂巅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膕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目荒】【目荒】如无所见,心若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劂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灸则强食生(澜注:生为产之误。)[i]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

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心中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缺盆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大夫㿉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之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隆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反小于人迎


这篇文字的涉及十二经脉,每条经文字为:经脉名+ 循行+ 是动所生病+ 是主所生病+ 治则+ 人迎寸口脉诊。


信息丰富,可讨论的地方很多,我们这里重点关注附于最后的人迎寸口脉诊,表面是与前面文字所整理的人迎寸口脉法非常相似的,但是,却是有根本区别的。


原来的人迎寸口脉法,也以人迎寸口大(盛)相比,并以各自一倍、二倍、三倍为标准,而确定是病之所在经。而这里和经脉合并在一起的人迎寸口脉法则是以每经大小来做比较的,举例来说:

如,肝足厥阴之脉,是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而虚者反小于人迎。也就是说,原本寸口大(盛)人迎一倍的为厥阴病,再此则分为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寸口大一倍于人迎,另一种可能则寸口反小于人迎。我们知道,反小于人迎按照原本的人迎寸口脉法,则标志着是属于足少阳病的,这便不只是厥阴病的虚实的问题,而是两个病。

这种差异导致两个可能性:

一是,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一者之虚,则恰代表另一经的实,因此,表现出这种情况。而且不太可能有同虚同实的情况出现。

二是,单独只看《经脉》篇的文字,则这是两种不同的人迎寸口脉法,《经脉》篇是先确定了分部,即只针对某一经脉而言,同时采纳人迎寸口相互参比的方法,确定本经的虚实。

即先确立是厥阴脉的脉部,再以人迎寸口进行比较,此时可以出现寸口大一倍,或者反小于寸口的情况,但俱为厥阴脉之实或者虚。这样的话,厥阴脉的人迎反大于寸口,并不再代表是别的哪个经的病,而是厥阴脉虚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出现厥阴和少阳有同虚同实的情况,而不相互抵牾。

那么哪一种情况更加合理呢?这个问题不再我们讨论的范畴,我们要指出的是《经脉》篇的人迎寸口脉法是根本不同于《禁服》、《终始》篇中的人迎寸口脉法。而是一种以十二经动脉为基础或者以十二经分部为基础的人迎寸口脉法。这就与《经脉》篇中是动所主病和是主所生病内在的联系紧密相关着的了。我因此把这一脉法看作为十二经脉诊的脉法。

十二经脉诊的脉法,是涉及“是动所生病”和“是主所生病”两个内容为核心的脉法,其中囊括了各自循行所涉及的皮部色泽以及症状的盛虚变化以及脏腑所主的诊断审察:

如:以肺手太阴之脉为例: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臂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臂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所谓“是动则病”者,即意味着手太阴之脉动而所生的诸病,包括: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而“是主所生病”,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合参,“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

“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则是循经皮部的触诊,我们在《诊病及尺》篇中提及过,“掌中热”代表的是“腹中热”。而此处合以“臑臂内前廉痛厥,”则代表的是肺系热而上气的表现。

“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臂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臂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则代表着肺系疾病的三种常见情况:

一为上气,以喘咳为主;若气盛有余,以肩背痛为主;

二、若风寒汗出中风,则小便数而欠。

三,若气虚,则“肩臂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本身就是诊法。

所以这里的文字,我称其为“十二经脉诊法”。就其性质而言,十二经脉诊法是在经脉体系完善后,结合诸多诊法,并入十二经所统属,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诊法。


[i]

    “生“为“产”字所误,诸多释家已言。不赘述。这里说的是少阴病虚证,灸则强食产肉,以实气血之源,而食生肉断不能通。大杖重履而行,意味促使下肢气血之行。至于何为产肉,则争论不休。有人曲解为导引之术,则更为曲折穿凿。今查《周礼.大宗伯》中有:“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为阳德,以和乐防之。注:天产者动物,谓六牲之属;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可知,“产肉”是“天产肉”的习称,属“天产阴德”,以助少阴之生,则格外畅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