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0条)

 玄冰生孙洁 2021-06-19

从头学中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0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憟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太阳病二日,病属初起,邪尚在表。但病人“反燥”,说明病已入阳明,邪已化热。医者不知,反而用热熨其背的方法治疗。结果火热迫津外出而见大汗出,反助里热,故而躁烦益甚。热邪扰动心神,则发谵语。阳明津液不足,故曰“胃中水竭”。若待十余日后,燥热渐退,津液渐复,则正气可以逐邪外出。正邪相争则振憟。阳明胃肠邪热,仍从阳明而出,故见下利。此时的振憟和下利都是疾病欲解之机,故曰“此为欲解也”。

误用火疗,除了可以引起胃中津液大伤,燥热益甚之外,还可以另一种情况,就是“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谷气下流”一段。

阳明热证,误用火疗,则火热益甚。火性炎上,则在上之阳气有余,而在下之阳气不足。在下之阳气不足,气化无力,不能化津为汗,则腰以下不得汗;膀胱气化无力,则欲小便不得,甚至小便失禁;阳气不能下温双足,则足下恶风;胃气随火邪上逆,则呕。

大便硬者,通常为肠中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引起。如果是这样,则津液偏渗于膀胱,小便应当频而量多。可是现在患者大便硬,小便次数却不多,每次量也少,说明大便硬不是大肠津液不足所致,而是阳气皆郁于上,在下之阳气不足引起的。

如果大便得通,则是阳气下通之象。“卓然而痛”,是指突然间发生的疼痛。阳气下通,则在下之阳气一时不足,故见头卓然而痛。而在下之两足得阳气之养,能温温然而热,即所谓“足心必热,谷气下流”。

本条后半段描述的病情,与《素问·通评虚实论》的“气逆者,足寒也”颇有相通之处,可细玩之。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伤寒条文: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6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7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8条)
字帖获取请点击:
伤寒论字帖
现已更新至105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