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家长制定的规则孩子不遵守

 静听涛声依旧 2021-06-21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

经常有家长咨询我,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孩子打游戏没节制怎么办?不愿学习贪玩怎么办?想买手机怎么办?等等。

家长经常会在对孩子惩戒没有效果后,陷入一种无助和无奈。这个时候,我会给家长提一些建议:比如耐心和孩子沟通,与孩子制定规则,换位思考体会孩子的感受;召开家庭会议等。

但是,我总觉得这些办法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味道,有没有从根本上可以遵循的原则呢?

我相信肯定会有,就像做数学题有公式,做物理题有定律一样。当然,作为自然科学,一般来说,套上公式就能解决问题,像教育孩子这样复杂的问题,远非那么简单。不过,依然是有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循的。

大人的要求和孩子的想法发生冲突后,这里面就有博弈存在。博弈这个词并没有那么难理解,博弈无处不在,从下棋、打扑克,猜拳行令,老虎杠子鸡,到经商做买卖,国家民族之间,不同组织和人之间,只要是不同的利益个体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想解决这种不一致,就都有博弈存在。

博弈的种类很多,我们不深入研究,只要清楚一点,博弈并非你多我少,你死我活,你赢我输,这是狭隘的理解,这只是博弈的一种,叫做零和博弈;博弈中更多的是合作,就像做买卖,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很多时候,合作才是解决博弈的最佳方案,当然,要看究竟怎么来合作。

所以,大人与孩子的博弈,首先要解决零和博弈的思维习惯,不要以为只要孩子和大人出现矛盾冲突,就必须出现谁制服谁、谁听谁的,谁赢谁输的结果。

我曾在以前文章中多次说过,家长遇到和孩子的冲突,要赢得孩子,不是赢了孩子;要和孩子一起合作打败问题,而不是打败孩子。

举个简单的博弈的例子,叫做“我分你选”:

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几个人一起吃饭,需要有人承担分餐任务。为了防止分餐者分得不均衡,就需要规定,分餐者要在其他人选完了之后,最后一个选。分餐者为了自己最后选的那份不是最少的,就努力想分得公平一些,这就是解决博弈的经典案例。

这里的“我分你选”,就是解决博弈的规则,如果你只是告诉分餐者,要分得公平一些,分得公平才是道德高尚的人。可能他会做到一次两次或者几次,但是很难坚持做到,但是有了这个规则,不用提醒和要求,他就能自觉做到。

所以,要想让博弈取得合作的效果,制定的规则是否公平合理很重要,就像你分餐是权力,那么就要通过最后选餐来平衡你拥有的这个权力。

所以,家长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讲道理,也不要把自己觉得正确的解决办法告诉孩子,这些靠不住,虽然家长有权威,但是孩子很可能会变通,比如阳奉阴违。家长必须坚持找到用公平合理来保持双方利益平衡的博弈解决方案。

根据“我分你选”的启发,家长在解决冲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制定规则(这就类似于让孩子掌握分餐的权力),当然,孩子不可能制定多么完善合理的规则,但是,家长可以和孩子再讨论商量,但绝对不是家长来制定规则。

在此过程中,大人孩子应该讨论这个规则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出现不良后果之后应该怎么办,重要的是,其中的利害关系一定要和孩子讨论清楚。如果所制定的规则中,也把家长考虑进去,比如孩子做到什么,家长也能承诺做到某事,这样效果会更好,因为这使规则中显得更加平衡。

规则是孩子制定的,最起码是参与制定的,包括破坏规则后该怎么承担责任,也是孩子制定或认可的,他才更有可能遵守规则,这类似于让他分餐后最后选餐,有了之前的分餐权力,他更能接受,这是一个道理。

注意,家长和孩子的冲突博弈,就是寻求一个公平有效的规则,寻求可以让大人孩子能够更好地合作的规则。

当然,现实中这样的情况会比较复杂,但是,基本的原则就是这样,用寻找更好更有效的规则来代替家长的权威,这样可以解决冲突,也更能让孩子走上正轨。更重要的是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孩子可能就会凡事按照规则做事。

还是要用胡适先生那句话做一下总结: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国家如此,家庭也是这样。当然,这并非说家长不给孩子讲道德情操,该讲还是要讲,该以身作则还是要做孩子的榜样,但是,不可否认,如果引导孩子按公平合理的规则办事,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自然得到提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