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慢性胃炎——聂惠民医案陈某某,男,40岁。1996年10月20日初诊。患胃脘痛二年,初起痛轻,多因饮食不慎,疼痛发作较重,病情渐重,经胃镜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证见:胃脘疼痛,心下痞满,堵闷不舒,呕逆暖气,食纳不佳,偶有反酸,痛时喜按,大便稀薄,日二三行,喜暖畏寒,气短乏力,稍进冷食,或饮食不佳,腹泻数次增多,余症加重。经治病情改善不显。查体:形体较瘦,营养一般,面色㿠白,腹部平软,脐周有轻度压痛。脉沉弦乏力,舌质淡,舌尖红,苔略厚,根部淡黄。中医辨证:脾胃不和,寒热错杂,升降失职而致。治宜健脾益气消痞,宗甘草泻心汤化裁。方疏:(党参10克,法半夏10克,干姜10克,黄连3克,黄苓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7枚)加茯苓、白术、砂仁。七剂,水煎温服,每日二次,注意饮食调养,药后疼痛锐减,大便正常,守方调治二月,诸证悉安,追访二年,未见复发。(聂惠民医案) 22婴儿腹泻——大塚敬节医案(标题)婴儿的消化不良 患者为生后三周的婴儿,因消化不良而就诊,经过八个月才得以治愈,实为一例水平不高的验案。因为该患儿的家庭很喜爱汉方(汉方党),所以才得以实现如此悠长的治疗。 患儿为女孩,从生后第三周开始,一天腹泻数次至十数次。对于婴儿的消化不良,我一般投予人参汤治疗,屡有效验,故首先给予了人参汤。但这次服用三周却不见任何效果,便改投钱氏白术散,也服用约三周仍未见效,因疑婴儿患有婴儿脚气病(维生素B,缺乏症-译者注),嘱其母服用四物汤加减和当归芍药散,仍然无任何变化。这时已过了五六个月,腹泻仍未停止。后又因感冒而咳嗽,但无发热。投与葛根汤,但腹泻和咳嗽都不见好转。因此考虑了多种方案,最后投予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服药后咳嗽虽未停止,但腹泻减轻了。患儿家长也说,这次的药物感觉最好。我想,既然葛根黄芩黄连汤有效,与其近似的甘草泻心汤也许可用,于是便投予了甘草泻心汤,二三天后,顽固的腹泻完全止住了,开始出现金黄色的正常便。在继服甘草泻心汤的过程中,咳嗽也停止了,这已是第八个月的事情了。 论:小儿腹泻,简直就是群发病,很多小儿,都会有腹泻,然后就是医院排起长队,等待看儿科专家,往往是一个孩子两个家长,整个长队,就很人山人海的。中医治小儿腹泻,不知是不是撤出主战场,还是这些年轻的家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去看中医。 以前想过总结一下小儿腹泻用的方子,也没总结,只总结了面瘫的方子。小儿腹泻,张锡纯用有医案用生硫磺,彭子益有用理中丸,本案是泻心汤,这算三个,都是属于脾胃虚寒的类型,以后在留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