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辛甘发散”?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6-21


“辛甘发散”的药物配伍,常用于解表剂。是选用气味辛散之药,具有发汗解表作用者,如麻黄、桂枝、防风、羌活、紫苏等一二三味,同时配伍甘味药如甘草等,合而用之,即是辛甘发散方法。

用以治疗伤寒初起的表证,散邪和表。正如庞安时所说:“凡发汗以辛甘为主,辛甘者,折阴气而助阳气也”。这种配伍的用意,是因为辛味药能发汗散邪,但亦易“走散',即容易发挥药效,亦容易消失;而且发汗能散邪,发汗亦易伤正。因此,配伍甘药,则“甘能益气”,使发散不致于伤正;“甘能缓急”,又有延长辛味药效的作用。这种用药配伍,既能加强发汗散邪的功效,又能顾护正气,例如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等方剂,都运用这种配伍方法。仔细琢磨,麻黄汤是发汗重剂,而方后用法中却交代“覆取微似汗”,不云大发汗。桂枝汤仅是解肌之剂,而方后用法中还交代“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使谷气为汗之后援,即“津生于谷”之义。这种医嘱,亦进一步阐明,解表剂中采用辛甘相合的配伍意义。这是属于辛温解表法。
 
尚有辛凉解表,适用于温热病的初起。如用桑叶、菊花、荆芥穗、牛蒡、薄荷、豆豉等,轻宣疏散风热,然亦配伍甘草。这是因为温热之邪,最易耗气伤阴,辛甘配伍,发散顾正,就得更为注意。吴鞠通特别提出这一点,所谓“预护其虚”。所以银翘散、桑菊饮等,亦都运用这种配伍方法,不过辛散药较轻一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辛凉解表法中,尚有鸡苏散、葱豉益元散(即煎葱豉汤调服益元散)的用药方法,虽然同样以辛甘为伍,而又别具深意,解散阳气怫郁,疏表与清热并重。刘河间作为“伤寒热病”解表的首方,并谓“此药是寒凉解散郁热”。若与桑菊饮、银翘散比较,则同中又有略异,其间似具治温与治热的细别了。
 
当然,辛甘发散,取汗解表,这是《内经》早就指出的,所谓“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又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亦是人们所熟悉的。但发汗亦有很多研究,误汗更能产生弊端,程钟龄的一段议论,不可不知。程云:“有当汗不汗误人者,有不当汗而汗误人者,有当汗不可汗、而妄汗之误人者,有当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道以误人者,有当汗而汗之不中其经、不辩其药、知发而不知敛以误人者,是不可以不审也!”其中有多具体事例,经验教训,应得熟识无误,辛甘发散,才能使用得当,用必有效。
 
辛甘发散的药物配伍,可以发汗解表,但不仅限于此,如升麻、葛根与甘草配伍,能透发麻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与甘草配伍,能消疮败毒;麻黄、杏仁与甘草配伍,能宣肺治咳喘;甘草与麻黄配伍,能治疗水肿身半以上为甚者。更有运用这些药物,透达肌表,治
疗皮肤瘙痒疮疹等等,这些又是发汗解表方法的发展运用了;但其达表和腠理的作用还是一致的,属于异病同治之例。
 
——摘录自《中药配伍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