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鼓掌!"

 周正心学 2021-06-22


      周正教授的著作《老子的养育智慧》是我随身必带之物,书中大量养育孩子的实例,给我很大启发。徐金老师生动、诙谐、幽默地拆讲,仿佛柳岸花明又一村,令人豁然开朗。我写的读后感《其事好还》发布后,被周教授选到《正言兰语道德经》节目播讲,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没想到读书如此快乐,既有收获又有成就感!

  书中第十四篇告诫大家“少用语言表扬孩子!”原因很简单: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受大家关注、表扬的环境中,一旦哪天不关注他、不表扬他,他就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了,开始撒泼了。其实是我们过度的表扬,让孩子变得敏感和歇斯底里的。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母亲很强势,对我严要求、高标准;稍有不对,非打即骂;从未体验过鼓励、欣赏、赞美。在母亲眼里,我简直一无是处。

  虽然内心极不认可母亲的教育方法,但当我成人之后,却和母亲越来越像,特别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简直就是母亲的翻版,对自己的孩子也是非打即骂。

  终于有一天,大女儿受不了了。她用反抗、逃离、厌学、冷漠等等行为还报我。这时我才发现错了,我不该打骂孩子、不该让孩子上重点、不该要求孩子门门考一百分、不该要求孩子考前三、不该指责抱怨孩子……

  认识到错误之后,我开始采用赏识教育,认为必须多表扬、多赞美孩子才对。谁知又错了,我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表扬赞美太多了!导致小女儿非常敏感,极其关注别人的评价。

  小女儿三岁半,喜欢运动,玩滑板车是她的最爱。一天晚上,女儿又开始滑她心爱的滑板车了。我和先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忘记鼓掌了。女儿生气地滑到我俩跟前,认真地说:“鼓掌!”我和先生赶紧鼓掌叫好。

  得到表扬,女儿又欢快地滑起来。滑到正在擦桌子的阿姨跟前,骄傲地说:“阿姨,鼓掌!”阿姨也停下手中的活,赶紧拍手鼓掌。在我们三人的掌声中,女儿得意地滑来滑去,时而飞快,时而停顿,不停地变换姿势。

  正在这时,电话响了,我起身准备接电话。不料女儿“蹭”地一下从滑板车上跳下来,使劲抱着我的腿,用头顶着我的肚子,直接把我顶回沙发,然后掰着我的手说:“妈妈,鼓掌!”

  女儿不允许我转移注意力,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她。我哭笑不得,内心有一丝不安:是不是平时对女儿的表扬太多了?她太享受被关注、被表扬的感觉了?!

  又过了几天,我带着女儿在小区的儿童乐园里玩。小朋友特别多,有的玩滑梯,有的荡秋千,有的扔纸飞机。女儿滑着她的滑板车,不停地转圈圈。不时有人夸赞:“妞妞滑得真好呀!”看着像小鸟一样“飞来飞去"的女儿,我鼓掌大喊:“真棒!真棒!”

  这时一位邻居找我有点事,我俩自顾自地聊起来,没顾上给女儿鼓掌。谁知女儿突然跑到我跟前,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气鼓鼓地说:“妈妈,我不高兴!”我诧异地问:“怎么了?”女儿把头一歪,小嘴一撅,看也不看我,大声嚷道:“我生气了!”

  我赶紧问:“谁惹你生气了?”女儿一边哭一边说:“妈妈都不喜欢我了!我都不是你的孩子了!你都不是我的妈妈了!呜……”

  敢情是生我的气呀!我赶紧蹲下来,抱着女儿,跟她核对:“是不是因为妈妈和别人说话,没有给你鼓掌,你觉得妈妈不重视你了,有点失落呀!”女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边点头,一边紧紧地抱住我。此时我终于明白了,女儿需要我时时刻刻关注她、赞美她。

  看着哭成泪人的女儿,我束手无策。后悔平时表扬太多,想想也是,每当我看见女儿一只手扶把、一只手挥舞、一条腿高高抬起,流畅自如地滑时,我都要为女儿鼓掌,并举起两个大拇指点赞,同时欢呼“棒棒棒!你真棒”。得到我的赞美,女儿会滑得更起劲、腿抬得更高、手挥舞得更猛烈。然后我会用更热烈的掌声、更夸张的表情、更多的“你真棒”回应女儿,我觉得这样的氛围非常好,特别享受这样的“美妙"时光。

  现在不美妙了,我彻底体会到平时对女儿的表扬太多、赏识过头,致使孩子太享受被表扬的感觉。通过读“希言自然”,结合发生在女儿身上的故事,我知道狂风不会刮到早晨、暴雨不会下一天。教育子女是一个天长日久、逐渐积累的过程,不能凭一时兴起、激情一阵,要采用理性的方式。

  表扬不能过度!我们对孩子激情性的夸赞、狂风骤雨式的赞美不符合“道”的规律,不但不会长久,还会造成孩子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变得敏感、内心没有力量。

  想想歇斯底里的女儿,我再也不敢随随便便用“真棒”、“真好”、“聪明”、“漂亮”之类宽泛空洞的词语来表扬了。当孩子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而不是为了获得掌声和关注,他的内心是强大的,是有力量的,这样才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希望大家都能做智慧的妈妈,祝福所有的孩子幸福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