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到三伏:每日姜枣茶

 秋荷荷 2021-06-22
视频:《姜枣茶配方为什么神奇》

每年的立夏到三伏,要喝姜枣茶。

——这个养生法,2008年我写出来以后,许许多多的人从一开始的惊奇,到体会功效之后的惊喜,再到每年的惦记、离不开,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来喝,很快就普及开来。

读者的实践反馈

@海燕
这款姜枣茶确实配得上“神仙”二字,从立夏喝到现在,不仅不上火,还发现胃口更好了,白天精神也更好了!
@佚名
我是觉得喝完姜枣茶后肤色好了,上班前化好妆到下班还依旧精致(以前下午就脱妆了)。正常吃饭,瘦了3斤。大便痛快,每天早上两分钟内排完。
@桐桐^Day^
跟着老师顺时生活,喝减肥祛湿的荷叶陈皮茶,夏天喝姜枣茶,体内湿毒感觉慢慢在排出,并且瘦了30斤了!多年来终于瘦下来了!

如今,夏季喝姜枣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养生习惯。大量的网络养生文章都在互相传抄“姜枣茶养生”,把它说得很神奇。

图片

其实,不是我的方法神奇——我只是研究出了喝姜枣茶的最佳时令。

记得当年刚公开这个养生法时,很多人不理解,问我,为什么夏天要喝这个?

吃姜最好的时节就是夏天。当气温升高时,皮肤表面热,脾胃会比较虚寒,需要暖一暖。

为什么要配大枣呢?

因为大枣和生姜是一对绝妙的搭配:

  • 大枣生湿,生姜祛湿;

  • 大枣止汗,生姜发汗;

  • 大枣补气,生姜升散,不至于让气补得滞住。

姜和枣搭配在一起,功效非凡。如果喝对了时间、喝对了方法,比药还好。

图片

《陈允斌 | 为什么《伤寒论》中

三分之一的药方含有姜枣?

图片

姜枣茶的正确喝法

神仙姜枣茶

原料:

大枣6个

图片

小黄姜3片

图片

做法:焖泡30分钟,有条件煮水40分钟以上更好

喝法:立夏到三伏,每天中午之前喝完
允斌叮嘱:
  • 这个方子跟普通姜汤不同之处,在于煮法——久泡久煮,才能达到最佳功效。
  • 血虚的人,喝姜枣茶可加红糖,暖血补血,对痛经也有帮助,可调理手脚冰凉、月经推迟等症状。

图片
以上是基础方。在特殊年份,我会给大家提醒它的搭配变化。

比如今年,我们可以喝五味姜枣茶——

图片

《“寒水之年”防寒湿,如何喝姜枣茶?》

图片

姜枣茶的功效


  • 帮助身体排毒

  • 促进水分代谢

有些朋友常哀叹自己“喝水都胖”。其实这不是胖而是水潴留。只要喝上一周姜枣茶,多余的水分排出来,人就会眼看着变苗条了。

  • 调和消化系统功能

感冒过后,人往往感觉恶心、想呕吐、没胃口,这时候喝点姜枣茶可以消除这些不适。姜枣茶对于儿童的脾胃保健也很好。

  • 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初夏喝了姜枣茶,人体对于各种病毒的抵抗力会增强,不容易生病。

  • 预防下巴长痘

痘痘如果只是在下巴长,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说明人体的下焦有寒气。姜枣茶是用姜来把身体下焦的寒气驱赶出去,用枣来补气血。

常喝姜枣茶,对于下巴爱长痘的人调理身体的气血是很有帮助的。

  • 排寒湿

姜枣茶特别适合常年在空调环境工作的人群,比如办公室、商场等。空调的冷风将寒湿带入人体内,引发颈椎病、腰痛、咳嗽甚至肥胖等问题。

喝些姜枣茶,可以帮助把这些寒湿排出体外,许多小毛小病也随之而解了。

图片

《神仙姜枣茶的功效》

图片

原料的选择


* 姜 *

姜有不同品种,泡茶用小黄姜更香。平地的姜不如山里的姜药味足,长在高原山区的小黄姜,带有独特的辛香味,保肝效果更好。

注意不要买硫磺姜、“毒”生姜。

图片

* 枣 *

枣皮调血,而枣肉过多生湿,因此不需要选特大个的那种,用普通大小的大枣反而更好。

图片

图片

* 喝姜枣茶的时间 *

  • 要在上午喝完,下午和晚上不喝。

  • 立夏到入伏之前,只要不是湿热体质,就可以喝这款茶。

  • 长期在空调房间的人,可以一直喝到夏天结束。

  • 血寒、湿气重的人可以四季喝,其他人秋冬季不需要。

  • 内热重、湿疹、孕晚期、生理期经量超多以及伤口未愈合时暂时不喝。


* 小孩是否可以喝姜枣茶?*

  • 如果孩子经常吃各种糖果、雪糕、冰激凌等零食冷饮……

  • 如果孩子挑食,经常胃口不好,吃得不多。吃一点儿就说:我饱了。过不了多久又饿了……

  • 如果孩子瘦弱、脸色青白,有时还喊肚子疼,但是又查不出什么病……

有以上任何一条情况可以喝姜枣茶。正常健康的孩子不需要喝。

一些朋友坚持喝姜枣茶,意外地发现体重减轻了。其实这是姜枣茶使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从而排出了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