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控制,越微妙」:气息控制,使唤“性情”有诀窍

 hghhphf 2021-06-23

日常状态,我们总是知觉判断之心,以至嘴多、意见多、情感波澜。

而在娴熟的气息控制下,轰然将自己的“内部世界”打开一个空隙,使得我们,总能微妙的控制自己的“感思、志意和言行。”

越控制,越微妙。

乃至感知、察觉力浑然大增。精神和性情,得到最大程度的延展和发挥。

我们知道,

一旦采取主动、并在间隙间,灵活的,选择你的感受,控制就开始了。

具体来看看,

一、放慢了气息的节奏,给我们日常言行得到了控制的间隙。

这个间隙,通往的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内部世界。我们用简单要素来描述:

感、思、志、意和言、行。

于是,真正的控制,发生在日常言行的间隙之间,而在每一个间隙,都通往着你的内部世界。

内部世界又是什么呢?

法国的科学意识研究的结论是,任何人都别想把意识和潜意识来分开运作。言外之意,这两个家伙从来都是一起工作的 。

而中国的朴素哲学,却以“感思、志意、和言行”,来浑然而谈。

来具体看,

二、我们的知觉之心

它,受刺激会反应。

于是,我们几乎每时每刻,嘴多、意见多、评判多,且情感波澜,时而又荡漾。

例如,你看见一个信号灯,你想起下午的一件事,你正在积极完成一个困难的任务,你正在接听电话,又或者,你正在和朋友聊天......我们的内心似乎就是一个世界。啥都能装进来。

你想一个人,你的世界立刻变成一个人。你看见一个信号灯,你的世界,在那瞬间就是信号灯,你在踌躇一个困难的任务,你的世界就是踌躇的任务。

只要在事件中,我们的知觉就永不停歇。除非遇到了极其重大的事件,我们的气息才能放慢,完整的进入我们的内部世界。才开始了真正的控制。

没有回头草。每一个小事件、小问题,都关乎着你的“生命”。

过马路不看红灯,不行。吃进一个鱼骨头,要紧急处理。母亲一个委婉的电话,背后必有事……领导忽然找你谈了一次话,背后必有深刻意义。

你,不能不察觉,不能不感知,不能不控制,接通自己的内部世界,感思流行,志意发用,从而更符合事物的微妙。

而一旦陷入知觉之心,价值判断,经验观念,就把自己牢牢的捆绑在过去心里习惯的石柱上,一次次粗心,一次次判断,可能,更将自己推向一个“幻想”的空间。

所以,必须实事求是,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而要捕捉真实的感受,你的气息节奏就在某一刻开始慢下来。进入纯粹的内世界。

三思后行?不,是感知感应罢了。

而事实上,慢意味着更快、更大。

三、当知觉变慢时

“你的世界”就开始了。一旦将知觉判断,慢下来,你就能释放更多充分的感受,来面对事件,而不是知觉和判断。其更大的好处是,可以使得我们的性情和灵魂变得纯粹。

而纯粹一旦发生,自我就会消失不见。

此刻情景下,你忘记了自己,全副的精神投入与那些事件和问题,你变成了一股纯粹的状态。(状态不过是事件和问题带给你的反应)

你主动的去感受、认知它们。而非被动按照自己的经验价值去判断、去反应。

不判断,只感受。这是主动控制下,保持纯粹,要遵守的原则。

这“慢状态”下,任何人,都无暇顾及私心杂念,功利算计,情感等,只能是纯粹的感受事件本身,意在认知事件,而非知觉判断。

这个“慢状态”的瞬间,可能1秒钟,可能几秒钟,也可能更长。

而恰恰此时,

一个,

四、独知的我

出现了。这就是独知。

我们打小时候,如果,事事都能经由自己独知,到你长大成熟时,会经历无数次的练习(非知觉判断,而是感知、感应的训练)

于是,我们想要的“更聪明、更智慧、更勇气、更魄力”,就有了可能。

然而,我们很难控制自己这样。

除非,

五、警戒而谨慎

如果打小,我们没有这样的习惯,是糟糕的。每一次事件,经历知觉判断,不知给我们吃了多少恶果子。

所以,

气息节奏放慢后,平常的知觉判断,就会变慢乃至消失。

而这,也意味着控制的增强。

这控制,是自律,是克制吗?

不是,

六、是,微妙的感知、感应

闭上眼神,或者瞬间凝神,内心就会看见人、看见事件的场景,内心也能听见各种声音。

此时,感觉和思考,似乎在流行。不是流动,而是流行。可飞跃,可驰骋,犹如天马在行空。这,就是微妙的感知和感应。

更具体来说,感知,更是充分的感受事件和问题。而感应,具备直达和具体的特征。

我们来试试看:

就现在,凝住神,用你“内心的看见”,锁定你想念的一个人。(能做到吗?)

锁定你高考时,你拼命运算的场景,可以“看”的到吗?锁定你未来某一个目标实现的场景,可以“感受”的到吗?

好。如果,你能完成我上面说的这三项。你就在感应。这也就是感应本身。

当你感应时,

1、 你的确在独知

2、 你谨慎而警戒

3、 你不判断只感受

你完全符合上面三个条件。同样,感知,也是一样的。

感知,不过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已。主动控制你的感受以及选择你感受的对象,这本身就是感知的过程。

当然,同样的,感知,也遵循着上面的三个条件。

再看知觉,

知觉总是意味着,结论、判断的诞生。

而感知、感应呢,更在意的是过程。

如此,知觉变慢时,就是感知感应诞生时。

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就意味着快。

每一次,气息控制下的感知感应,都是一次感思流行,志意坚实的过程。而更奇妙的是,气息控制下,我们瞬间打开了我们的内部世界,这让我们的性情和灵魂,得到更好的利用。

并,实现真实的我和世界的统一。

一旦娴熟的驾驭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就开始了自主控制,而不需要模式化的反应。

喜欢控制、技巧控制的朋友,可关注,也多指正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