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原作发表于诺娅的公众号 (ID: 张诺娅),不定时发表户外感想和干货,敬请关注置顶或倾力吐槽~
“诺娅,你在野外的时候吃什么?”“你会钓鱼吗?用手线呢?插鱼呢?好吧都不会….那你会像贝爷一样猛击水波,把鱼震晕吗?” “你会带枪吗?可不可以打猎?是生火烤着吃,还是用水煮着吃啊?” “你有尝过虫子的味道吗?是不是很像奶油?要不要油炸?” “诺娅你什么时候上个生存秀给我们看啊,最好是Naked and Afraid!” 
由于诺娅既没有贝爷一样的强大胆量、对工具的熟练使用、和对恶心食物的高承受能力,也没有培养过打猎和钓鱼这样的优雅兴趣爱好,更没有伏击猎物的耐心和时间,所以我在户外吃的食物依然保留了食物链顶端哺乳动物的进食风格。 那就是:我只吃人吃的。 好吧,我其实也煮过树叶。 
桦树叶配果汁,那味道好似苦丁茶+板蓝根+急支糖浆+川贝枇杷膏的混搭……有人想尝试下吗? 
在野外徒步露营的朋友都知道,一连背几天的食物,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诺娅就来带领大家解开那些关于户外吃货这个物种的未解之谜…… 
野外生存,是不是很容易排泄不通畅? 和大多人的预测相反 –野外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便秘。这是因为很多能量棒、奶制品、坚果和果脯里都有膳食纤维。 马拉松比赛之前排空,其实香蕉的效率很低。诺娅吃过的最强大排空食品就是CLIF Bar (4g dietary fiber)和黄桃果脯(apricot),我吃完之后1个小时之内就会上厕所。当然,雪山上、漂流中,就要尽量避免这种“泻药”了。 乳糖不耐受的小伙伴也要谨慎带巧克力和奶酪!科科。 
每一天应该吃多少? 虽然外界有很多公式,但诺娅平心而论:吃多少卡路里,跟每个人的基础代谢量、每日的活动类别和活动总量、是否有背负、海拔数甚至是湿度都有很大关系,没有精准的计算方式。 诺娅在户外吃过一天1000卡路里以下至4000卡路里以上。一般男生的每日卡路里摄入量要比女生多1000卡左右。 我有以下几个观察: 神经系统的激素会抑制食欲:在一段旅途开始的一两天、雪山冲顶日、或者单日快速长距离越野跑的期初,都不会觉得饿。但这是大脑给你的错误信号;等你开始饿的时候,再补充能量已经太晚了。 食量受运动量影响:一段100公里的旅途,快的人可以2天走完,慢的要走5天。那走的快的人是不是带的食物比较少呢?不尽然,因为快腿每日的能量消耗很大,说不定快腿2天的食量和慢腿5天的食量相同。 心理因素:在一段长距离旅途之中,人对每日食物的估算经常不准确。食物一定要往多的带;如果要出去走5天,就带(自己以为)能吃7天的量。带多了大不了分给小伙伴。

什么样的食物适合背包徒步? 诺娅总结了以下5大原则: 卡路里数除以食品重量较高者更适合; 三大能量组按照5比3比2分配; 糖和盐按照1比1分配; 少吃多餐,早中晚对应适当的能量组; 不带刺鼻食物
原则1:单位重量高能 使用公式:能量(卡路里)除以重量(克),其比值越大,即单位重量所包含的能量越高,越适合长距离背包徒步。哪种食物的能量/重量比最高?橄榄油! 
食品包装背后的营养表格会是你的好朋友。 
我在PCT徒步前做的熟食能量表,帮我决定购买哪种晚餐比较合适 原则2:营养比配均衡 某运动营养科学家提出过如下比值: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5:3:2 注意,此处的比值是按能量(卡路里)来计算的,而不是重量。每摄入100卡路里,当中有50%应该是糖类(主要是淀粉和食糖)贡献的,30%应当是脂肪,20%是蛋白质。 举例:某小伙预计自己每天重装徒步攀登上升高度为1000米左右,单日徒步长度为30公里,估计行走时间9小时。他估算自己需要4000卡路里。按照上述比例,他每天应该摄入2000卡路里的碳水,1200卡路里的脂肪,和800卡路里的蛋白质。 
这些能量组别对应的食物分别有哪些? 碳水化合物:主食(米、面、燕麦、粗粮谷类等等);面饼、面包、蛋糕、饼干等淀粉类食物;食糖类食物(糖果、高糖巧克力、果脯、甜品小吃);含糖能量胶和能量棒等等 脂肪:坚果(开心果、腰果、夏威夷果、花生、核桃、杏仁等等);巧克力;肉类;奶酪;油炸食品(薯片等膨化食品);能量棒;牛油果等等 蛋白质:肉类(牛肉干、猪肉干、培根屑、火腿、鱼片、熟鸡蛋等等);奶制品(奶酪、奶粉);蛋白能量棒、蛋白粉;豆腐干;坚果等等
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基本不含能量,虽然有一些能量棒能提供这些营养(如CLIF bar),但还是建议徒步者另外携带维生素片等。 原则3:甜食和咸食搭配均衡 这是诺娅在菜鸟阶段最容易忽视的一条建议,实则性命攸关。打开你的食物袋,目测应该有一半的食物是甜的,另一半是咸的。糖和盐最好比配在1:1,某一种缺失了都不行。此点尤其适合那种移动速度比较快的运动,或者气温比较炎热(或者湿度高)、易出汗的区域。 诺娅就好几次因为咸食带得不够,导致体内缺少电解质,几次低盐的状况和缺水的反应很相似:头晕,四肢无力,提不起精神。 别忘了 “给自己带盐”! 
原则4:少吃多餐 掌握进食的时间,确保你的摄入的能量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你最重要的营养,让你的效率最大化。人在野外生活,每天的活动时间主要是早上8点至晚上6点左右。期间可以大概分为3大时段: 早上主要补充复合碳水; 下午主要补充食堂和少量脂肪; 晚餐主要补充蛋白质和脂肪
为什么?蛋白质和脂肪的分子比单糖大,消化速度慢、更耗能。所以快速能量的补充主要靠糖类。而晚餐需要保证整个夜晚的身体修复,所以补充蛋白质很重要。 原则5:不带刺鼻食物+妥善保存食物 有熊的地方妥善使用熊挂、熊罐头、熊盒子等等。不管去哪里,都不建议携带孜然、咖喱等等刺鼻的香料做佐料;哪怕没有熊,附近的生物也会被你的食物气味所影响。 密封袋会是你的好朋友 — 把食物按照种类装好;吃完的食物包装直接放在密封袋里带走。 
神奇吃法知多少 “密封袋”熟食:挑食吃货+轻量党 在出发之前提前做好熟食,然后用干蒸机把水分蒸干。把这些没有水分的熟食用密封袋保存起来,在户外直接加冷水(注意,是冷水!) 一般谷物类的熟食要“吸水”4-5个小时便可以回到原始的熟食状态。所以这些轻量党节约了所有的燃料和炉头,但是需要在早上就开始泡午饭、在午餐时间泡晚饭,以此类推。 
干冷食:超级懒人+赶时间者 诺娅在阿帕拉契亚3500公里徒步全程吃的是无水冷食。省去了加水、煮熟两个步骤,比上面那种方法还要简单。晚餐的基本内容就是面饼+香肠+能量棒+牛肉干+鱼片,其实也就是比较豪华一点的零食大集合而已。 
煮水热食:正常吃货 这些食物可以是Mountain House/方便面/方便饭等等商品,也可以是自己提前干蒸好的熟食。每天晚上“煮饭”,火源可以是林火、传统木炭炉子、气罐炉子、一体炉、固体燃料、酒精炉、BioStove等等。这又是一篇文章了:轻量党连这些炉头的效率和重量都是会斤斤计较的! 
变态吃法:长距离徒步或者越野跑全程只吃奶粉、只吃能量胶能量棒、只吃坚果的人我也见过…… 三年徒步宝贝食物大公开 我一般一天4-5顿饭,只有一餐正餐,其他都是零食正餐遵循的原则是:高能量,好带,好煮。 吃过了pasta、Mac & Cheese、couscous、方便面、方便饭、方便土豆泥、Mountain House、Backpacker’s Pantry之后,我的最爱是: 
每包只要1美金,补充大概600卡路里的碳水化合物,高盐,还有其他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百变混搭,和果脯、坚果、鱼片一起煮,特别好吃。煮一锅只需要7分钟,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之后一般能有1000多卡。 
土豆泥粉,泡热水即可,盐分很高,可以把果脯放进去 
地球人都知道 
面饼,卷鱼片香肠、涂奶酪、抹一些guacamole或者花生酱…变式很多 能量棒: 
诺娅现在尝过的牌子不下30种了,一般看到有没见过的我都会试一试。以下是我的最爱。 
Trader Joe’s的水果bar, 酸酸甜甜很爽口,像吃山楂卷。  
CLIF的一系列能量棒中我觉得只有这一种能让我百吃不厌,builder bar现在一看到就想吐。  
Lara Bar里面最好的口味是BLUEBERRY MUFFIN, 超级像酸枣糕!口感很好,一个小bar里就200卡。 蛋白棒我也吃过十几种了,基本都味同嚼蜡,不忍回首。只有以下这一种让我流连忘返: 
 就是威化饼干的造型!威化饼干的口感!你们懂得!
软糖我也吃过很多了,gummy bear/swedish fish/sour worm…you name it…唯一好吃又营养的就是以下这种:  
软糖兔子!类似非常优秀的品牌是一种软糖牛,gummy cow,可惜超市卖得并不是很多。  
最好吃的奶酪,可以在户外保存5天左右,三角形,一块一块可以取出分享。可以用饼干抹着吃!  
意大利香肠,取用方便,一片一片夹着面饼和sour cream/guac/cheese吃就好,补充盐分和蛋白质。  
美国人卖的比较好吃的牛肉干,比较湿软,惟一一种我吃着的时候觉得牙齿不会碎掉的…  
金枪鱼片,StarKist这个牌子基本就是标配了,每次进城必买,可惜口味都很…干。只有上面这种地中海口味的还不错,可惜不是每个超市都有卖的。   忘了花生酱吧!忘了Nutella吧!跟Trader Joe’s的cookie butter比弱爆了!居家旅行必备,口感有奥利奥磨碎的质感,第一口非常惊艳。
  Trader Joe’s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里面的各种果脯、果条、果味小吃都非常赞,要知道我在户外最渴望吃到的就是新鲜水果~
  沃尔玛就能买到的培根屑,保质期很长,直接补盐补蛋白,晚餐随便往饭菜里扔一点就能提高水准。

膨化食品在长距徒步者里最受欢迎的是Fritos, 高盐高脂肪,还补蛋白质,下次逛超市的小伙伴可以看看背后逆天的能量表,把其他薯片都秒杀了。 本期唠嗑到此结束,祝全天下吃货都能去荒野里混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