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领未来,走向卓越 | 企业大学建设体会

 基业长青俱乐部 2021-06-23

题记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大学”“学院”名称登记使用的意见》,对“大学”、“学院”等名称的登记使用作出规范和要求,对企业设立的、无需审批登记的内设培训机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其规范名称使用行为,不得使用“大学”“学院”字样的名称及简称开展任何形式的宣传等活动。在此变化背景下,真正企业的“大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对正在计划或即将筹办企业大学的部分企业,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否动摇,究竟该不该办企业大学,何时办,怎样办,其角色定位如何,也往往困扰着企业决策者。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为方便理解,本文仍沿用“企业大学”之叫法,内容以分享交流为主,非刻意与新规相左。


值此之际,学习重温了“抗大”精神和相关历史,“抗大”成立于极端艰难困苦的政治环境和生活条件下,面临紧迫的形势和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艰巨任务,并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越抗越大”,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10多万军事和政治干部,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堪称我党我军优秀的“企业大学”。由此也引发了我们更多关于当代“企业大学”建设的思考,在协助部分企业筹建企业大学并策划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结合业内部分资深专家的理论实践,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说过:“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

面临新产业、新模式、新业务、新技术等挑战,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和信息流、知识流更新机制,才能适应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态势,取得转型升级的竞争优势和先机。

换个维度看,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企业,即“企业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其他工作都靠后排。”经过数十年的实践验证,建设企业自己的大学,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必要且有效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企业大学”发展历经20多年,成立的“企业大学”“学院”也有5000家上下,还有不少企业正在筹建开办;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80%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美国的企业大学数量年平均增长率则达到25%左右。从中国本土最早的企业大学春兰学院、海信学院,到今天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大学小米清河大学,乃至创造了知识付费与2C培训领域神话的得到大学,虽成立的初衷各有千秋,却无不体现了中国各类企业大学的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宁高宁说过,“书院预示着我们的未来。忠良书院实际已成为中粮经理人的摇篮,中粮管理思想的发源地,中粮人学习、研讨、决策的中心,中粮人精神洗礼的地方,是极具文化特质的优秀企业大学标杆。企业大学通过团队学习、课堂培训、行动学习、案例研讨、实战模拟、在线学习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培养企业人才、推动组织和业务发展、赋能产业生态为目的,是满足成人职场学习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模式。企业大学既是教育实体,同时也是战略工具。

事实证明,企业大学,是连接传统高校教育与企业实战的重要途径,是破解传统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员工能力鸿沟、“工学矛盾”等问题的较好选择。企业本身就是一所无形的大学,是职场学习的主阵地。战场即课堂,员工加入后的发展速度以及知识转化为绩效的能力,成为优秀企业的重要衡量标准。企业大学,则承载着企业学习赋能的重要使命,为组织创造巨大价值,基业长青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在经营发展中持续学习的组织,企业除了产品和服务,更是知识和人才的生产制造者

易云: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企业大学能做什么?现在众多企业大学开展的工作已经远超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职能,并向支撑战略和业务、盘点和发展人才、萃取和传播经验、诊断和改进绩效、构建胜任力模型和测评人才、设计和实施学习项目、推进效果评估和转化应用等领域延伸。企业大学还应特别肩负起抽取提炼企业方法技能的重任,以最佳业务实践为基础,不断优化,把这些方法论融合到课程或培养项目中去传承。世界在变化,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我们可以掌握和传承的,有方法论的企业才会基业长青,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引领

本人有幸为某企业大学的建设策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充分调研企业需求、找准企业痛点,以企业大学建设理念、专业理论为依据,并借鉴学习其他成功的企业大学实践经验,从多个维度予以考量、规划、设计,篇幅所限,仅选取部分内容简要分享。

1

一是以战略规划为抓手。以引领企业未来发展与创新赋能为根本出发点,必须通过一个战略级的抓手,让人才培养活动能够高度化、体系化、持续化地运作下去,这个抓手就是“培养基地”,从企业内外解决人才渠道来源问题、降低大量新人带来的文化稀释问题、推动人才梯队的建设、强化知识与经验的管理等。

2

二是以培训研究为方向。作为一个战略级的人才培养基地,在企业大学建设的时候,一把手的“初心”很重要,到底想用这个企业大学做什么? 经过充分论证,确定本企业大学应聚焦于培训和研究两大方向,培训从人力资源角度思考,研究从战略角度思考,是企业智库,是解决方案的提供平台。

3

三是以师资课程为核心。企业大学离不开课程和师资这两项核心资源。通过设立教研室(教研组)统筹管理资源的开发,如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及教学法研究等,同时必须打造精品培训项目,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包括战略性问题、业务性问题和能力性问题。

4

四以学习机构为导向。企业大学不是帮助企业建立培训型组织,而是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同时在内部知识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固化、优化、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最终成为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导型学习机构。

5

五是以实战应用为目标。明确创办企业大学的目的和初衷,以终为始,确定十大具体目标,即推动转型变革、开发领导潜能、战略宣贯支撑、树立企业形象、核心梯队培养、知识共享互动、顺应新兴技术、伙伴维护巩固、全员沟通平台、满足实战需求。

6

六是以企业战略为主线。设计企业大学的总体结构时,以该企业战略为一条主线,搭建集中面授和线上学习两个平台,服务三类对象即全体员工、企业市场价值链的各环节(业主方、分包商、供应商等)、关联人员(社会实习学生、员工家庭成员等),设立四大类别板块,即统筹规划开发板块、教学管理支持保障板块、学习分院板块、研究分院板块。

7

七是以积分管理为突破。很多企业大学在组织中被边缘化,就是因为其开展的工作大部分没有进入组织流程,没有与绩效、业绩联动,可做可不做,可学可不学,形式大于内容,偏离了初衷,缺乏创造更大价值的动能,不再是企业的内驱动力和加油站。鉴于此,在策划该企业大学建设方案时,结合企业现状,特别引入了积分制管理,通过量化指标与持续记录,涵盖员工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实践应用、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效果和成绩,是员工准予结业、评定优秀与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员工绩效、薪酬、晋升、奖惩等的关键参考因素之一,最终实现与人资管理的无缝对接。如下图所示:

总体上,该企业大学建设完善了营运管理、项目管理、课程管理、师资管理和学员管理五大管理体系,建立起以“人才发展+绩效改进”为双核驱动的培养体系,必将成为企业战略落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在中国,企业自己的大学已渐渐发展成为继传统高校教育、商业类学院、培训咨询机构之后的第四极重要力量,补上了终身学习、最接近实战的关键一环。企业真正自己的“大学”“学院”,无需受更名新政的影响,而应藉此机会重新反思与审视立足企业培训、学习、发展、变革的初衷,扎扎实实为“企业大学”新时代找准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

正如很多资深行业专家总结的,我们不再局限于“培训事务专家”的繁琐工作,而是积极做好员工发展顾问、业务发展伙伴或变革推动者;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培训管理体系,而是致力于构建整体的企业学习发展体系,创建学习动力圈和学习型组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零散课程,而是将课程体系和能力模型、职业生涯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员工绘制清晰而系统的学习地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培训运营模式,而是熟练运用各种各样的学习技术,打造高效的学习引擎,促进无处不在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积极创新,从个人学习到团队学习、从沉浸式学习到跨界轮岗学习、从知识学习到行动学习,最终实现高效复合型学习。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再次重温学习“抗大”精神,对于我们现在的企业、培训教育机构,仍然有着重要启示和信念鼓舞:在最艰苦的时候,立足于长远,克服重重困难,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根本的事业,从优秀走向卓越,引领未来。

作者简介

 孙燕民

基业长青高级合伙人,20年+职业经理人从业经历,丰富的商业地产和工程管理实战经验。

专长领域:商业地产全流程,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转型、人力资源及体系搭建等。



● 砥砺奋进 补根铸魂 | 国企领导人员党史教育培训小记
● 行动学习在企业中的创新应用
● 对标一流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 将团队学习引入管理咨询的主要收益
● 漫话注册安全工程师
● 唐鑛:数字时代组织变革与用工模式(下)
● 唐鑛:数字时代组织变革与用工模式(上)
● 直击人资管理痛点 助推国企深化改革
● 对标一流打造关键人才培养项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