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阵 | 最早的女学教材《女诫》讲的是什么?

 琛哥龙门阵 2021-06-23
新编三从四德以调侃的方式,颠倒了原本对女性的诸多要求反诸到男性身上,试图让男性感受一下唯命是从的体验。

而在中国性别意识形态主要是通过道德教化来形成的,它表现为对三从四德的一种遵守。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曰: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它是教育宫廷女性的四大门类。

只是后来这四大门类逐渐的下渗到普通老百姓那里,后来它与三从相连,形成了我们熟知的三从四德。

四德在这里主要是讲我们汉代的大才女班昭的《女诫》中所谈到的四德,因为它是最早的女学教材,后来的女教书籍大多围绕三从四德来展开的。

四德之首是妇德,讲的是女性的妇道操守,《女诫》说“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意思是说女性不必有多大的才华和才能,只要贞洁娴静,谨守节操,行为有法度,就可以了。

古代对女子的才情教育和智识教育在当时是不重视的,也就是很多人常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那么对女性的这个智识才情的教育其实在更早就有说法了,在《诗经.大雅.詹卬》中说:“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这里的意思是,一个聪明智慧的男子他是建城的,就是建功立业的,一个聪明智慧的女子,她是毁城的,她是亡家亡国的。

所以古代对女性的教育和对男性的教育是不同的,并且统治者认为女性才情过高的话容易失德,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才女李清照,她的词可以说自成一宗。

但是就在她所在的那个宋代,有一个叫王灼的人是这样来评价她的:“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夸张笔墨,无所羞畏。”——《碧鸡漫志.卷二》王灼“易安居士词”

他的意思就是说李清照把街头巷尾的那些荒淫的话都肆意的在她的笔端写出来,然后没有羞耻之心。

可见当时人认为对女性过多的才情教育会使得女性容易有违妇德,你看智识上也不行,才情上也不行,女性只有接受什么教育呢?就是怎么做家务女红的教育。

所以从古至今就可以看出男女的教育实际上有极大的区别的。

一:妇德

东汉末的经学大师郑玄是这样解释妇德的:“妇德谓贞顺。”贞就是保守节操,忠于自己的丈夫,这个到了明清就发展成为一种贞烈观。

那就是你如果是一个寡妇,想要再婚再嫁都会成为家族的奇耻大辱,所以当时的女性一辈子都必须不惜自残守节。

而顺是指要顺从自己的父母,丈夫,姑舅(指自己的公婆),那要顺到哪种程度呢?

在《女诫》中有这样的说法:“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

意思是说,顺的这种程度要到屈从,哪怕婆婆说是说成了不是,说不是说成了是,你都要顺从她的意思,不要去争辩是非曲直,这就是屈从。

在西方也同样的要求女性服从,服从男性的统治,在《圣经.以弗所书》中说:“你们做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

二:妇言

妇言是指女性在言辞中的要求,《女诫》中说:“不必辩口利辞也,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

就是说不要求你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只需要你不要口出恶言,爆粗口这种肯定是不行的,然后呢,说话要看时机,该说的时候才说,不该说的时候就闭嘴。

在汉初的时候,有一个丞相叫陈平,他年轻的时候和他的哥嫂住在一起,他的哥哥整天耕田种地,让他到外去游学,然后他的嫂子就很不满意,觉得陈平就是不做事白吃饭。

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有叔如此,不如无有。”结果这话被陈平的哥哥听到了,就把他的嫂子休掉了,让她回娘家去了,可见女子多言是一个大忌。

武王伐纣曾经就找了这样的一个理由:“今商王受,惟妇言是听。”就是今天的商王,只听妇人之言了,这居然成为他伐纣的一个重要理由。

而在《诗经.大雅.瞻卬》中说:“妇有长舌,唯厉之阶。”我们今天说的长舌妇就是从这里来的,长舌的妇女可能是祸国或亡国的一个罪魁祸首。

明代的姚舜牧在他的一篇家庭道德教化的文章《药言》中曾经这样来说:“女子最污是失身,最恶是多言。”

所以古代女性的话语权基本上是被剥夺了,我们常说沉默是金,真的女性要少说话,否则就会祸从口出。

但今天还得继续往下说,实际上在西方对妇女在妇言方面也是有极高的要求的。

在《圣经.哥多林前书》中说:“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像在圣徒的众教会一样。因为不准她们说话,她们总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她们若要学什么可以在家里问自己的丈夫。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

而且在西方,妇女是不准讲道的,这也是对女性话语权的一种限制。

三:妇容

妇容是对女性的服饰,装扮,外貌的一个要求,在《女诫》中这样记载:“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需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意思是女性不必多美丽,也不必打扮得多么艳丽,只需要穿着整齐,干干净净就可以了,懂卫生,按时沐浴,按时洗漱,这就是妇容。

中国古代对女性实际上是重德多于色,所以中国古代对那些长的很丑的,但是很有德行的女人,实际上是大加赞扬的。

炎黄子孙那个黄帝的第四个老婆嫫母,她就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丑,因为她是被大家用来驱邪的,可以说是要有多丑就有多丑。

在唐代《雕玉集》卷十四《丑人篇》中有记载:“锤额蹙颚,形粗色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

这个形容让我感到惊愕,额头像纺锤一样突出,两个下颚都是皱着的,缩紧的,还又矮又黑又胖,即使是那些很善于夸奖人的人都不能掩盖她丑陋的外貌,你说她得有多丑?

但是黄帝要娶她,为什么呢?在《史书》上记载:“貌恶德充。”而且嫫母她发明了养蚕缫丝,纺线织布,据说我们人类用的镜子也是她发明的。

尤其她帮助黄帝一统华夏,这个是她非常大的功劳,她是黄帝的贤内助,像这样的德充貌恶的女子其实还有很多。

大家熟悉的齐宣王的王后,就是钟无艳,又叫钟离春;还有齐愍王的王后叫宿瘤;还有梁鸿孟光也是长得很丑的,但是大家都不会嫌弃她们的长相,反而因为她们的品德而得到大大的赞誉。

那么在西方人们对女性的容貌穿着上的要求其实也是类似的。

在《圣经.提摩太前书》当中说:“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装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装饰。”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女性都是要蒙上面纱的,假如一个女性在公开场合下故意的把她的头纱揭开的话,就可以构成离婚的理由,认为这是一种淫荡的标志。

西方女人要穿成什么样呢?就是不要穿引起男性欲望的服饰,所以在西方对女性的穿着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四:妇功

妇功是指对女性做家务技巧方面的要求,在《女诫》中记载:“不必工巧过人也,专心纺绩,不好戏笑,絜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意思就是不必你多么的能工巧匠,多么专业,需要你专心纺纱织布,不要打闹嬉戏,把东西准备食物准备齐全招待客人,就可以了。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古代,纺织对女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国家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贾谊给汉文帝的一篇奏章《论积贮疏》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吃和穿,吃的男人要耕种;穿的女人要纺织。

所以中国的女性都希望能有一双巧手,在古代每年的七月七日其实是乞巧节,是像织女乞求一手纺纱织布的好手艺。

在西方在女功上的要求也主要表现在做家务和纺织上,在《罗马史》中记载:“按罗马人的观念......纺织之于女子,如同耕耘之于男子。”

在顾素尔的《家庭制度史》当中说:“即使在帝制时代,奥古斯都的女儿不以织缝她父王及其家庭所穿的衣裳为耻,此风依存于旧式的家庭中。”

可见在西方,即使是帝王的女儿她也必须要纺纱织布,裁衣供家人使用。

所以,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西方古代女性的意识形态其实都是从三从四德展开而形成的。

由于女性的这种从属地位没有什么经济的权力,没有话语的权力,那么她不得不在家里默默的劳动,然后获取自己生存的可能。

其实古代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些对女性的种种要求,在现代社会看来也有可取之处,注意言行举止和表达方式,还有个人的形象和技能,也是我们现代女性不可缺少的美德。

只是现代女性能更好的把握这种度,并且不是被外力强加,而是自己内在想更完善的接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