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有运动基础、且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心率高于120,低于150,大致就在有氧区间。对于有着较好运动基础的人来说,年龄影响非常小。 有时候,对着路边的景物,说出一句十个字以上的句子,能说得从容,就是在有氧跑状态。” 题目中这几个概念,都不相同,也都有联系。但是,在很多高举“减脂瘦身”大旗的朋友们口中,常常被用到,甚至经常被混用。 一、四个概念是不相同的 1、慢跑:是我们的俗称,就是轻松地跑。但是怎么样算慢?每个人标准不同。我是坚决拒绝跟大神去“慢跑”的,因为我要累死才跟得上ta的慢跑。 对于大体重的减重人士,或者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刚刚脱离走步状态的跑步(两者区别是:跑步时,一定有瞬间是双脚离地,走步则始终有一脚着地),就已经是在慢“跑”了。 2、有氧跑:这个概念比较科学,跟自己的心率有关,一般是以最大心率法计算的第三区,或者以储备心率法计算的第一区。 3、燃脂跑:这个概念最容易引起争议,严格来说,它不算是一种独立的跑法,只能说依照某种效果而采取的运动方式。就有氧跑来说,以普遍采用的最大心率法来计算,2-3区可能是燃脂效果最好的,并非越低越好,但也不是越高越好。“中间区间”燃脂效果最好。 4、很多以减脂为目的的人采取HIIT跑,就单次跑步的期间来说,一定不是全程在“最佳燃脂区”,但因为有运动结束后过量氧耗的现象在,所以,也是很有效的燃脂跑。 从上面的概念可知: 1、假设以“有氧跑是燃脂效果较好的跑法”作为标准来衡量,对于缺乏运动基础的人,可能刚刚脱离走步的慢跑,强度就已经高于有氧跑了。 2、对于喜欢HIIT跑的人来说,可能有一半的时间的强度是高于有氧跑的,一半在有氧跑状态里,他显然不是在进行有氧跑,但他依然是一次有效的燃脂跑。 很多刚刚开始走上运动瘦身之路的同学,到这里就凌乱了。 二、不能离开强度谈快慢 确保心率在最大心率法的第3-4区以内,这就算是中等速度跑,总体比这个慢的速度,例如,在心率2-3区,就可以看作你自己的慢跑。 考虑到常见的那个220-年龄的公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同年龄的人,状态会有巨大的差距,反之,在同样运动状态的人群当中,年龄的影响十分微弱。因此,为了直观起见,可以设立一条简单粗暴的心率参考值: 每分钟心率145-150,作为中等强度跑的基准。 这样就简单了:对于有着较好的运动基础的人来说,你能保持心率在这个数据偏下,大致算是“你的”慢跑,高于这个数据,算是“你的”快跑。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可以明白为什么跟你一起的兄弟,他说是慢跑,结果你追到吐血也追不上的原因,因为他的慢跑,就是你的快跑了,所以不要硬追。 这点我对自己很满意,我只根据自己当天心中所设的目标跑,从来不在马路上追人,也从来不在乎被人追过。 2、自己在不同的日子里会有不同的状态,随时根据自己的强度调整速度。换句话说,强度保持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每天的所谓“慢跑”速度,也是可能不一样的。 3、有了这样的慢跑标准,当某天有意识地进行所谓“快跑”拉练的时候,也有了标准,不会盲目冒进,导致伤害发生。 三、根据自己的意图来确定自己日常的跑步强度 我大概算是非常没有追求的一个跑步爱好者。我的跑步意图,就是为了健康和保持体型,把跑步当作获得健康的其中一个手段。 我给自己设定的基准是这样的。 在心率维持150的前提下------ 以6分配速跑10公里作为基准,往下5公里配速可以快一点、往上半马配速可以慢一点。 在正常情况下,对我来说,高于这个配速算快跑,低于这个配速算慢跑。这个速度对大多数健身人来说,是可以追求的。 我看了一下过去的情况,各项目最快的记录,是这样的: 5公里,配速4'47'',平均心率149; 10公里,配速5'11'',平均心率156;配速5'43''时平均心率147; 半马,配速5'37'',平均心率148。 这样就很好控制,对我来说,在有氧心率的前提下,配速慢于6分,就算慢跑,快于5分,算是快跑。5-6分配,算是中等速度跑。 为了给各位同好们提供参考,我不怕把自己烂兮兮的成绩都和盘托出了。 四、传统的有氧跑始终不要丢 过去我知道,单纯的力量训练,对于心血管的健康作用是不大的,而且对于长期大重量训练来说,其实对心血管还是有一定伤害的。因此,建议健身的朋友一定要穿插有氧跑。 最近学习到,不仅重量训练/力量训练,甚至HIIT跑法,据说作用也类似。所以,无论是专注于重量练习的,还是跑步中热衷于HIIT跑法的爱好者,都需要穿插传统的有氧跑,这不是一个训练效果的问题,是正儿八经健康的问题。 如果从燃脂的效果来说,我个人非常推荐结合重量练习/力量练习,和HIIT的跑法,这是我自己行之有效的方式。 可以在一周当中,穿插1-2次很放松的有氧跑。对我来说,心率在140以下,就属于非常轻松的慢跑了,我通常在文章里称其为“游荡跑”。所以我一般以120-140作为游荡跑的标准。 为什么下限是120?我实地检测过:当我很努力地行走的时候,心率也超不过120,甚至超不过110。所以,要达到“跑”的状态,心率起码要达到120。 120-140是我自己根据自己情况确定的“慢跑”区间。120-150整个都是有氧跑区间。换句话说,慢跑是有氧跑里比较轻松的那一段。 但是游荡跑不能太多,大多数还是要以中等速度跑为主。即使某天用游荡跑,也建议在科目结束后,停止跑表前,做做2-3次200米左右的冲刺。 如果对心率读数感到有疑问时,我一般采用这样的方式来确认是不是在有氧跑:根据眼睛随机看到的景物,说一句10个字以上的评论,要说出来让自己听到,不能默念,看能不能毫无障碍地把话说清楚。例如: 那个小朋友轮滑水平实在太高超了。 那个老哥的老龙王风筝做得真是漂亮。 诸如此类。 五、我个人常用的日程表 在身体、时间都正常的情况下: 1、每周跑4-5次,其中有一次是5公里的HIIT,其他中等强度有氧跑约1小时。 2、跑休日1小时室内运动。不要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每天练的疲劳,因为项目不同,不会造成某个部位的疲劳堆积。 3、不管跑日还是休日,核心力量每天都坚持,但强度可以调整。“强度适中”的原则永远有效。半小时为底线。其实半小时的垫上运动,很快就过去啦! 4、原则上先做核心(卷腹,平板,俯卧撑,立卧撑等),后跑步(有氧到混氧)。这个掌握的不严格,也经常出现先慢跑回来再做力量的时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