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地重游 抚今追昔:进山

 荆楚文史哲 2021-06-24
汪晓洋│“三线”走笔

        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编委会将视情况择优结集出书投稿后,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微信公众号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定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以内,读者留言2条及2条以上:阅读数达到5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7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9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20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数超过5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联系小编,以便编委会在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荐稿和爆料!

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 编委会
顾问李新春  岭南十三叔  刘富春  朱文霞  李滨
主编:龙静
编辑:张功承  汤燕春  吴柳珍  景阳钢

声明:

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后台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4、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内容均来自作者投稿、读者荐稿或已公开的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名誉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5、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狐号、网易号、大鱼号 等平台,您的原创文章将全网发布。     


进 山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六日,我从儒溪区蒲场镇出发,终点——大溪公社南山大队干茶台生产队。天气:阴,小到中雨。交通工具:小巴士。同行有两位回干茶台休假的学生。

大山——莽莽苍苍、连绵起伏;砂石路——坑坑洼洼、曲曲折折。九座小巴士载了十三人,颠簸的爬行在年久失修的村级盘山公路上。巴士过了大桥公社,开始上山。林木森森,涧水蓝蓝。雨忽大忽小,不停地下着,靠山一侧的路牙流淌着清澈的雨水。小巴士不时地进入云中,满目翠绿马上变换为白茫茫一片,甚觉神秘。

大桥公社的两棵大楠木树,胸径一米多,目前国内不多见

从蒲老场去大溪村的南山、水坎,因去王家寨的道路硬化施工不通,小巴士只能从大桥公社绕行。当年的下乡知青的我已经离开此地44年了,坐在小巴里看着山景,故地重返,心绪难平。

想当年,我们120多人分成两拨,双龙、大溪两个公社各去一半。我去了大溪公社。黄冀川、周国清我们三人自由组合,被南山大队干茶台生产队的副队长张新明相中。随即来了五六个壮劳力,扛上我们的行李,进入流出大溪河的山沟。自此,与干茶台的乡亲结缘三年。个中酸甜苦辣铭刻于心。
 

干茶台全景,山清水秀

当年,大溪公社仅有从蒲老场经王家寨到后水河的一条公路。进入南山、水坎、高群、长江等大队只能步行。大溪河谷两侧可以用壁立千仞来形容。河谷不知以什么为依据划分为一、二、三道沟。时值冬季,沟两侧的崖壁上,树木依然青翠欲滴。清澈的河水哗哗流淌,好多的水鸟,钻入河水觅食。

可能是沟内温度、湿度都高于沟外的缘故吧,进入到头道沟头,一块近两米高的石碑立在沟边,碑的上部刻有一个人的头像,两只眼睛出奇的大,眼球被涂上红红的油漆,感觉很是奇怪费解。同行的老乡们行至此处,都默不作声。

事后得知那块石碑是镇妖石,或曰'石敢当’。据说明代江西填贵州期间,头道沟发生一场恶战,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喊马嘶、电闪雷鸣。经此一战,苗人残部退入深山。取而代之的汉人居于此地有了诸多困扰,每到雷雨天气,头道沟就会有惨烈的喊杀声、哭叫声。

还是后来一位大仙选了沟头的位置,立了一块镇妖石,才制止了冤魂的扰乱地方。百姓们都很敬畏头道沟和镇妖石,人少或者天黑,大多不敢在此经过,即使人多,同样无人敢于大声喧哗。如今,头道沟正在修水坝,将来蓄满水后,石人将沉睡于百米的水下,但愿能继续发挥镇妖的作用,保护过往的人员舟楫的安全、顺利。

小巴已经颠簸到水坎地界。蜿蜒的盘山道在云中时隐时现,向远望去,郁郁葱葱,白墙灰瓦的农舍散落在山间;向下望去,几百米的山涧深不见底。多年不进山的我,坐在车中真有触目惊心之感。目力所及,对面的南山大队的大茅坡、干茶台生产队同样是郁郁葱葱、农舍隐约可见。

小巴行驶到水坎的丁木树生产队,刚好停靠在原大队书记刘木生家的房后面。路边一颗千年白果树,直径一米多,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围,树下百多平米的地面落满了包有黄皮的白果,无人捡拾。下得车来,刚好老书记刘木生在家。

梆-梆-梆,门打开了,面前出现一位慈祥的老汉,我调动早年的记忆,相貌依稀可辨,尽管时隔45年,当年风华正茂的书记已经年过古稀,仍是声音洪亮、身板硬朗。

“您好,老书记!我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南山干茶台的,名字叫张延涛。”我急忙自报家门。

“哦!稀客、稀客,屋头坐、屋头坐。”老书记一口贵州普通话,既亲切又有些滑稽。坐定后,老书记问:“你是从清镇过来的吗?只是一个人吗?”
“我是从辽宁盘锦一个人过来的。专程来看一看大溪的山水和乡亲。”

“难得,难得,嫩多年喽,还记到我们这山卡卡头,”老书记恢复了贵州发音,随手递上一杯山区特产苦丁茶,“天在落雨,不忙走,吃过饭再说。”
“不麻烦喽,休息哈就去干茶台,40多年认不到路啦,有两个娃儿同路,方便的很。”

刘书记家一式五间木屋,西侧建有一座海椒的烘干房。偌大的空间只有刘书记这年近耄耋的老人居住。门前漫坡上一片红彤彤的海椒田静待收获。往远看,对面山坡上,林木掩映下的干茶台清晰可见。若是喊上一嗓子,对面一定听得见。40多年,日思夜想,梦中已不知多少次回到干茶台。现今,实实在在的第二故乡近在咫尺,真恨不得马上飞过去。

从丁木树望过去,干茶台并不远

小雨还淅淅沥沥,羊肠小路高高低低,部分路段被牛踩得黄泥翻出路面,旅游鞋踩上去直打滑。从刘书记家出来,行走不足一里路,在一个下坡处,我右脚向下滑出,左脚别在石缝中,听得砰的一声,膝部剧痛。几乎无法站立。不能行走,只好找一拐杖,在两位学生娃的搀扶下,回到刘书记家中。

老书记拿出其珍藏的膏药,为我敷伤;又电话通知了干茶台的陈水,过来作陪。接着准备了丰富的饭菜,特让我感动的是:老书记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酒,招待我这远方的客人。现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人际关系多以金钱衡量。老书记刘木生对我这远来的客人接待的规格,超乎我想象。45年前,关系只是一般,见一面后,可能今生就再无来往。我只不过是当年给农民增加很多麻烦的普通知青,现在只是一个退了休的工薪族。何德何能?

左边是陈水,右边是老书记刘木生,已经76岁,注意桌上的酒

“刘书记,您这瓶茅台千万别开,你我不过是几面之交,在此叨扰,已过意不去,若给我喝这几千元的酒,真的让我情何以堪?”我婉言谢绝。

“几十年,几千里,你不忘我们老农民,能来看望我们,你就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应该得到好的回报。能在我家吃饭,是我们的缘分。来,我代表大溪的老乡欢迎你,干杯!”态度诚恳,言辞豪爽。席间,各自简略回顾一遍几十年的工作、生活。又拿起电话与多年没有音讯的老友进行沟通。

老书记的朴实、热情让我特别感动。

感动,不仅仅是酒的名贵,主要是农民兄弟的诚恳朴实;他们并不富裕,一瓶茅台不知珍藏多少年?可能逢年过节都没能舍得拿出来。对待一个素未平生的朋友,能敞开心扉、坦诚相见,确实难能可贵。

当晚,我失眠了,往事一幕幕在头脑中再现——

后记本人是老三届知青,半世纪前,与同龄人一样,下放到乡下。酸甜苦辣无以言表。不谈啥“有悔”、“无悔”,谈及了难免争论个脸红脖粗。对于我,只有无奈!生拉地成了半文盲。五年前,单人独骑去了八千里外的下乡地,感触颇深,苦于文笔欠佳,但也挖空心思,写了个游记记录下来。我保证:绝对真人真事,望群友们能耐下心来看看。盘锦市文联有人要给我发表,其上层给我pass了。说点真话太难了!斗胆在此班门弄斧。今日起,每天一个章节,连载十五天,好在是防疫期间,或许有点空闲,再者,内容对年轻人或许是有点离奇,自感不算乏味。献丑了!

作者简介:

苍狼,一个普通的工薪族。搞了一辈子化工安装的电工而已,小学文化的知识青年出身,如今已是古稀。

相关链接:故地重游 抚今追昔:开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